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外带江汉,内阻山陵,有金城之固,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是天下的枢机。其地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自古便有霸王之姿,楚国盘踞于此,常称雄于诸侯。难怪著名地理学家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谈到:“湖广之形胜,在武昌呼?在襄阳呼?抑荆州呼?曰:以天下言之,则重在襄阳;以东南言之,则重在武昌;以湖广言之,则重在荆州。”正是这个兵家必争之地,霸王兴起之方,时至后汉三国,却被文士刘表所占据。其人只会坐观成败、图收渔人之利,而不会身临战阵、攻城夺地,自守尚还可以,但缺少图王定霸的气魄,致使荆州仿佛一块肥肉,成为了曹、刘、孙三派势力的共同目标。曹操想利用荆州地处天下中枢的地理位置,以荆州为基地,进取南中,统一华夏;刘备则是在诸葛亮“隆中对策”的指导下,想凭借自身先入荆州的优势,捷足先登,再西定巴蜀,徐图进取、兴复汉室;孙权的策略也大致相同,希望西入荆蜀,独霸长江、成就伟业。
由于曹、刘、孙三派势力激烈的利益冲突,最终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战役中,面对敌众我寡的不利形势,孙刘联军统帅周瑜不急不躁、沉着应对,终于抓住曹军铁锁连船的时机,通过黄盖的诈降计,借助东南风起,于乌林火攻曹营水寨,大破曹军。曹军伤亡惨重,溃不成军。曹操深知已不能挽回败局,下令烧余船,引军退走。得胜后的孙刘联军水陆并进,追击曹军。曹操引军离开江岸,取捷径奔往江陵,
昔日战长坂,威风犹未减。突阵显英雄,被围施勇敢。鬼哭与神号,天惊并地惨。常山赵子龙,一身都是胆!
经华容道(今潜江南)遇泥泞,垫草过骑,才得以脱逃。曹操随即命曹仁守江陵,满宠屯当阳,自率主力大军回师北方。周瑜亲领吴军主力与曹仁隔江对峙,并遣甘宁率偏师攻取夷陵(今宜昌境)。曹仁分兵围困甘宁。周瑜率军驰援,大破曹军,后还军渡江屯北岸,继续与曹仁对峙。刘备自江陵回师夏口后,试图溯汉水迂回曹仁后方。曹仁见孙刘联军攻势凌厉,自知再难相持,次年被迫撤退。赤壁大战后,随着曹、刘、孙三派势力的此消彼长,刘备乘胜取得荆州八郡中的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地盘;曹操兵败但实力犹存,故仍保有北面的南阳、襄阳两郡;孙权出力很大,但只得了南郡、江夏两郡。荆州至此一分为三,刘备在南,孙权在东,曹操在北,相互牵制、相互依存,在长江中游构成均势,同时也形成了魏、蜀、吴鼎足天下的雏形。
荆州乃历代兵家必争的重镇,因此东吴主帅周瑜亲任南郡太守,坐镇荆州,而刘备却只能率本部兵马守江南的油江口立营。刘备曾被汉献帝封为左将军,号左公,刘备驻扎油江口后即改油江口为公安,取“左公安靖,日后强雄”之意。刘备占据的南方四郡,虽说面积不小,但人口相对较少,物产也不丰足,并且缺少了西入益州的重要通道,故难以实现“隆中对策”的战略意图,可得一时之安,却不利于自身的长远发展,于是其便向孙权两次提出借荆州。孙权采纳周瑜的建议,不仅不借荆州,反而利用吴蜀联姻软禁刘备,使年逾半百的刘备作了东吴的娇客。世事难料,正值壮年的吴都督周瑜突然病逝,随着鲁肃继任,东吴的对刘政策也产生了一定的变化。鲁肃从“吴蜀联盟以抗曹操”的战略方针考虑,劝说孙权暂时将荆州的南郡借给了刘备,令其为东吴分担一些来自北方的军事压力。没想到,刘备在借得南郡后,即以之为立足点,北抗曹操,西取益州,建立了蜀汉政权。如此一来,刘备成为了“后赤壁时代”最大的赢家。刘备得了益州,孙权就派人去讨还南郡。南郡是荆南四郡与巴蜀诸郡的战略通道,刘备那肯归还,双方关系陡然紧张起来。至今,民
兵家胜败真常事,卷甲重来未可知。 ----罗贯中
间仍有“刘备借荆州,一借永不还”的俗谈。此时,曹操进取汉中,消灭了张鲁势力,对益州构成了直接威胁。刘备担心丢掉益州,遂派使者向孙权求和,孙权也没有十足的把握战胜刘备,因此两家重新划分了荆州,以湘水为界:长沙、江夏、桂阳三郡以东属于孙权;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属于刘备,刘备和孙权各占三郡。刘备在暂时缓解了荆州矛盾后,调集主力与曹操争夺汉中,于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击败远道而来的曹军,独占了整个汉中,并自立为汉中王。
了解更多三国故事,欢迎继续关注三国历史频道更多有关三国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