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的三大悲哀:胆略太大 运气不好 对手太强

2020-12-09 作者:故事大全 阅读:
  三国历史一直都是大家晶晶乐道的话题,今天三国历史频道就给大家来说说三国,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大家讨论

  自小时看三国起,虽然最喜欢的三国人物是张飞,其次诸葛亮,但是最注意的却是姜维,因为他是一个悲剧性人物的关系吧。

  姜维,字伯约,天水人氏,早年在曹魏

  奸相枉将虚礼待,岂知关羽不降曹 ----罗贯中

的朝廷里就职,在平叛羌、戎之乱时,(随便说一下,羌、戎当时的少数民族只需三国之一国中边境几郡就可镇压,可见之后的五胡乱华完全是司家八王之乱自相残杀的结果。)战功积累至中郎。之后在诸葛亮北伐时,他和天水太守一起出行抵抗,没想到当时太守闻蜀军到来诸县响应,开始疑神疑,怀疑姜维他们会对自己不利,然后就跑回上?,姜维他们一看,跟着追去,到了上?,自然表白了一番,但是太守不相信,姜维又跑到其他地方去,估计那地方的守将也得到了天水太守的通告,以为姜维是叛徒,也不接纳他。跑来跑去,魏国不相信他,姜维没办法这才投降了诸葛亮。

  这里有一个大疑团,为什么太守怀疑姜维,不会是无缘无故的,但是姜维那时的举动也不象是已经投靠蜀汉的人,所以之后三国演义里就利用这谜团,把这件事安排成诸葛亮设计陷害姜维,不过从史实上看不太象,假如诸葛亮真这样做,姜维一定心里有块疙瘩,所以这样看估计还是天水太守太多疑,白送给蜀汉一员大将。正因为是曹魏不纳姜维,再加上蜀汉一般被认为是三国正统的缘故,所以姜维的投降蜀汉的举动并没有被世人唾弃。

  诸葛亮这次北伐因为街亭之败功告垂成,但是他对于姜维却是很器重,“亮辟维为仓曹掾,加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时年二十七。”又推荐给自己已经选好的接班人蒋琬等人,还引见给后主。对一个年轻的叛将如此垂青,可见姜维确实有过人之处,而诸葛亮的垂青,也让姜维一下就从曹魏的地方小将一下成为蜀汉中枢的一份子,之后的蜀汉政权都是在诸葛亮以及他所重用的人才掌握之中,而姜维之后就渐渐成为了蜀汉的顶梁柱,而且一心忠于蜀汉,早年效力的曹魏已经成为他致力讨伐的对象。

  不过在诸葛亮死前,因为他的光辉过甚,姜维并没有得到过多的表现机会,虽然他的官已经升迁到中监军、征西将军。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因为诸葛亮的光辉太巨,我们有时看三国演义的话常常会看到诸葛亮命丧五丈原就看不下去了,(有时看到刘备曹操死就看不下去也有)所以诸葛亮死后的三国和诸葛亮死前的三国受到的关注完全不同,所以我们对前三国时代的人物常常是耳熟能详,但是后三国时代,知道的人就远远不及前三国时代了,而其实后三国时代那些大将谋士的实力完全不亚于前三国时代。

  话回到姜维身上,姜维在诸葛亮死后,并不是马上就掌握兵权的,先是蒋琬后是费掉主持朝政,这期间,姜维一直作为军事主将,在汉中西北一带作战,积功甚巨,当为蒋琬费掉之下第一人。蒋琬费掉死后,他升任为大将军,已经掌握了蜀汉军务大权,由曹魏一小吏成为蜀汉大将军,蜀汉对其确实不薄,而姜维对蜀汉也是尽忠职守,忠心耿耿。

  说到这里来个小插曲,大家不知还记得有夏侯霸这个人吗?他是夏侯渊之子,老爸被蜀汉人杀了,他对蜀汉自然是深恶痛绝,之后还在蜀汉和曹魏的前线作战,和姜维还直接作过敌人。不过司马家夺权之后,要夏侯霸和他侄子征西将军夏侯玄回京,因为夏侯家和曹家关系密切,这样做自然是要铲除夏侯家的势力了,结果夏侯玄回去了,夏侯霸越想越害怕。(他想的还真对,夏侯玄回去不久就被杀了,这样还不如和夏侯霸去蜀汉。)跑到和自己有杀父之仇的蜀汉那里去了,去蜀汉那还是因为夏侯霸有一族妹在捡柴时被张飞抢去做媳妇了。(看来这族妹没受到夏侯家什么好处啊,居然要去捡柴,还捡到敌人地盘那,真怀疑是去做内奸的,不过张飞抢捡柴的做媳妇,这个MM一定很漂亮了,要知道史实上的张飞可是

  泛舟绝迹,登峨眉之巅,从仙人做逍遥游。

会一手好书法擅长美人画的白面将军啊。)后来张飞这媳妇生了两姐妹,姐妹花都给刘禅做老婆了。(有一手,不过这样也算是亲上加亲了。)于是夏侯霸就和蜀汉牵涉上了关系,虽然这关系比较复杂,但是也是好事啊。夏侯霸就跑去了,不过好象还迷路,最后到处问路,后主刘禅得知这事,派人把他接回来。(蜀汉对降将一直不错啊,一位姜维做了大将军,另一位夏侯霸还特地去接,要知道夏侯霸几年前还是对手,杀了蜀汉不少人呢。)接回来后,后主安抚他,还叫自己的儿子叫夏侯霸叔公,之后还任用夏侯霸为将,升到车骑将军,在北伐时还立过不少大功。(这下好,当年的仇敌夏侯家和刘家合起来打司马家了。)不过夏侯霸和姜维也不同,姜维是早早就投降了,多年来一步步打上来的,在蜀国的威信很高,大家已经当他是蜀汉的人了,姜维也是这样想,而夏侯霸多年一直和蜀汉打仗,一下投奔过来总有点别扭。(不过也许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那时的将军之间很有名士风度,钟会就很欣赏姜维,羊枯陆抗两人也有君子之交。)不过夏侯霸本身就是魏国高级将领,他投奔总是一件好事,至少可以让蜀汉更加了解魏国的事情。(当年信息不发达,蜀汉派的间谍再多,也不能知道魏国的军情,有了夏侯霸就好多了。)

  这里要说到几件事,第一件就是常说姜维用兵过甚,以至蜀汉亡国。确实,姜维的北伐消耗了蜀汉的国力,但是消耗蜀汉国力的同时,曹魏的国力也受到消耗,以至于曹魏君臣商议伐蜀时,绝大多数大臣是反对的。而且不北伐也不代表不会灭亡,东吴比起蜀汉来说一直是很少北进,以保存实力为主,但是最终还是灭亡了。而且事实上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就是蜀汉的形势,蜀汉占有蜀和汉中两地,原来的荆州一地已经被东吴夺去,想要回来是不可能的,本来按诸葛亮的想法,一路从汉中,一路从荆州两路夹攻北上,但是荆州已失,只能从汉中一路进攻,但是汉中并不是一个适合进攻的好地方。当年汉高祖刘邦确实从汉中出发,一统天下,但是当年项羽选汉中给刘邦就是因为那里不适合发展,要不是韩信用兵如神,一举而下关中,取得真正的根据地,刘邦根本只能畏缩在汉中一地。所以汉中只是一个跳板,关键之处是关中之地,而关中又岂是好夺的?汉中和关中就几条路,只要守住险要,便可御敌,当年韩信也是依靠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奇术一举而下,而诸葛亮太过谨慎。当初初次北伐时不用魏延的出子午谷一计,那样要夺取关中难度就加倍了,所以虽然蜀汉老打胜仗,但是司马懿一个守字就把诸葛亮的路封死了。(虽然从军队的素质和作战情况看,诸葛亮确实是有一手,但是从子午谷这点看,诸葛亮太过谨慎,这就是名将的大忌了,要知韩信当年以少胜多,都是用了奇招才反败为胜,蜀汉对曹魏,不用奇很难取胜,当然,诸葛亮的谨慎也有道理,魏延只有五千兵,万一夏侯懋不是人所想的懦弱无谋或有他人襄助,那魏延就要全军覆灭了。)再回到姜维的时代,汉中因为这种跳板和战略缓冲的地位,只能不断北伐,得到关中或其他的根据地才能安心,这不单是姜维所想,蒋琬也是如此所想,他坐镇汉中,要姜维北伐,还考虑由水路进攻。“琬以为昔诸葛亮数窥秦川,道险运艰,竞不能克,不若乘水东下。乃多作舟船,欲由汉、沔袭魏兴、上庸。”

  

  费掉倒是防御主义者,不过他也只是限制姜维用兵数量,不限制他用兵。等到费掉死后,(是被魏国降将所杀,真让人怀疑是假降,专门来做刺客的,不过蜀汉对降将真不错)姜维就任大将军,他就开始一意北伐了。

欢迎大家继续关注三国历史频道,阅读更多三国故事/历史/人物事件!
点击分享: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