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朗在建安初年担任曹操的司空掾属,以后担任了成皋、元城县令,他是士族出身的官吏,在当时中原人口稀少,军阀割据,朝廷失去权威,百官地位再高也比不上地方官,张杨是地方豪强,割据河内、河东之间,担任大司马,比曹操担任的司空地位高,比袁绍担任的大将军还高,在当时孙权担任会稽太守,却控制江东六郡,因此不能用官员的职务看他们的实际影响和势力。
司马朗早年在群雄并起时代就开始建立私人武装,他为人正直、仁义,在百姓中有巨大影响力,被曹操任命为主簿,与他关系密切的有崔琰、杨俊、贾逵、赵咨等著名士大夫。他给曹操当主簿时,曹操已经开始要代汉,加紧笼络天下英雄,招揽人心,对司马朗这样得到人民拥护的人才也格外重视。建安十三年司徒赵温要征辟曹丕,曹操弹劾他选举不实,派人罢免了赵温,一个政权下级司空让人罢免上级司徒,也说明了军阀割据时代的本质。
曹操随即就废除了三公,自立丞相,当时曹操的掾属的地位低微却比汉家的九卿、大臣权力大,崔琰和毛?担任曹操的东西曹掾属,负责国家的官吏选举、执法,曹操都敬重他们,曹丕也亲自去拜访,当时担任主簿的司马朗权限也不低于崔琰、毛?,司马朗担任兖州刺史后,杨修担任主簿,史书记载杨修是“军国多事,总知外内”,曹丕以下都争相与他结好,司马朗当主簿的影响力不会比杨修弱。
司马朗之所以能有巨大的权力,从主簿没有经过太守就直接担任当时重要的兖州刺史,不仅因为他父亲司马防与曹操有私交,曾荐举曹操任职,也和司马朗本身所拥有的政治、军事实力有关,他曾割据河内温县,在政治上主张恢复五等和州郡治兵,代表了中小地主阶级。曹操在赤壁战役失败后,自身的豪强武装损失惨重,在建安十五年《自明本志》中表示自己统帅三十余万,其中有很大部分是地方武装的州郡兵,司马朗与董昭是最早的五等制倡导者,司马朗还主张在州郡治兵,《三国志》最早关于设立州郡兵是何夔传记载的何夔率领郡兵与张辽共同平叛,大约在赤壁战役后不久,在曹操称魏公前。司马朗作为曹魏集团中的核心成员,此时已经是士族阶级的重要代表,成为政权中影响力仅次于代表豪强势力的曹操,这点可以从曹操在建安十八年称魏公时的情况看出。
曹操要代汉,把天下十四州并为九州,他自己担任冀州牧,把幽州、并州划入冀州,直接把魏郡等十郡作为魏国,以邺城为都城。曹操是按照禹贡九州重新建立行政区,按照禹贡,兖州是排在冀州列第二州,曹操自己统治列第一的冀州,排第二的兖州就由司马朗担任,体现了司马朗地位很高。当时兖州籍的众多官吏中,都没有能担任兖州刺史,其中著名的有奋武将军程昱、右军师毛?、右曹掾何夔、左军师凉茂、军师祭酒董昭、汝南太守满宠、吴质等,都是只担任将军和掾属,地位比司马朗低,曹操把自己兴起的兖州交给司马朗不仅因为两人关系密切,也是因为司马朗与兖州地方士族的关系。程昱是程氏,与司马氏有姓氏渊源;毛?是崔琰的好友,也与司马朗友好;董昭与司马朗是五等制的倡导者;而且董昭、满宠、吴质后来都和司马氏联姻,司马朗作为刺史治兵,也代表士族武装在曹魏政权中地位的上升,曹操的豪强亲兵很多部署在前线,主要统治区兖州只能调遣士族的地方武装防御。司马朗作为曹魏控制的六州中排第二的兖州管理者,也预示了士族阶级在未来中国的政治舞台将发挥更大作用。在建安十九年左右,温恢担任扬州刺史时,曹操已经让地方驻军的将领征东将军张辽、乐进要接受温恢的监督,动静都要向温恢请示,司马朗作为兖州刺史也参与管理军队,他在军旅中也能廉洁、俭朴,深受军民爱戴。在建安二十二年,司马朗与伏波将军夏侯?等共同率军出征作战,他在军队中的地位可以从他因为参加救治患病士兵染病去世时的上奏中看出:“刺史蒙国家厚恩,督司万里”。
督司就是都督,在二十一年时夏侯?都督居巢二十六军,次年出征时,夏侯?作为仅次于骠车卫的伏波将军,已经是在司马朗领导下,由司马朗担任都督,当时夏侯?比征东将军张辽地位高,可见曹操时代的九位刺史的地位是崇高的,不仅能统兵作战,也参加地方的行政管理,九州行政区只推行了约八年。曹操在自己的幕府中尽管苛酷,但也提拔人才,司马懿也担任过曹操的主簿,专门负责军事,担任司马。
曹操在洛阳病逝托孤,司马懿和贾逵负责后事,护送曹操灵柩返回魏国都邺城。曹操对士族是重用和抑制并举,司马朗和王朗、华歆等重要士族在曹操时代都没有爵位,尽管地位和权力很高。曹丕代汉后,对士族重用,司马懿和王朗、华歆等都任高官,授予乡侯的爵位,司马朗的儿子也被
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也 ----罗贯中
魏明帝授予亭侯,与司空孙礼和尚书仆射杜畿等同,也体现了司马朗的政治地位很高。曹操代表的豪强集团虽然腐朽,但是他能重用司马朗这样进步、仁义的士族是他成功的关键。 欢迎大家继续关注三国历史频道,阅读更多三国故事/历史/人物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