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王朝遭遇“败家子”皇帝终亡国

2020-12-09 作者:故事大全 阅读:
  三国历史一直都是大家晶晶乐道的话题,今天三国历史频道就给大家来说说三国,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大家讨论

  郭德纲的相声《败家子》是今年春晚的压轴节目,虽然内容极尽夸张,但历史上比这相声更夸张的败家子却真有其人。比如东汉的汉灵帝,就是败家子的典型。

  在古代,皇帝就是垄断的代名词,全天下的人、钱、土地、牲口等等都是他一个人的私有财产,可以随意处置、挥霍,所谓家天下是也。所以皇帝天生就是国家的所用者,他姓羊,全天下的东西都姓羊,他姓牛,全天下的东西也都姓牛(幸亏百家姓中无“猪”这个姓)。按照这个逻辑皇帝们的字典里应该没有“财迷”这个词,全天下都是他的,想拿便拿,想取便取,为什么还要费尽脑瓜敛财呢?但事实上,中国有名有姓的几百位皇帝里,还真有几个特别财迷的,比如治国上懒惰、敛财上勤奋的明朝万历皇帝,到处偷坟掘墓找钱的大齐皇帝黄巢。在这些另类的皇帝中,有一位仁兄财迷堪称旷古绝今,其迷钱手段之高超,贪婪程度之下作,简直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如果给中国所有皇帝列个财富榜,他一定名列前茅,他就是汉灵帝刘宏,司光在《资治通鉴》中对他的这种贪婪行为用了四个字加以概括——令人愤毒。

  刘宏能继承皇位纯属是走

  闻勇将不怯死以苟免,壮士不毁节而求生。

屎运的结果。他本来只是封地在河北的一个小小亭侯,是东汉第三任皇帝汉章帝的玄孙,到他曾祖父刘开

  拚将一死酬知己,致令千秋仰义名。

那辈因为没有当上太子,就被封到京城之外,做了河间王。到他的父亲这辈已经只是个普通的侯了,按照皇位继承次序,刘宏与皇帝宝座之间隔的距离比丝绸之路还长。幸运的是,他的前任汉桓帝天生不产子,死后无嗣,桓帝的窦皇后本着玩木偶的心态,打算找一个小孩子当傀儡。她和父亲窦武挑来挑去,觉得十二岁的刘宏不错,刚刚进入青春期,身体发育还不完全,是个再合适不过的傀儡。于是,刘宏在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情况下,就被窦寡妇硬塞了个皇帝帽子。  刚开始的时候,刘宏只是挂名的董事长,窦寡妇的老爹窦武和天下名士陈蕃掌握实权,他们作为联席总裁共同打理东汉股份有限公司。这两人业务水平高超,管理得当,并打造了一支包括李膺、杜密、尹勋、刘瑜等忠臣在内的高素质团队,创造了一片东汉股份有限公司的新蓝海。“天下之士,莫不延颈想望80”。然而东汉是个股份结构非常不合理的王朝,原本帝国的董事只有一名,就是皇帝。但从汉和帝开始,一群小皇帝开始轮番登场。皇帝小,自然就当不了家,所以皇帝的娘和娘的娘家人就成了新的股东,参与到王朝管理中去。这伙人有个专用绰号——外戚。随着皇帝不断长大,他们不满外戚控股,于是引入一批新的股东——太监,靠这帮人和外戚夺权。因此,东汉王朝的后期,实际上是皇帝、外戚和太监三大股东轮番控股的股份制公司。

  汉灵帝做皇帝的时候也是这样。随着年龄的长大,他对跟自己不同姓的窦武和陈蕃越来越不满,就借助太监曹节等人争夺控股权。永康元年九月初七,曹节等人就发动了宫廷政变,干掉窦武和陈蕃等人,并把他们倾力打造的高效团队一网打尽。至此,东汉王朝这片蓝海彻底变成了红海,再也无法逆转。

  如果说财迷中也有天才的话,刘宏无疑是个空前绝后的超级天才。为了敛财,他走出了一条产业化、多元化、极端无耻化的历史新道路。譬如别的财迷都是见钱就捞,捞完为止。刘宏不一样,他喜欢搞产业化运作,一次捞个够不是目的,目的是一生捞不完。就拿贡品来说,东汉是当时世界上的超级大国,每年都有一些国家派使者前来搞睦邻友好,手里总少不了带些国宝奇珍讨好讨好大汉天子。但进贡通常的流程是先递交一份清单,清点后送入国库,成为国有资产。皇帝想要什么呢要派人前去提取,个别的还要经过有关部门审核,然后才能到达皇帝手里。刘宏嫌麻烦,就赶在贡品入库前抽取提成,直接送到皇宫,美其名曰“导行费”。贡品年年不断,导行费就年年不缺,刘宏凭此获得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在导行费走上产业化的道路之后,刘宏开始培养新的利润增长点,开始了多元化的新举措。第一个被盯上的就是田赋,就是今天俗称的农业税。中国在古代的大部分时间一直是农业大国,农业税往往占到财政总收入的一大半。刘宏对此下手,足见他财迷方面的智商不是一般的高。具体的做法是首先对全国人民撒个大谎,说自己要翻新扩建下皇宫,为了避免财政赤字呢,所以要把农业税的比率提高。全国有上千万亩田地,每亩多收十钱,一年下来就是数亿。但即便是这样,刘宏还是嫌不够,为此他撒了第二个大谎,说修皇宫缺木头,要各地官员有多少送多少。地方官们当然不敢不照办,许多为了多捞政绩的特别卖力,按时保量地把木头送到了京城。可没想到,负责验收的太监们用常人难以理解的眼光加以挑剔,一般情况下十有八九都会被判不合格。不合格怎么办呢?刘宏的损招出来了,各地方必须以原价的十分之一贱卖给中央,然后中央又按市价回卖给各地方。刘宏和他手下的太监们就此结结实实赚了一笔。结果过了几年,皇宫寸土未动,地方官们才知道上了皇帝的当。

欢迎大家继续关注三国历史频道,阅读更多三国故事/历史/人物事件!
点击分享: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