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迎合了中国人的三个梦
《掺望东方周刊》:这么说,《三国演义》其实是靠不住的?
易中天:当作小说看,无所谓靠不靠得住。真当成历史,那是自己犯傻。要了解这段历史,还是得读《三国志》和《后汉书》。其实就算是排戏、拍电影,也最好对历史有点研究。否则,就只能被罗贯中牵着鼻子走,或者在《三国演义》的基础上,加点花拳绣腿,抖点小机灵。最后,拍成《赤壁》那样的“烂片”,也是活该!
关羽成神 ──答《掺望东方周刊》记者柴爱新(之四)
《三国演义》为什么几百年来一直被奉为经典?易中天:除了文学上的成功,还因为迎合了中国人的理想。中国人,尤其是传统社会中的老百姓,最喜欢的是三种人:圣君、清官、侠客。最痛恨的也是三种人:暴君、奸臣、小人。《三国演义》就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求:圣君梦,可以寄托在刘备身上;清官梦,可以寄托在诸葛亮身上;侠客梦,则可以寄托在关羽、张飞身上。至于对暴君、奸臣和小人的痛恨,那就由曹操来扛着吧!所以,尊刘贬曹,深得人心啊! 《掺望东方周刊》:也是三个梦?易中天:对!圣君梦,清官梦,侠客梦。跟前面说的“统治者需要忠臣,老百姓需要清官,读书人需要样板”一样,也是“三个代表三个梦”。只不过,崇拜诸葛亮的,主要是读书人,老百姓更崇拜关羽。《掺望东方周刊》:为什么会有这三个梦?易中天:因为中国传统社会不是法治社会。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往往得不到保障,正义也往往得不到伸张。社会问题既然不能通过法治手段来解决,就只能寄希望于人。最好是有个好皇帝,天下80。皇帝差一点,有个清官也不错。没有清官,就只能去找侠客。这才有对刘备集团的美化,圣君、清官、侠客,都全了嘛! 《掺望东方周刊
》:如果侠客也找不到呢? 易中天:哈,那就只能去读武侠小说了。这其实是越来越没有指望。但问题是,不指望这个,又指望什么呢?有个武侠梦,至少说明人间还有正气,人们也还有正义感。要是连这个都没有,那可真是没指望了。 《掺望东方周刊》:所以武侠小说还可以看? 易中天:《三国演义》也可以看,“桃园结义”也可以讲,但心里要清楚,要有数。不能痴迷,也不宜宣扬。毕竟,这些玩意贻害无穷。《掺望东方周刊》:为什么说桃园结义贻害无穷?易中天:想想谁最喜欢这一套?旧军队,黑社会。现在又不是“北洋时代”。《掺望东方周刊》:但“忠义”又是不能不要的,对不对?易中天:没错!怎么办呢?也只有打圆场,做解释,想办法自圆其说。比方说,关羽是“降汉不降曹”,而诸葛亮又算定“操贼未合身亡”,故意送个“顺水人情”给关羽做。这样一来,忠义的内在矛盾,好像就可以解决了,我们也可以自欺欺人地继续忽悠糊弄下去。关羽是神嘛!神都可以“变通”,可以有“污点”,我们普通人,又有啥不可以? 《掺望东方周刊》:这么说,把诸葛亮和关羽推上神坛,都有问题?易中天:对!不是他们自己有什么问题,是“推上神坛”有问题。什么“智圣”、“武圣”,都不靠谱。历史上的诸葛亮和关羽,原本就值得敬重,何必成圣成神? 《掺望东方周刊》:历史上的关羽是什么样的?易中天:非常可爱!依我看,他是一个“孩子气的大侠”,刚烈、正义、任性、天真。据《三国志?关羽传》,建安十九年,马超投奔刘备。关羽马上给诸葛亮写信,问马超这人如何。诸葛亮知道关羽的心思,就说马
孟起“一世之杰”,可与张益德并驾齐驱,但比不上美髯公“绝伦逸群”。关羽看了,十分高兴,把来信递给众人传看。请大家想想,这像不像一个老得拿糖哄着的孩子?恐怕还是被刘备集团“惯坏了”的。这其实很真实。所以,我喜欢历史上的关羽,不喜欢庙里的那个。欢迎大家继续关注三国历史频道,阅读更多三国故事/历史/人物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