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东陵乃是
清朝
初期顺治皇帝亲点的“万年吉地”, 在这里先后修建了九座帝后陵和五座妃园寝,安葬着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五位皇帝和众多后妃。而在这清东陵中有一座昭西陵,有资料及旧照片显示该殿并非帝后陵中常见的歇山顶,而是更高规格的重檐庑殿顶,显示陵主的尊崇与高贵。这座陵中安葬的就是清朝初期有名的孝庄文皇后。
孝庄文皇后,是清太宗皇太极的妃子,顺治皇帝的亲生母亲,
康熙皇帝
的祖母,一生历经数朝,竭力辅佐儿孙两代幼主,定鼎天下,死后累加谥号称“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纯徽翊天启圣文皇后”,受到清室顶礼尊崇。她是清东陵里安葬辈分最高的人,但为什么却被置于风水墙之外呢?这就牵出了清初第一大疑案——太后下嫁。据
野史
记载,清朝入关之初,摄政王多尔衮大权在握,“出入宫禁,时与嫂侄居处,如家人父子。”而孝庄太后正当盛年,寡居无欢,而多尔衮功高天下,又把帝位让给了她的儿子,忠心辅佐,于是自己以身报答,委身相事,借以笼络多尔衮。不久,多尔衮的妻子亡故,于是有朝中大臣乘机鼓动皇太后与摄政王合宫,正式结婚,双方都很乐意。两人定下婚期后,就以顺治皇帝的名义昭告天下,宣称“太后盛年寡居,春花秋月,悄然不怡。朕贵为天子,以天下养,乃独能养口体,而不能养志,使圣母以丧偶之故,日在愁烦抑郁之中,其何以教天下之孝?皇叔摄政王现方鳏居,其身份容貌,皆为中国第一人,太后颇愿纡尊下嫁。朕仰体慈怀,敬谨遵行。一应典礼,着所司预办。”就这样,皇太后公然下嫁给了小叔子,摄政王多尔衮成了幼帝顺治的继父,其名号称为“皇父摄政王”。诏书中说得倒也直白,年轻的皇太后终于难守空房,红杏出墙,自愿下嫁给刚刚丧妻的多尔衮。甚至有些小说中称,早在皇太极在世时,庄妃已与多尔衮两情相悦,暗渡陈仓了,此时结婚,两人终于夙愿得偿。
据说,礼部为操办这次婚礼,还专门搞了一套特殊的婚礼仪规,洋洋六大册,称为《国母大婚典礼》,非常隆重。就连远在浙东海岛上的南明抗清名将张煌言也风闻此事,特意写了一首诗:“上寿觞为合卺樽,慈宁宫里烂盈门。春官昨进新仪注,大礼躬逢太后婚。”这就是说,太后的寿酒变成了婚宴的喜酒。
但是,多尔衮死后没多久,就被人告发谋逆,遭到无情的政治清算。孝庄的地位却越来越尊崇,自己反思起来也觉得改嫁一事荒唐,对不起前夫皇太极,无颜相见于地下。所以,她不愿死后被送回盛京与太宗皇太极合葬,才嘱咐孙子康熙,将其葬于东陵。该陵建于风水墙外,即寓有贬抑之意,要罚她给皇家看守门户。如此等等,传说众说纷纭。
俗话说“寡妇门前是非多”,在封建时代,普通的民间寡妇茹苦守节,会受到表彰,立牌坊。如若再嫁,则难免遭到亲邻的非难物议,更何况作为尊贵的皇太后,当然是惊世骇俗的旷古奇闻。此说一出,就广为流传,到民国初年便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举凡谈前清掌故,无不津津乐道,几同信史,以致后来有不少学者批评《清史稿》未能“秉笔直书”此事,为其阙失之一端。
太后下嫁这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