在河北省承德市众多的文化古迹中,最有名的就当属避暑山庄了。承德避暑山庄始建于清朝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直到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才完全竣工,是清朝规模最大,修建时间最长的皇家工程之一,是我国现存面积最大的皇家宫苑,也是除北京之外清朝的第二个政治中心。
不过避暑山庄的规模如此之大(大约是故宫面积的数倍)和修建耗时如此之长(大约近九十年),不得不让很多人感到奇怪:承德避暑山庄难道真的是为了清朝皇帝在夏天躲避酷暑所用的吗?那么清朝皇帝为什么要用几十年的时间在塞外修建了庞大的避暑山庄呢?
第一,清朝统治者起始于关外东北,全年的整体气温确实要比北京所在的华北平原地带要低。清朝入关后不久,摄政王多尔衮就表示北京的夏天实在热得有些难熬,要求清朝有关部门研究制定解决方案。所以修建避暑山庄确实是有清朝皇族避暑的需要,“避暑山庄”这个名字也不是欺世盗名,只是避暑并不是修建避暑山庄的主要原因。
第二,自古以来,凡是入住中原的北方少数民族朝代基本上都要在长城之外修建政治中心来保证对塞外的统治,比如辽上京(位于内蒙赤峰市巴林左旗)、金上京(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元上都(位于内蒙锡林郭勒盟)等等。清朝的避暑山庄也是如此,特别是清朝要以此保证对蒙古各部的统治。
第三,为了保证所谓的战斗力,入关后的清朝皇族一直保持着每年到塞外围猎的传统,被称为“木兰秋闱”,而避暑山庄则是“木兰秋闱”时清朝皇帝的驻地。以木兰围场、避暑山庄和北京为战略支点,清朝以为皇帝供应为理由修建了二十余座行宫,建立了稳定的战略地带,保证清朝的统治。
最后,清朝刚入关的时候,北京一带流行天花,连顺治帝都死于天花,当时蒙古王公和其他少数民族首领则因为恐惧天花而不敢入京朝见。为了保证与这些少数民族首领的朝贡关系,康熙帝决定在塞外修建最高级别的行宫来接受朝见,这就是避暑山庄的起始。虽然后来天花被遏制,但在避暑山庄朝见清朝皇帝的规矩则一直保留。
了解更多清朝历史故事欢迎继续阅读本网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