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三国》兵器谱大揭秘

2020-12-09 作者:故事大全 阅读:
  三国历史一直都是大家晶晶乐道的话题,今天三国历史频道就给大家来说说三国,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大家讨论

  曹操倚天剑

  

通长:119厘米/东汉五尺(不连鞘)

  

刃长:90厘米

  

材料:钢铁、木、玉、大漆

  

工艺:煅打、浮雕、透雕、填绘

  

纹饰:以螭纹饰为主

  

色彩:白、黑、金

  

特点:帝王之气

  

三国时代,名刀宝剑,已经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无论君王公卿,文臣武将均以持有和定造名贵的佩刀宝剑为荣,寥寥几器,往往耗时数年,修饰极尽豪华奢侈。南朝陶弘景曾撰《古今刀剑录》,详细记载了魏主曹操,蜀主刘备,吴主孙权以及三国各大将所制用之刀剑。内容虽然与《三国演义》的描写不尽相同,但至少可以证明当时名剑宝刀的重要地位和真实存在。

  

曹操是汉末三国这段历史的众多人物中形象最为复杂的一个,《三国演义》中他被作者定义为奸臣和枭雄,但真实的曹操却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学家,绝对不乏英雄气概。曹操早年得志,“挟天子已令诸侯”,是魏、蜀、吴三方势力中最大的一方,自然需要拥有与之身份相适应的宝剑。

  

《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刘玄德携民渡江,赵子龙单骑救主 ”写道:“曹操有宝剑二口,一名“倚天”,一名“青馇”,倚天剑自佩之,青馇剑令夏侯恩佩之。” “倚天”的名字很可能取自于战国后期楚国宋玉《大言赋》的名句“拔长剑兮倚长天”,定是长度惊人,气势不凡。作为一代枭雄曹孟德之随身佩剑,倚天剑长期伴随主人奋武功于沙场,显神威于朝堂。

  

然而,此剑在《三国演义》中的第一次亮相却很不光彩。曹操用此剑,既非杀贼,亦非防身,而是滥杀无辜,屠戮了吕伯奢一家男女老少。在正史《三国志》中也有这样的记载:“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八人而去。” 自此,也留下了曹操“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的典故。

  

据传倚天剑为上古名剑,虽不可考,但根据汉代贵族“崇古重史”之风尚,此说还是颇有道理。“倚天”剑完全仿照西汉早期玉具古剑设计,长度惊人,不连鞘达119厘米,合东汉官尺五尺,以对应剑名。

  

玉具剑源于周代,丰润于两汉。东周时期,每剑玉具不过三剑,外形整齐对称,纹饰简单写意。至西汉,玉具递进为四件,即首、镡、?、?。汉代玉具多用于帝王贵族佩剑,造型华丽,表面多以高浮雕和圆雕的手法表现龙、螭、虎、熊等瑞兽,构思奇妙,动感十足。玉具的外部轮廓也不再拘泥于对称的几何图案,而是随物形而蜿蜒,极具立体感。饰以如此精雕细作四件玉具之剑,自然极其引人注目,尤其是长铗陆离的上士之剑,在当时更是地位不凡,价值连城。倚天剑之剑具均为玉制,外型参考了广州市南越王墓出土之同类器物。剑首正面凸缘,当中高浮雕二只螭虎和一只尖嘴神兽。剑镡体型硕大,中脊突起;中间阴刻兽首纹,两侧镂空透雕一对鹦鹉。剑?较为长大,表面饰勾连涡纹,间以阴线。剑?为不规则梯形,正反两面共雕刻出两虎一熊嬉戏于云彩之间的立体图案。剑鞘木制髹黑漆,绘制金色云龙纹饰。剑刃为八面,脊厚,靠近剑尖三分之一处有少许的收腰,类似名动

  竖子欺吾年老!吾手中宝刀却不老!

天下的秦青铜长剑。

  

倚天剑气势雄伟、造型修长、锋刃犀利、装饰古雅,出鞘则石破天惊、摄人心魂,当属三国第一威严之剑。

  曹操青馇剑

曹操倚天剑剑首细节

曹操倚天剑剑格细节

  曹操青馇剑

  通长:104。厘米/东汉四尺三寸六分(不连鞘)

  

刃长:83厘米

  

净重:802克/东汉三斤六两

  

材料:钢铁、青铜、木、绿松石、大漆、银

  

工艺:煅打、铸造、浮雕、镂空、錾刻、镶嵌、腐蚀、填绘

  

纹饰:以螭龙纹饰为主

  

色彩:黑、金、青铜原色

  

特点:威严肃穆、坚固锋利

  

青馇剑与倚天剑均为曹操所制并拥有。 其中,“倚天剑”为曹操的随身佩剑,青馇剑则被曹操交于夏侯恩保管,但最后落入赵云之手。赵云夺取青馇剑的故事见《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刘玄德携民渡江,赵子龙单骑救主”:“正走之间,见一将手提铁枪,背着一口剑,引十数骑跃而来。赵云更不打话,直取那将。交马只一合,把那将一枪刺倒,从骑皆走。原来那将乃曹操随身背剑之将夏侯恩也。曹操有宝剑二口:一名“倚天”,一名“青馇”倚天剑自佩之,剑令夏侯恩佩之。那青馇剑砍铁如泥,锋利无比。当时夏侯恩自恃勇力,背着曹操,只顾引人抢夺掳掠。不想撞着赵云,被他一枪刺死,夺了那口剑,看靶上有金嵌“青馇”二字,方知是宝剑也。”长坂坡一役,赵云用此剑?杀数十员曹魏大将,并砍倒两杆旌旗,成就了他名扬天下的长坂坡一战,此后青馇剑就与“常山赵子龙”的威名共存,成为后世英雄骁将梦寐以求的宝剑。青馇剑还与赵云一起出现在甘露寺护主和截江夺阿斗的章节中,可谓屡建奇功。

  

《三国演义》对青馇剑描述不多,但亦不乏可供参考之处。文中提到夏侯恩是背剑而不是挎剑,可见剑身应该较长,否则无需背剑,只有长度超长的剑才需要从背后抽剑,如“荆轲刺秦王”的历史故事中,赢政就是从背后抽出长剑刺杀荆轲的。不过汉代铁剑尺寸均较长,在战场上背长剑的将官并不在少数,长坂坡被赵云刺死的众多曹魏大将中独夏侯恩的剑为云所取,可推论此剑装饰一定非同寻常,因此才能在乱军中能够吸引赵子龙的眼神。顺手夺过后赵云才发现柄上有黄金镶嵌的“青馇”二字,才知道真的是口宝剑。

  

设计青馇剑时,外型主要参照大英博物馆保存的汉代?具剑,取其壮硕珍惜之意。由于是实战剑,所有金属配件均采用原色青铜,既坚实牢固,又符合时代特征。考虑到曹操两把宝剑中以仪仗为主的倚天剑的设计尊崇古制,那么以实战为主的青馇剑则应突出其先进的制作工艺和前瞻的装饰风格。

  

事实上,作为一个慷慨激昂的文学时代“建安风骨”的精神领袖,一个标志性建筑铜雀台的设计建造者,一个仅为一首《胡笳十八拍》而不远千里迎文姬归汉的大师级人物 —— 曹操,其文学功底、艺术才华及创造性肯定是当世其他诸侯所不可比拟的,在他拥有的爱剑上进行一番独特的构思,即符合他的性格和品位,又能够引领时代风格,推动后世审美情趣。所以,青馇剑的设计,还部分吸取了距三国不远的十六国、南北朝环首刀的豪华造型。剑首设计中改传统扁圆柱型为竖环状,环内有双龙首相交,龙首参照安徽天长三角圩西汉墓出土的龙首尾衔玉环造型,环顶纹饰参照河北满城陵山中山靖王刘胜汉幕出土的玉饰纹样并鎏银,环外嵌绿松石。剑镡采用河南信阳战国楚墓出土的玉双龙玉佩外形,镂空浮雕双龙图案、并嵌有绿松石。剑?及剑?纹样均为蟠龙,来自山西太原晋国春秋墓赵卿鼎鼎耳。木鞘髹黑漆,上勾金线龙纹,来自湖北江陵凤凰山汉墓出土漆器,以突出其威严、肃穆。

 

      七宝刀

  

七宝刀见于《三国演义》第四回“废汉帝陈留践位 谋董贼孟德献刀”,讲的是曹操刺杀董卓的故事。曹操从王允手中借来此刀,计划入相府时以之刺杀董卓。不想董卓自酣睡中醒来,仰面从衣镜中看见曹操在背后拔刀,急回身质问曹操要干什么?曹操灵机一动,假托是想将此宝刀献与董卓,遂得以逃脱。而董卓本为一代大奸大恶,警惕过人,居然未立即反应过来,最主要的原因是这把七宝刀实在精美宝贵,吸引了他当时的全部注意力。

  

书中对七宝刀的直接描绘不多,仅聊聊数语:“……见其刀长尺余,七宝嵌饰,极其锋利,果宝刀也……”。但此刀的来历不凡,源于当时的“司徒”王允之手,东汉“司徒”位列“三公”,相当于“丞相”,所藏宝刀不论是家传还是自制, 也必是相当不凡之物,否则不可能有如此之大的影响力,连曹操都知道。而从董卓对此刀的反应来看,也证明这一点。

  

设计方案1: 直刃玉环

  

通长:40厘米(不连鞘)

  

刃长:24厘米

  

材料:钢铁、青铜、金、银、琉璃、水精、砗磲(白珊瑚)、珊瑚、琥珀、

  

木、大漆、丝绳

  

工艺:煅打、铸造、浮雕、镂空、錾刻、腐蚀、填绘、镶嵌、鎏金

  

纹饰:以螭龙纹饰为主

  

色彩:黑、红、金

  

特点:华丽、锋利

  

书中描写此刀长一尺有余,故依照东汉1官尺相当于23。8厘米换算,把刀刃长度定为24厘米,连柄长40厘米。此刀可随身佩带,亦可藏匿,故结合汉代的削刀和服刀为基本造型。

  

首先,此刀的外装部分,包括刀首、刀柄和刀鞘均镶嵌七宝。那么七宝到底指什么?七宝,又称七珍,始于佛经。不同的经书所译的七宝各不尽同,而同一本经书,不同历史时期所译的不同版本中,所说七宝也不同。经反复查询考证外,决定以《无量寿经》之汉代版本的七宝为准,即金、银、琉璃、水精、砗磲(白珊瑚)、珊瑚、琥珀。

  

刀首的设计为环首,质地是白玉。中国古代有“君子无故身不去玉”之说,美玉具有君子的德行。对玉的推崇,在汉代达到了高峰,佩玉尚玉成了贵族所遵循的道德观、审美观,不仅生前要佩玉,而且死后要葬玉,例如“金镂玉衣”的厚葬形式这是以后朝代所无有的。以玉具装饰刀剑始于周代,在汉代则达到了最高峰,出土的大量实物也证明了把玉用在刀剑上的真实性,例如战国曾侯乙墓出土的一把削刀,刀环即为玉制,环上透雕和阴刻龙纹。七宝刀的刀首设计为玉质蟠形环,纹饰采用江苏扬州市甘泉老虎墩东汉墓出土的蟠形环,并在上镶嵌七宝,达到华丽富贵的效果。

  

刀柄与玉环首相结合部分采用南越王墓出土的玉带钩兽头部分作装饰,环上亦镶嵌小型七宝。依汉削刀形制,七宝刀无刀镡。柄缠丝绳,易于抓握。柄箍为青铜铸造,蚀刻的云龙纹饰出自湖北江陵望山出土战国错银伞柄箍外壁,凹处填黑漆,外部鎏金。

  

刀鞘上共四个箍环,首尾与柄箍相同,中间两个则为长方形,箍装,浮雕的蟠龙纹饰出自河北满城汉墓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的玉器,鞘背挂采用饕餮衔环挂扣,外形仿造湖北荆门包山2号战国墓出土的内棺铺首。

  

在汉代,漆器工艺达到中国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可谓制作精巧,色彩鲜艳,花纹优美,装饰精致。汉代漆器是实用和美观结合的工艺品典范,均为木胎,大部为红里黑外,并在黑漆上绘红色或赭色花纹。成器后比青铜器轻巧、华丽,耐腐蚀,故为汉代统治阶级所爱好。用漆器装饰刀鞘,既美观又实用。所以,七宝刀设计中用黑底红纹大漆装饰刀鞘,以获取理想的视觉效果,表面彩绘的蟠龙纹饰来自战国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甬部。

  

七宝刀除有点缀身份之用外,还具备防身及刺杀功能,所以刀刃设计以锋利为原则。刀背平直,刃体略内弧,两面开大凹血槽以增加刀的杀伤力。刃上近根部的的螭龙纹来自河北唐山贾各庄出土战国铜盘,即增加了其装饰性,又突出了宝刀的神秘和威势。

  

设计方案2: 曲刃金环 (主设计师:蒙军,绘图:蒙军)

  

通长:40厘米(不连鞘)

  

刃长:24厘米

  

材料:钢铁、青铜、金、银、琉璃、水精、砗磲(白珊瑚)、珊瑚、琥珀、

  

木、丝绳

  

工艺:煅打、铸造、浮雕、镂空、錾刻、镶嵌、鎏金

  

纹饰:龙雀、忍冬

  

色彩:金、黑、七彩

  

特点:霸气、犀利

  

此刀设计之初,很自然地参考了东汉时期最为流行也是最为标志化的环首刀造型,而在刀刃设计上背部略弓、尖锋先下压再上挑,呈“逆刃”状。这种刀形与部分东汉短刀的形势相仿,在实用中能有效地增强刺击力和切割力,同时给人以 犀利霸气之感,非常符合使用者曹操霸气的性格。

  

刀首为三国时期高级配刀上广为流行的铜镏金“龙雀环首”,龙雀是一种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猛禽神鸟,又寓意吉祥,这又与曹操被后人称为“枭雄”的称号不谋而合。龙雀环首的外沿分镶嵌大汉王朝疆土中的七种不同颜色的名贵宝石,使“七宝刀”的称谓得以巧妙展现。

  

刀柄缠黑色丝绳,柄上嵌入圆形青色玉佩,而玉在汉代也是贵族才能专有的配饰。

  

刀的吞口选用错金汉代的龙雀首文饰,在形式上和刀尾的龙雀环首互相呼应,使视觉上更为统一。雀首锐目钩鼻,尽显霸气,在整把刀中形成画龙点睛的作用。

  

东汉末年汉又是个民族大融合的年代,刀鞘的造型很自然借鉴了汉代北方戎族的刀鞘,使得整把刀显得更为高贵华丽。刀鞘文饰为来自西域高贵的忍冬花纹饰,整体工艺为手雕镂空鎏金,在花纹的空隙处满嵌入各种不同颜色的珍贵宝石。只有达到这种金碧辉煌的整体观感,才能令演义中的董卓竟忘掉刺杀,握刀细品而不忍放手。

七宝刀参考文物:汉代铁销

七宝刀参考文物:嵌金铁短剑

 


 

孙权佩剑

  

全长:928毫米/东汉三尺九寸(不连鞘)

  

刃长:714毫米 (汉尺 三尺)

  

材料:钢铁、青铜、木、绿松石、大漆、丝绳

  

工艺:煅打、铸造、浮雕、錾刻、腐蚀、填绘、镶嵌、鎏金

  

纹饰:以螭龙纹饰为主

  

色彩:红、金

  

特点:奢华精美、王者气势、吴越风格

  

在危机四伏的三国时代,孙吴家族能鼎立一隅并坚持到最后,这与孙权的过人的表现分不开的,连曹操都发出了“生子当如孙仲谋”的感慨。孙氏三豪中,孙坚、孙策虽英年早逝,但却为孙权打下了东吴基业。孙权坐上父兄这个位置时,年仅十五岁,在内有张昭,外有周瑜的辅佐下,他内修政理,对外则静观时局,到赤壁之战前夕, 东吴已经厉兵袜马,随时准备问鼎中原。难怪诸葛亮在与刘备对于作隆中时评价说: 曹操北占天时,孙权南占地利。孙权占地利这一点可谓无可置疑,孙氏虽然称帝较晚,但在江东几十年的统治基本和帝王无异。吴越之青铜宝剑,在春秋战国时代已经独步天下、名扬海内,而铸剑大师欧冶子亦曾为楚王制造出三枚举世无双的铁剑,造剑之地就在属于吴越地方的浙江龙泉。因此无论是铜剑还是铁剑,吴越地区都一度代表中国最高的制作水平,相信这种传统和技艺也会保存到汉代。而东汉末年,虽然战事纷乱,但东吴地区在孙氏三豪的统辖下,人民安居乐业,生产力有所发展,具备为统治者制造豪华剑的基础。加之孙权一直有称帝雄心,其剑必奢华精美,富王者之气并在一定程度上继承吴越宝剑的传统风格。

  

孙权佩剑整体剑型参照大英博物馆保存的汉代?具剑型,但糅合了吴越和楚国的装饰风格。剑首浮雕蟠螭纹饰,来自湖北襄阳山湾出土春秋缶肩部之圆饼。剑镡为兽面样式,原型出自河南辉县琉璃阁出土战国鼎足根部,双眼镶嵌绿松石剑。剑?阴刻三角云纹,参考了湖北当阳赵家湖楚墓鼎的下腹纹饰。剑?则雕刻了传世战国玉器上的双龙纹饰。为突出皇家气息,四个剑具均为青铜鎏金。木鞘髹红漆,绘黑色龙凤纹,纹样来自湖北荆门白庙山35号秦墓出土的椭圆奁上。

  

孙权佩剑的剑刃带有明显的吴越青铜剑风格,加之其礼仪作用大于实战性,短刃阔身,六棱八面,开刃部分较大,靠近剑尖处有较明显的收腰。另参考部分青铜剑、矛的样式,中间脊部凸起,鎏金,剑脊两侧雕刻与剑?表面相同的纹饰。

  

《三国演义》中,孙权佩剑出鞘不多,印象最为深刻的有两次,一次是在第四十四回 “孔明用智激周瑜,孙权决计破曹操”中,说的是赤壁之战前夕,孙权在周瑜的极力劝说下,决定联合刘备抗曹,为表明其破釜沉舟的决心,孙权“拔佩剑砍面前奏案一角曰:诸官将有再言降操者,与此案同。”言毕,还将此剑暂赐给周瑜,相当于尚方宝剑,并封周瑜为大都督。另一次则是出现在第五十四回“吴国太佛寺看新郎,刘皇叔洞房续佳偶”,说得是刘备被孙权招亲后,知道东吴对其有加害之意,因此下了占取荆州的决心,拔剑剁石为两段。而孙权目睹此状后,也暗中发誓要夺回荆州,并斩石为证。刘孙表面上都以断石表明破曹的决心,实际则各怀目的,针锋相对,掣剑斫石的行为也暗喻日后从联合走向对立的开始。因此,孙权的两次拔剑,都带来石破天惊的后果,并造成日后三国鼎立的局面。 正如后人诗曰:

  

宝剑落时山石断,金环响处火光生。

  

两朝旺气皆天数,从此乾坤鼎足成。

孙权剑设计方案

孙权剑细节

 

 

  吕布方天画戟设计构思

  

材料:钢铁、青铜、木、大漆

  

工艺:煅打、铸造、浮雕、鎏金

  

纹饰:以凤鸟纹饰为主

  

色彩:红、金

  

特点:华丽

  

《三国演义》第三回“议温明董卓叱丁原 馈金珠李肃说吕布”中如此描写吕布:“只见吕布顶束发金冠,披百花战袍,擐唐猊铠甲,系狮蛮宝带,纵马挺戟”, 英雄得意之色,跃然纸上。方天戟、赤兔马、束发金冠、唐猊铠甲、一身盖世武功、英俊的面庞和成熟的男子气、身边还有四大美女之一的貂蝉陪伴,无怪当时世人以“人中吕布,马中赤兔”赞誉这位“三国第一猛将”。放在今天, 吕布简直就是一个炙手可热的偶像派明星。然而,这位帅哥的人品却不怎么样,他先是认丁原为义父,后又将其杀死投奔董卓,接着认董卓为义父,后又将其杀死而投王允。张飞称其为“三姓家奴”一点也没有冤枉他。

  

但罗贯中《三国演义》中的方天画戟在东汉末年是不曾出现的,早期的戟为戈矛合体,直刃矛头主刺杀,旁边的横刃亦可以勾击。戟到汉代时成为步兵和骑兵必备的格斗兵器,根据其形状有“卜”字戟和稍晚的“U”型戟,在《三国演义》人物绣像中吕布所执的方天画戟造型是在宋以后才出现,最早见于宋代官修兵书《武经总要》中之“戟刀”,较流行于明清,但多为仪仗器或演武具,少用于军事战争。

  

设计吕布方天画戟的参考文物:明代画戟

  

戟刺及月牙刃皆以镔铁锻打而成,然后铆合为一体。四角乳钉骨朵,用以固定套筒。铁芯积竹?,外髹黑漆,以保证强度和弹性,不易因兵器的劈砍或碰撞而折断。

  

真正的汉戟与宋以后出现的方天画戟外观区别很大,但由于吕布执戟跃马的造型已经深入民间,给世人留下的深刻印象不亚于关公的青龙偃月刀,故在设计中依然采用了折衷的方法,对汉戟与宋明的方天画戟进行了综合,首先把汉“卜”字戟的一边横刃转化为大家熟悉的半月牙刃,然后根据法国军事博物馆收藏的方天画戟的样式,在铁戟的另一面探出小枝,以供《三国演义》“辕门射戟”事件里吕布射中画戟小枝的情节所用。最后,考虑到吕布武功盖世,身材高大,其兵器也一定十分长硕,故戟刃部分时参照出土汉矛实物,做成六棱八面型,开刃部分较宽并有意加长了戟尖和月牙部分,以突出其勇力过人,骁勇善战。

  

设计吕布方天画戟的参考文物:清代方天画戟

  

吕布为人唯利是图、见利忘义又有勇无谋,设计以突出艳丽为基调来反映其张扬、肤浅的性格。刃与刃连接出为青铜鎏金凤鸟型,纹样取自河北满城陵山中山靖王刘胜汉墓出土的鸟形玉饰。与月牙对出的小枝为圆雕青铜鎏金凤鸟,纹饰仿照山西太原晋国春秋赵卿墓出土的戈蹲上立雕。戟头套筒及戟墩部分为青铜鎏金浮雕兽面纹,来自选自河南固始侯古堆出土的战国抬扛饰件头端;木杆髹红漆、绘金色云气纹,源于湖北云梦睡虎地34号秦墓出土的椭圆奁。

设计吕布方天画戟的参考文物

设计吕布方天画戟的参考文物:明代画戟

 

相关人物:曹操 孙权 吕布 董卓 赵云 夏侯恩 周瑜 刘备 

欢迎大家继续关注三国历史频道,阅读更多三国故事/历史/人物事件!
点击分享: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