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玄德”还是“刘豫州”

2020-12-09 作者:故事大全 阅读:
  三国历史一直都是大家晶晶乐道的话题,今天三国历史频道就给大家来说说三国,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大家讨论

  刘备在《三国演义》中多处被唤为“刘豫州”,如第42回回目“张翼德大闹长坂桥,刘豫州败走汉津口”,还有诸葛亮舌辩群儒,双方你我攻难时皆用“刘豫州”作为对刘备的称谓。刘备被称作“刘豫州”最直接的原因当然是刘备曾经被曹操向汉献帝表奏为豫州牧。然而为何称刘备不呼本名而以官名代之,里面也有深刻的内涵。

  中国古人的姓名包括姓、名、字三部分。名是人自襁褓中就有的,《周礼》云“婚生三月而加名”,婴儿出生三个月后就由父亲取名,名一般寄托了父母长辈对子女的期望。“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与“名”相表里的,故又称“表字”。“字”是男女成年后才加取的,《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就是说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取字是让人尊重他,供他人称呼。古人的名与字往往是相近、相辅或相反的。

  像曹操,字孟德,出自《荀子》“夫是之谓德操”句。“德”与“操”意义相近。赵云,字子,取“云从龙”之意。张飞,字翼德,“飞”乃“翼之德”。一般说来“名”用于自称、谦称和尊长者对卑幼者,“字”用于尊称、敬称以及卑幼者对尊长者。平辈之间,除了相熟的朋友可以不拘礼法称名之外,一般要称字。超就曾经给刘备上书:“孟德杀我全家百余口……”,被杀全家依然称呼其字,可见对古人直呼其名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甚至是对别人的侮辱。

  对他人称谓,除了“字”之外,称号、地望以及所任官职等也是对他人的尊重。中国古代是一个“官本位”的社会,“士农工商”“士”居其首,因此如果以他人官职称谓,更是表示尊敬,这也就是刘备被称作“刘豫州”的原因。

  中国古代的官名称谓

  在中国古代,官名不但指代职务,而且常常用作对人的称谓。用官名作为称谓,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有官职的据官职称呼。例如,杜甫《《春日忆李白》诗:“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这里的“庾开府”指的是庾信,他曾担任西魏和北周的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开府”二字,就是指“开府仪同三司”这一散官称号。“鲍参军”指鲍照,他曾担任南朝刘宋的临海王前军参军。再如《水浒传》中“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回目中“鲁提辖”即鲁智深,“提辖”是他当时所任的官职。此外古代很多诗文集也以官名来命名,比如王维曾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他的诗文集就叫《王右丞集》;杜甫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称为杜工部,他的诗文集就叫《杜工部集》。

  以官名作为

  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见机不早,悔之晚矣。

称谓还有一种情况是,指称对象并没有官职,却借用一种官职来称呼,这被称作是僭称,僭称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宋元以后的社会生活中。例如,对有钱有势的富绅称作员外、朝奉。“员外”指正员之外的官,这种额外之官大多都是用钱捐献而得来的,因此多称有钱的富绅为员外,清人翟灏《通俗编?仕进》:“所云员外者,谓在正员之外。大率依权纳贿所为,与今部曹不同,故有财势之徒,皆得假借其称。”朝奉为散官(有官名而无职事的官称),后也用作豪绅之流的僭称,例如《水浒传》中的祝朝奉,《水浒传》第46回云:“这里方圆三百里,却唤做祝家庄。庄主太公祝朝奉 ”其中“祝朝奉”就是有钱有势的庄主。朝奉在明清时期也广泛作为典当铺掌柜的称呼。

  另外比较常见的僭称现象就是对一些有技艺人的称谓,如称医生为郎中,手艺人为待

  血染征袍透红甲,当阳谁敢与争锋! 古来冲阵扶幼主,只有常山赵子龙。

诏,酒店伙计为茶博士、酒博士等,而郎中、待诏、博士等都为官名。郎中,西汉时为侍卫官,东汉时为尚书台属官,隋唐以后为尚书省六部二十四司诸曹司的长官。待诏,指有一技之长侍候皇帝征召者。唐初翰林学士院,有文学、图画、棋艺、医学、相卜等有专长者入值翰林院,称为待诏。至玄宗时,始以待诏命官,称翰林待诏,掌文词之事,成为一种官称。博士则为学官之名。僭称出现的原因一为卖官鬻爵的泛滥,还有可能就是他们中的技艺出色者,时常被召入宫廷或官府献艺、效力,个别的还得到赏赐的封号,手艺人进而以此为荣,广泛用作本行业的敬称,这也是艺人多僭称的主要原因。

 

欢迎大家继续关注三国历史频道,阅读更多三国故事/历史/人物事件!
点击分享: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