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清朝皇帝如此推崇于成龙

2020-12-09 作者:故事大全 阅读:
  清朝都有哪些故事呢?清朝历史频道带大家一起看看为何清朝皇帝如此推崇于成

  历史大剧《于成龙》给不少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于成龙

康熙皇帝评价为:“清官第一,天下第一廉吏”,这样评价授予于成龙名副其实,于成龙确实做到了,而且做的比

清朝皇帝

想象的还要好。

  作为大器晚成的于成龙,四十四岁才出来当官,二十多年的官场生涯,他做官很成功。看官会问了,清朝那么多名官,而且官职比于成龙大的官很多,为何单单推崇于成龙?这里面既有于成龙个人做到的原因,也有客观方面的因素。

  1、清朝初期急需官吏。从于成龙出生年月看,于成龙出生于明万历年间,二十二岁时,就参加了当时明朝崇祯期间的乡试,并考了个贡生。按理说贡生就有当官的机会了,但于成龙以父亲年老为由回了老家。这时明朝也快寿终正寝了,正是个战乱不断年代,李自成起义,清军入关,真正到了改朝换代的时期。

  于成龙并没有忘记考取功名,清朝顺治八年,于成龙三十五岁的时候第一次参加清朝的科举考试,可惜落榜了。于成龙四十四岁的时候,决定去国子监学习准备出来做官。那时不仅仅是于成龙,还有很多汉人官吏。当时清朝虽然统一了全国,但各地还不稳定,反清斗争时有发生,清朝皇帝知道光靠杀是杀不完的,还得按以汉治汉的方式来治理国家,于是清朝急需一批汉人官吏出来为大清服务。

  2、清朝规范吏制之路。清朝作为女真部落发展起来王朝,他们从北杀到南,虽然勇猛,但与明朝成熟的吏制还有很多差距。所以当清朝建立之初,急需建立一套吏制系统。而这些吏制需要汉人官吏来制定。因为汉官都是饱读经书,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人,他们对于封建王朝制度更为熟悉。于成龙当官经历,恰恰符合清朝的要求,特别是于成龙基层治理经验、司法制度、整顿吏治、推荐人才、大兴教育上与清政府做到了共振合拍,也为清朝治理国家找到了成型的做法。

  3、清朝对南方诸地治理。从历史上看,很多朝代是被北方游牧人赶到了南方,当然这些到南方的王朝也带走了很多臣民,所以越往南越是儒家传统思想重的地方,特别是很多人不愿面对朝代更替。清朝入关后,他们越往南打,越感到难以治理。当时清兵展开屠杀,但南方各地的人太多了,靠杀是杀不完的,还得需要安抚。当时吴三桂就在南方准备叛乱,很多汉族官吏就立即响应,这让清朝很头疼。看看于成龙的任职地区就能看出清朝稳固南方的思路。于成龙先去广西罗城当县令,这是于成龙第一个官职,别看官小,广西可是南方边境大省。于成龙又先后任四川合州知州、湖广黄州府的同知、黄州府知府、两江总督,这些地方都属南方地区,也都是难于管理的地区,经常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叛乱,清朝只能靠汉人官员治理。

  4、清朝培树官吏典型。清朝康熙皇帝不仅懂女真的事,他更是一个纯粹的汉化皇帝,读了很多史书。他当然知道各个朝代兴衰的原因,也知道一个国家有清官也必然有贪官,但如果贪官不治,国家就会灭亡。所以康熙皇帝为了子孙后代能坐稳皇帝宝座,就必然要树立很多官吏典型,恰恰于成龙的能吏与廉政使康熙找到了典型,也使清朝官员有看齐的标杆,于是就大树特树。虽然清朝后来也出了很多贪官,但清朝能长达二百多年历史,或多或少与于成龙这个典型有一定原因。

了解更多清朝历史故事欢迎继续阅读本网站哦。
点击分享: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