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有感恩的心

2020-12-09 作者:故事大全 阅读:
  三国历史一直都是大家晶晶乐道的话题,今天三国历史频道就给大家来说说三国,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大家讨论

  

  常山赵子,作为刘备麾下的一员大将,英勇善战,足智多谋,不被天姿国色所迷,不为良田豪宅所动,可谓是三国乱世中难得的完人。对于三国蜀汉的将领,人们一向以关(羽)、张(飞)、赵(云)、(超)、黄(忠)来统称,而事实上,在三国史籍中,赵云一直是编外的五虎上将,爵位始终在魏延之下。但相对于关羽败走麦城而被执,张飞鞭笞部下而遇害,魏延坚持北伐而遭暗算,赵云的一生堪称善始善终,这与他的自谦人格密不可分。

  自谦人格

  就心理学而言,自谦人格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个人的超强的自信心及自我批判意识。其突出特点是爱自己也爱他人,因此既自尊又自谦。由此,自谦的人一方面坚信自己是有能力的和有价值的,不会在困境面前妄自菲薄,自怨自艾。另一方面,自谦的人在听取他人的批评或者建议时,不会担心他人会讥笑自我,而是尽量正面、积极看待他人的批评建议,以不断反省,杜绝个人决策中的过失。此外,自谦的人还会对自己的优点既不否认也也不骄傲,因而既不会炫耀自己的优点以贬低他人,也不会回避自己的缺点而遮掩自我。最可贵的是,自谦的人还会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以平常心看待世事,以清醒的头脑来处理问题。

  赵云自谦人格的具体表现

  相较于诸葛亮的完美主义,关羽的骄矜自傲,张飞的冲动粗犷,赵云的自谦人格堪称乱世之贤能典范。一方面,他坚定自身的信念,不贪虚名,任劳任怨,尽人臣之职;另一方面,他又保持着高度的清醒,谦虚谨慎,深谙明哲保身之道。

  赵云一直保持着非常清醒的政治头脑,不恃才傲物,不随波逐流,而是坚定地在乱世之中寻求仁主。例如,初平二年(公元191年),赵云受常山国一致推举,率领本郡义兵投奔时封蓟侯的公孙瓒。而当时的袁绍,乃是四世三公,声名远播,公孙瓒曾十分担忧该州的人都会去投奔袁绍。所以,当他听说赵云来附,便嘲笑说:“听说冀州的人都欲依附袁绍,为何你独与他们不同,难道是迷而知返吗?”对此,赵云回答说:“天下大乱,未知谁是明主,民有倒悬之危,鄙州议论,要投奔仁政之所在,因此我不投袁绍而投将军。”赵云自此跟随公孙瓒四处征讨。刘备依附公孙瓒后,赵云被派作为刘备的随从,更是有心依托刘备这个仁主,可以说,赵云对自己的政治目标有很清晰的认知。

  赵云在待人处事谨小慎微,小心行事,从不露锋芒。例如,赤壁之战后,赵云跟随刘备平定荆州江南之地,被任命为偏将军,取代降将赵范,兼任桂阳(今湖南郴县)太守。赵范有一名寡嫂名为樊氏,有国色之貌,赵范欲将她许配给赵云,意欲和赵云结亲。但是赵云坚持不同意,并说:“我们是同姓,你的嫂子就像是我的嫂子一样。”。当时有人劝赵云接受这名美女,赵云回答说:“赵范是被迫投降,心不可测,何况天下女

  盖国家大计,社稷安危,是有主谋.非比夸辩之徒,虚誉欺人,坐议立谈,无人可及;临机应变,百无一能。诚为天下笑耳! ----罗贯中

子不少。”不久后,赵范果然借机逃走,赵云也就此不受到影响。而比起吕布因为美色而与主子闹翻,赵云面对美色的不为所动真是难能可贵!

  赵云待人处事低调而为,从不凭借功绩争宠,更不图高官厚位。例如,魏延是刘备在镇守荆州时(公元211年)才投靠他的,之后深得刘备重用,先是被提拔为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后又升任镇北将军,成为当时蜀国与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并列的将领。而赵云罪在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就投靠了刘备,并多次在战役中有突出表现,却爵位一直在魏延之下,长期位居翊军将军(管军中杂务)之职。但赵云并没有自己两次救驾就要与魏延争个高低。不光如此,建兴五年北伐失败后,赵云还被贬为镇军将军。对此赵云毫无怨言,只到死后他才被追封为大将军。

  赵云还有着卓越的洞察力,从不感情用事。例如,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后,欲进攻东吴,以报孙权伐取荆州之仇,赵云上谏说:“国贼是曹操,并不是孙权,而且灭了魏国之后,吴国自然会臣服。虽然曹操毙命,但其子曹丕篡盗大位,引起公愤,应该利用此民气,先攻占关中,占据黄河、渭水上游以讨伐逆贼,那么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该放置魏国,反而先打吴国。而且与吴国的战争一旦开始,就不易停止了。”但愤怒中的刘备不听谏言,执意东征,并留赵云都督江州。最后刘备果然大败而归,落得个白帝托孤的惨局。

欢迎大家继续关注三国历史频道,阅读更多三国故事/历史/人物事件!
点击分享: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