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帝的偶像:曹魏重臣钟繇

2020-12-09 作者:故事大全 阅读:
  三国历史一直都是大家晶晶乐道的话题,今天三国历史频道就给大家来说说三国,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大家讨论

  后汉三国时期,风起云涌,英雄辈出,在这幅绚丽多彩的历史长卷之中,曹魏重臣钟繇绝对算得上是璀璨夺目的一个。论忠义,早年他曾经和朝臣一起策划营救献帝于水深火热之中;论谋略,他向曹操提出伐虢取虞之计,使曹操一举平定关西地区;论军事,他曾经带兵同超一起大破郭援,并连续平定周边叛乱;论政治,他使原本荒芜的关中和洛阳一片欣欣向荣,被曹操比喻为萧何;论艺术,他更是楷书的发明者,和王羲之齐名的大书法家;论品德,他被曹丕称赞为“一代伟人”,是后世效仿的榜样。

  钟繇(151-230),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东)人。出身于东汉望族,祖先数世均以德行著称。曾祖父钟皓“温良

  弦歌知雅意,杯酒谢良朋。 ----罗贯中

笃慎,博学诗律,教授门生千有余人”,祖父钟迪因党锢之祸而终身没有做官。父亲早亡,由叔父钟瑜抚养成人。

  钟繇小时长相不凡,聪明过人,他曾经与其叔父钟瑜一起去洛阳,途中遇到一个相面者,相面者看到钟繇相貌,便对钟瑜说:“此童有贵相,然当厄于水,努力慎之”。结果,走了不到十里路,在过桥时,钟繇所骑马匹突然惊慌,钟繇被掀翻到水里,差点被水淹死。钟瑜看到算命先生的话应验了,感到钟繇将来一定会有出息,便加倍悉心培养,钟繇也不负厚望,刻苦用功,结果长大以后便被当时颍川太守阴修举荐为孝廉,做了尚书郎。从此,钟繇开始走上仕途。

  钟繇也逐渐结识了荀?、荀攸、陈群这样的青年才俊,这些人以"匡佐汉室"为己任,志同道合,也为日后曹魏颍川集团的成型埋下了伏笔。

  兴平二年(195年),李?、郭汜由于相互猜忌而兵戎相见,汉献帝被挟持,并随之颠沛流离长达一年多的时间。不但毫无皇帝的威严可言,就连最基本的生活都得不到保障。就在汉献帝处于水深火热之时,一群爱国人士开始秘密筹划拯救献帝的行动,钟繇就是其中的一位,刘协最终得以逃出长安,对于钟繇这次行动的表现,史书用了“繇有力焉”四个字来形容。

  钟繇作为一介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拯救献帝的行动中来,我们可以看出钟繇的胆气和铮铮爱国之心。而且,钟繇也清楚的认识到,仅仅凭借一己之力是无法实现自己“恢复大汉”的理想,而自己也必须投靠在某个诸侯的旗号之下,借助其庇护以保全自己家族的地位,甚而进一步求得政治上的发展。

  此时,钟繇注意到了曹操:曹操在讨董联军中勇于进取,不畏强敌;对于袁绍"改易"天子的图谋,也严辞予以拒绝。曹操既有雄略,对待汉室又未显异志,于是钟繇将兴复汉室的重任寄托在了曹操身上。

  这在《三国志。钟繇传》注引《世语》有明确提到:太祖遣使从事王必致命天子。?、汜等以为“关东欲自立天子,今曹操虽有使命,非其至实”,议留太祖使,拒绝其意。繇说?、汜等曰:“方今英雄并起,各矫命专制,唯曹兖州乃心王室,而逆其忠款,非所以副将来之望也。”?、汜等用繇言,厚加答报,由是太祖使命遂得通。

  从这段记载我们可以看出,在当时的钟繇眼中,只有曹操是心存大汉的,是自己可以托付的对象。而对于曹操本人来说,自己的"浊流"出身使他很难挤进名士行列,他也必须结交当时名士来谋取政治进一步的发展。而曹操本人也非常乐意在像二荀、钟繇这样的意图匡扶大汉的名士面前“展露”出自己远离宦官、恢复汉室的忠臣形象。他作《让县自明本志令》,自述本志为:"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我们知道,东汉党人与宦官势力作斗争,双方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地方同中央的对抗,党人领袖如陈蕃、李膺等都有守郡作教、树立名声的经历,曹操的志向正是循其轨范。而在董卓逃往长安、各地诸侯都埋头苦干于自己的势力之时,曹操仍问计于荀?①,以曹操的雄才大略,不可能不明白其中的关键,他这样做,无非是投其所好。

  这一时期的钟繇和曹操,可以说是郎有情女有意,双方一拍即合。

  当曹操不断的铲除异己,为“恢复大汉”扫清障碍之时,钟繇也全身心的投入到自己的事业之中,双方开始了君臣亲密无间的写照,钟繇也为曹操立下了汗马功劳。

  当曹袁决战之际,曹操所占据的兖、豫二州四面受敌,除正面来自河北的袁绍大军外,西面马腾、韩遂等关中诸将持观望态度,是一个难以预测的因素;而在东南和西南面,刘备先是在徐州一带反叛曹操,后又受袁绍指使,勾结汝南郡黄巾余部刘辟和龚都,企图在曹操的后方开辟第二战场,给予曹操以直接威胁;受刘备等影响,东南和西南诸郡背叛曹操的甚多。作为应对之策,曹操授命钟繇"以侍中守司隶校尉,持节督关中诸军,委之以后事,特使不拘科制"。

  钟繇在这一时期镇守长安,他的活动,主要围绕四个方面来进行。

  1,积极发展与当时关中各诸侯势力的友好关系。马腾与韩遂均送子为质,暂时稳定了关中的形势,而马腾也不止一次在钟繇的劝说下帮助曹操。

  2,积极补充军备需要,以备应急之需。当时曹操与官渡决战时,钟繇就送了二千匹军马给曹操,这一举动被曹操赞赏为是他的萧何。

  3,积极发展当地内政,使原本荒芜的关中地区一片欣欣向荣,民实殷富,为曹操之后平地关中各地提供了丰富的物资基础。

  4,平定叛乱,维护当地治安的稳定。钟繇曾连续打败了河东卫固的叛乱及边境地区张晟、张琰、高干等敌寇的骚扰。

  钟繇为曹操解除了西顾之忧,而曹操对钟繇的镇抚之功予以充分肯定。可以说,曹操能够平定北方和关西,钟繇功不可没。

  令钟繇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老奸巨滑的曹操根本就没有想过如何光复汉室,只是想利用献帝来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随着曹操地盘的不断扩大、权力不断的稳定,曹操逐渐开始铲除异己,集权于一身。对此献帝采取了一系列相应的反抗行动。刘协曾气愤的对曹操说:“你若要辅助我,就要宽厚一些;否则,你就开恩把我抛开罢。”②说得曹操大惊失色,匆匆告辞,从此不再朝见献帝;建安四年(199年)刘协任命自己的岳父董承为车骑将军,借以牵制曹操;刘协又秘密写下衣带诏赐给董承,要董承联络终于汉室的大臣、诸侯,共同铲除曹操。不过,刘协的种种努力都因为计划泄露而告失败。刘协的失败,宣告了恢复皇权愿望的彻底破灭。曹操借此加强了对刘协的控制,“左右侍卫莫非曹氏之人者”。这时的汉献帝刘协已经完完全全成了一个傀儡。

  在曹操试图把集权统治转化为建立魏国,进而实施"以魏代汉"的政治步骤时,他与颍川士人的矛盾也变得尖锐起来。颍川士人以“匡扶大汉”为己任,这与曹操推行的霸权统治格格不入。在颍川集团中,颍阴荀氏家族地位特别突出。荀?既是曹操属下的第一谋臣,又是曹操联系其他颍川士人的主要环节。它在政治上的取向,则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或左右着颍川集团的整体政治倾向。

  这一时期,钟繇所在的颍川集团以荀氏家族为代表,逐渐展开了一系列的反抗行动。

  1,时政移曹氏,天子恭已而已。(荀)悦志在献替,而谋无所用,乃作《申鉴》五篇。其所论辩,通见政体,既成而奏之。,

  2,荀悦又删削班固《汉书》,作成《汉纪5)-十卷,其序中称:"汉四百有六载,拨乱反正,统武兴文,永惟祖宗之洪业,思光启乎万嗣。"目的在于宣扬前汉的功业,为复兴汉室营造舆论。

  3,“献帝颇好文学,悦与?及少府孔融侍讲禁中,旦夕谈论。”荀?、荀悦同以反对曹操著称的孔融掺和在一起,亲近汉献帝。

  至于钟繇此时心中所想,虽然史料未曾提及,但从他早在李?挟持献帝的时候就已经筹划如何营救以及是认为曹操可以“匡扶大汉”才引以明主上看,是不会轻易认同曹操建立"霸业"和奉行"霸道"的。

  颍川集团与曹操的矛盾和冲突,终于在曹操与荀?之间爆发。建安十七年(212),曹操在董昭等人的支持下,拟进爵国公,受赐九锡,并以此密咨荀?。这是曹操为把集权统治转化为图谋篡汉而采取的重大举措,因此,荀?窥透其用心,断然表示反对。荀?为此遭到曹操冷落,被迫自杀。对于荀?自杀的原委,有关资料的记述有所差异。陈寿《三国志》本传记为"以忧薨",范哗《后汉书》本传则明确记载:"(曹)操馈之食,发视,乃空器也,于是饮药而卒",孙盛《魏氏春秋》所记与范书相同。胡三省据此判断:"按?之死,(曹)操隐其诛。"我们认为,陈寿《三国志》对某些敏感事件的记述多取回护笔法,而范晔《后汉书》、孙盛《魏氏春秋》记述此事确凿,"隐诛"之说是成立的。

  荀?之死是影响当时政局的一件大事,它表明作为曹操属下第一谋士和功臣的荀?,由于思想观念上同曹操相抵触,已经成为曹操图谋篡汉的一大障碍。因此,曹操以果断而隐晦的手段除掉荀?,使自己既定的政治目标得以不受阻挠地实现,同时尽量避免过分刺激其他颍川士人。这件事同时也表明,颍川集团与曹操的政治关系必须作新的调整。

欢迎大家继续关注三国历史频道,阅读更多三国故事/历史/人物事件!
点击分享: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