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德不可敌——被忽视的三国英雄袁涣

2020-12-09 作者:故事大全 阅读:
  三国历史作为中国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今天三国历史频道就给大家来说一说三国中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三国志?魏书第十一》记载,袁涣字曜卿,陈郡扶乐人也。曾任陈郡功曹、沛南部都尉、梁相,后征为谏议大夫、丞相军祭酒。魏建国后,为郎中令,行御史大夫事。

    袁涣父袁滂,字公熙,为汉司徒,“纯素寡欲,终不言人之短。”“中立于朝,故爱憎不及焉。”德泽后世,袁涣从小受到了良好的家教。当时诸公子多越法度,依仗官二代的身份为所欲为,“而涣清静,举动必以礼。”曹操战败吕布以后,发给众官“车各数乘,使取布军中物,唯其所欲。众人皆重载,唯涣取书数百卷,资粮而已。众人闻之,大惭。”袁涣“前后得赐甚多,皆尽散之,家无所储,终不问产业”,时人服其清。

    袁涣以品德所树立的威望,从以下几件事中可以得到证明。一是开始在陈郡被任命为功曹,是郡里掌管考察记录功劳的官。就是这样一个区区小官,竟使“郡中奸吏皆自引去。”二是董卓作乱时,袁涣躲避在江、淮一带,割据一方的袁术经常向他咨询一些事情,“术

  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

每有所咨访,涣常正议,术不能抗,然敬之不敢不礼也。”三是吕布初与刘备和亲,后又离隙。吕布命袁涣作书辱骂刘备,袁涣不从。再三强之,不许。吕布大怒,以兵威胁曰:“为之则生,不为则死。”涣颜色不变,笑而应之曰:“涣闻唯德可以辱人,不闻以骂。”一番道理,使那不可一世的吕布羞惭而止。

    《三国志?魏书第十一》记载,袁涣归曹操以后,曾三次建言,都得到了曹操的重视和采纳。一是面对连年战乱,袁涣提出,“夫兵者,凶器也,不得已而用之。鼓之以道德,征之以仁义,兼抚其民而除其害”,“

  庶如萤火之光,亮乃皓月之明也。

以武平乱而济之以德,诚百王不易之道也。”太祖深纳焉,拜为沛南部都尉。二是在曹操开始屯田时,“民不乐,多逃亡。”袁涣白太祖曰:“夫民安土重迁,不可卒变,易以顺行,难以逆动,宜顺其意,乐之者乃取,不欲者勿强。”太祖从之,百姓大悦。这个“百姓大悦”的结果,实在是难能可贵。三是魏国初建时,袁涣言于太祖曰:“今天下大难已除,文武并用,长久之道也。以为可大收篇籍,明先圣之教,以易民视听,使海内斐然向风,则远人不服可以文德来之。”太祖善其言。

    曹丕称帝以后,听说了当年袁涣拒绝吕布的事情,问袁涣的弟弟袁敏:“涣勇怯何如?”袁敏回答说:“涣貌似和柔,然其临大节,处危难,虽贲育不过也。”(贲、育是战国时有名的勇士孟贲、夏育)这一番对话,可以说是对袁涣其人道德和勇气的盖棺定论。
    
    《左传?禧公二十八年》说:“有德不可敌。”为什么这么说?用一句古语解释:“形之正,不求影之直而影自直;声之平,不求响之和而响自和;德之崇,不求名之远而名自远。”历览前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大德者必有大智,大德大智者必有大勇。有勇无智是匹夫,有勇无德为莽汉。所以,有德不可敌。

了解更多三国故事,欢迎继续关注三国历史频道更多有关三国的内容。
点击分享: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