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初期为什么很多人宁死都不剃发

2020-12-09 作者:故事大全 阅读:
  清朝都有哪些故事呢?清朝历史频道带大家一起看看清朝初期为什么很多人宁死都不剃发

  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占据北京后,清朝睿亲王多尔衮曾颁发“剃发令”,要求汉人的发型要和满人一样,将前颅头发剃光,后脑头发编成一条长辫垂下。可让多尔衮没想到的是,此举立即遭到了北方地区汉人的强烈反对。由于当时满清刚刚入关,脚步尚未站稳,所以多尔衮随即就宣布是否剃发由汉人自行决定。

  顺治二年(1645年),当清军势如破竹地攻占了南明首都南京后,多尔衮认为此时大局已定,于是再次重申“剃发令”。不过,这次就不是由汉人自行决定,而是实行“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高压政策。

  这个法令一经颁布后,立即引起了全国各地汉人的反对。其中又以江南地区的江阴、嘉定反抗最为激烈。当时在江阴流传着一句话:“头可断,发决不可剃。”以此来表达宁死不剃发的决心。值得一提的是,在颁布“剃发令”之前,江阴、嘉定两地都已经归清廷统治了。

  最终,江阴、嘉定两地军民誓死拒不接受“剃发令”,恼羞成怒的清廷派重兵进行残酷镇压。结果江阴、嘉定在城破之后遭到屠城报复,两地军民被屠戮殆尽。清军在攻打这两城时,也付出了惨重代价。

  以我们现代人的观点来看,清初汉人宁死不剃发的举动有些不好理解,既然都已经接受满清统治了,不就是剪个头发而已嘛,怎么会比生命还重要呢?这就不得不提到汉人根深蒂固的思想文化了。

  从很早开始,汉人就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其中的核心思想之一就是“孝”。想必大家都听说过“十恶不赦”这个词语,这里面的十恶中,有七恶都是和孝有关(不忠亦为不孝),因此“孝”这个字在汉人心目中是有着特殊地位的。而在《孝经》中,有一句很重要的话,那就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也就是说,剃发那是大大的不孝,往大了说,把头发给剃了,死后哪还有脸去见列祖列宗。

  所以,清朝颁布的“剃发令”和汉人的传统思想文化产生了激烈的冲突,这才导致矛盾激化。

  上面所说的那是拒绝剃发的大道理,接下来我们再来说说另一个拒绝剃发的原因,那就是:太丑了!

  清朝时期的发型大家在电视剧中应该都见识过,不过实际情况和电视剧中的并不一样。如今电视剧中所演出的发型都是千篇一律的样子,但这其实是清朝中后期的发型,清朝前期的发型完全不是这个样子,而是如下图所示:

  纯粹从审美的角度来说,要剃成这样“非主流”的发型,得付出多大的勇气!换成是你的话,恐怕也不会愿意。当然,在留头还是留发的问题上,估计绝大部分人不可能会选后者吧!

了解更多清朝历史故事欢迎继续阅读本网站哦。
点击分享: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