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亲王奕?简介:如何评价恭亲王奕??

2020-12-09 作者:故事大全 阅读:
  清朝都有哪些故事呢?清朝历史频道带大家一起看看恭亲王奕?简介:如何评价恭亲王奕??

今日的北京昌平崔山镇,有一座矗立在田地中的三门四柱三层石牌坊。这座石牌坊堪称艺术精品,四柱柱顶石狮均面向中,狮座为须弥座,与柱体相连;

顶楼檐下斗拱为单翅单昂五踩楼一间式,平身斗拱两攒;两柱之间有二枋相连,枋下有抱柱和雀替,二枋之间望柱雕刻上下排一斗三升斗拱。

牌坊底座为青石柱础,包砖加固,南北两侧有抱鼓石加固装饰,东西二柱的外侧加抱鼓石,以成顶足。

整个牌坊上檐中间高、两边低,三个楼的楼檐有飞檐,脊为四出九脊,各有吻兽和垂兽;中间两柱相连的石枋刻有额匾,字为“履祥锡祜”;中间二柱体刻竖联,东柱为“兰砌常绕和顺气”,西柱为“芝楣永护吉祥云”,整个石牌坊雄辉大气,背靠群山而立,虽然设计并不复杂,却显示出石牌坊主人的身份尊贵。

而这座石牌的主人,就是清末皇室的著名领袖,洋务派在清朝朝廷的代表人物——恭亲王奕?。同时,他还是中国近代屈辱历史的见证人,清廷被迫和外国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近一半都是他签署的!接下来历史君就给大家说说这位清末皇族的领袖的一生。

爱新觉罗·奕?,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帝奕札同父异母弟,和硕恭亲王,清末政治影响力最大的皇室成员。奕?生于1833年,是道光帝最聪慧的一个儿子,因为道光帝年长的几个儿子都早逝,年纪较大的只剩下四子奕札和六子奕?。

而奕札的生母皇后在去世前将奕札托付给奕?的生母静贵妃,奕札和奕?从小一起长大,关系非同一般。道光十七年,兄弟俩一起入上书房读书,一起练习武艺,接受严格而有特别的封建教育。

随着道光帝的老去和两位皇子的长大,立储君也被提上日程,因为清朝皇室在雍正时期就规定了皇位继承有订了密诏不需更改的规定,因此道光帝在制定遗诏之前,在奕札和奕?之间犹豫了很久。

按照《清史稿》的记载,清朝对于皇位传承按照“立贤不立长”的规则,而奕?不论才学武功,还是整治处理能力,都在奕札之上,长期受到道光皇帝的钟爱,本来是很有优势取得皇位。

但是奕札的老师杜受田为帮助奕札获得皇位,常教授奕札“机巧之术”,以表现仁孝之心取得道光的欢心。这一招成效显著,道光在病中召集重臣公开写下遗诏,御笔两书,一书为“立皇四子为皇太子”,算是确定了奕札的皇子地位,二书为“立皇六子奕?为恭亲王”,算是对奕?的一种补偿。这也标志着奕?争位失败,从此兄弟两人渐行渐远。

道光三十年(1850年),道光帝去世,奕札继位为咸丰帝。虽然奕?与皇位无缘,但是依照道光帝的遗命,还是作为权力很大的皇族代表在朝廷中有很大的影响。

咸丰三年(1853年)正月,奕?奉旨管理中正殿、武英殿事务。九月九日,命为署理领侍卫内大臣,参与京城巡防事宜。十月初七日,奉旨在军机处行走,从此打破清代皇子不得干预政务的祖制。

咸丰十年(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法联军进攻北京,咸丰帝出逃热河,命奕?留在京城与英法联军谈判订立条约。这是奕?第一次代表清政府参与和外国的和谈,经过艰苦的谈判,奕?和英法两国分别签订《北京条约》,同时和参与调停的俄国签订《中俄北京条约》,条约规定清廷赔款英法各八百万两白银,割让九给英国,允许化工出国以及允许传教士进入中国内地等等,这些都是由奕?亲自敲定和签署的,这是他第一次亲手丢掉国土,却不是最后一次。

靠与英法签订条约保全了清廷的奕?获得了空前的政治资本,他主持议和以及进行的大量的善后事宜赢得了西方对他的好感,为他以后的外交活动创造了条件。

在议和期间他笼络文祥(户部侍郎)、桂良(文华殿大学士)、宝漭(总管内务府大臣)、胜保(副都统),形成了一个新的政治集团,同时清廷内部的形势也急转直下,给了他攫取更大政治利益的空间。

在咸丰帝帝逃往热河之前,因为载垣,肃顺等咸丰的亲近大臣与奕?政见不同,他们利用咸丰帝与奕?兄弟的嫌隙,进言不让奕?随驾热河,造成了他们与奕?的矛盾激化。

咸丰十一年,还在热河未归京城的咸丰帝突然驾崩,死前诏命载垣、肃顺等八人为顾命大臣,辅佐年幼的儿子载淳。载淳的生母慈禧以及咸丰的皇后慈安两宫太后,趁着皇帝年幼,政治野心也日益显现。他们认为皇帝幼小,两宫应垂帘听政,但是遭到八大臣的反对,他们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凸显。

政治敏感性很强的奕?立刻瞅准机会与慈禧合谋,在迎咸丰棺椁回京时发动政变,将八大臣抓捕革职处死,同时控制了朝局,奕?和慈禧太后也开始了近四十年的合作。

政变成功后,奕?被授予议政王,在军机处担任领班大臣。慈禧太后授权恭亲王办理与各国换约事宜的上谕,军机处换成他的亲信文祥等人,全面控制了中枢机关。

奕阅又身兼宗人府宗令和总管内务府大臣,从而控制皇族事务和宫廷事务大权。他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王大臣的职务主管王朝外交事务,自此总揽清朝内政外交,权势赫赫。

因为和外国列强的的交集比较频繁,奕?认识到了西方科学技术对于清廷统治的维护有一定的作用,同时他发现任用提倡进行洋务改革的地方汉族实力派,对他政治生命的延续好处很多。

同治帝初年开始,奕?就主要提拔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汉族地方实力派,成功剿灭了太平天国、捻军和回民叛乱,并大兴洋务运动,进行军事和民用工业的初创,同时组织人员学习西方技术,兴办学校和留学,为中国的工业化和近代化走出了第一步,他还维持清廷和列强的和平局面,并借师剿匪,清廷有了中兴之像,他也获得了“贤王”的美誉。

但是在洋务运动时期,奕?仍然是国家利益和领土主权的出卖者。咸丰十一年(同治帝刚刚继位,规定第二年正月更改年号),奕?将清廷的海关权力拱手送给英国人,直到民国时期才回收。

同治三年,奕?和俄国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条约》,将新疆地区4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割让出去。1883年中法战争前期,奕?统领的军机处对是打是和举棋不定,导致前期延误战机,清军战败,多亏后期刘永福黑旗军和冯子材拼死抵抗,才击败法国,但是这场中国近代难得的胜仗,奕?却在停战和谈时一再示弱。

最后令胜利的清廷在中法新约中吃了大亏,清廷不但赔款,开沿海通商口岸,还将越南的保护权让出,导致西南门户大开。这是奕?第三次在与列强和谈的过程中丢弃国家利益。

由于整个同治年间和光绪前期奕?几乎把持着清廷的权力,遭到了慈禧太后的猜疑,他兴办洋务却对汉族士族持续打压,使得洋务派的耐心被持续消耗,同时则惹怒了朝廷内部以倭仁为代表的的顽固派。

在权力中心的三十多年间,奕?的政治生涯也起起伏伏,几次被慈禧罢免,有因为需要有人和列强交涉得以起复。1897年,甲午战败,康有为上书得到了光绪帝的肯定,行将就木的奕?还利用自己身份对变法横加阻挠,但是难料身体不能支撑,光绪二十四年四月初十在王府病死,年66岁。

正像清廷给他定的谥号“忠”一样,奕?一生都在为清王朝奔忙,为了维持苟延残喘的清王朝,他不惜丢掉国家主权和中国人民世代生活的国土,为国人所唾骂。

他为了上位,依靠外国列强,依靠慈禧太后,成为朝堂的红人,三十多年屹立不倒。

他精于外交,有很高的谈判手腕,捧红了曾国藩、李鸿章等汉族实力派,欣赏外国的先进技术,却在死前还要阻挠维新变法。

这位为清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恭亲王,就是一位清朝封建教育下产生的一位“伟人”,他是清廷的“纯臣”,却是国家和民族的“罪人”!

了解更多清朝历史故事欢迎继续阅读本网站哦。
点击分享: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