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最能忍的完美皇后邓绥

2020-12-09 作者:故事大全 阅读:
  三国历史作为中国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今天三国历史频道就给大家来说一说三国中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邓绥画像

  古时候的女子大都受命运摆布,在命运的河流上像一叶浮萍,被风吹到哪里就到哪里,她们无法预知自己的未来,更不知道如何计划自己的人生,在命运面前她们渺小得像一粒尘土,命运叫她们做什么她们就做什么,命运叫她们享福她们就享福,叫她们遭罪她们就遭罪,她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认命了,我就是这个命。而接下来出场的这位女主角邓绥却是一个不认命的女人,当别人都被命运扼住咽喉的时候,她却要扼住命运的咽喉。让我们惊讶的是,她成功地做到了,这个用心良苦的女人,她的爱情与事业都按照她预先设计好的步骤,一步一步地前进,从宫女到皇后再到太后,最后达到她理想中的巅峰。真是世间的一位奇女子。

  忍字头上一把刀

  如果要用一个字来形容邓绥的性格,那就是“忍”。邓绥比所有的女人都会忍,都能忍,也正是靠忍,她才能够换来她所要的爱情与人生。

  其实邓绥完全不需要忍,她出身豪门,历史上那些出身豪门的女子都没有忍,比如阿娇,比如霍成君,再比如下面要出场的女配角阴孝和。她们都没有忍,只有邓绥忍了,所以她们都败给了命运,只有邓绥打败了命运。

  邓绥是河南新野人,她的祖父邓禹曾经与刘秀一起打天下,后来成为东汉的开国功臣,被封为侯爵,最后以国家最崇高的地位——太傅结束了自己的政治生涯。邓绥的父亲邓训做过护羌校尉,而邓绥的母亲来头更大,是阴丽华的侄女。可见,邓氏家族的门第是如何显赫。

  出生在这样的家庭,要是换作一般的女子,早就骄傲得像一只孔雀,可邓绥却完全没有养成千金小姐的脾性。有一件小事可以说明,如果这件小事不是史官们编造的话,那邓绥的忍耐性不得不让我们佩服得五体投地。

  邓绥的奶奶很疼爱她,五岁的时候,七老八十的奶奶还要亲自为孙女剪头发,结果头发没剪好,她的额头却被奶奶的剪刀刺伤了。要是换作一般的女孩,早就疼得大喊大叫了,可聪明懂事的小邓绥一声不吭,脸上还露出高兴的表情。

  头发剪完了,服侍她的丫鬟心疼地问小邓绥:“难道你不怕痛吗?”

  小邓绥说:“怎么不怕?只是奶奶因为疼爱我才给我剪头发的,我怎么能够伤她老人家的心?所以忍着不叫。”

  多好的孙女啊!要是小邓绥的奶奶听到她这样说,肯定会一把把她抱在怀里,老泪纵横。

  不仅这样,孩提时代的邓绥还被史官们描述为一个神童。小小年纪的邓绥对儒家经典非常感兴趣,十二岁的她早已把四书五经背得滚瓜烂熟,并能说出其中的道义,用于实际生活中。她常常和哥哥们开辩论会,每次都是她大获全胜。母亲见她这样,有些埋怨地说:“女孩子家的,不好好学习女工,读那么多书干啥?”

  邓绥是一个听话的孩子,母亲这样说她,她很快就学起了女工,天资聪颖的她没学几天,绣出的花比她母亲绣的还漂亮,母亲啧啧称奇。但邓绥一有空仍然钻进书堆里,母亲也不再阻拦她,只是摇头叹气,说她不像个女孩子。

  事实上,书籍为邓绥以后的为人处世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她的父亲就很喜欢邓绥读书,认为她不是一般的女孩子,将来的成就一定会超过她的哥哥们。在邓绥稍微年长一些的时候,父亲遇到什么难题都和邓绥商量,而不与她的哥哥们商量,邓绥提出的建议,父亲非常重视,几乎百分百地采纳。

  按照父亲的想法,邓绥一定要进宫的,因为那时候的女子要想荣华富贵,进宫是唯一一条道路。父亲问邓绥的想法,邓绥很乐意接受父亲的建议,于是就在邓绥十二岁那年,她被选美官选中,列入了进宫的名册中。其实像她这样的大家闺秀是不用选的,要进宫是她父亲一句话的事情。

  这一次与她同时被选进宫的还有阴孝和,闭着眼睛都可以想象得出,阴孝和背后有一个怎样的家族,这个家族的首领就是阴丽华,而阴孝和的曾祖父就是阴丽华的哥哥。按辈分来讲,阴孝和是汉和帝刘肇的表妹。

  如果邓绥和阴孝和同时进宫,以邓绥的才貌,在家族背景相差不大的前提下,阴孝和肯定不是邓绥的对手,皇后的宝座非邓绥莫属。

  但这时候发生了一件让邓绥非常悲痛的事情,就在进宫的前一天,邓绥的父亲突然去世。

  也就在这时候,邓绥开始了自己掌握自己命运的生涯。

  她其实不必守孝,因为有她哥哥在,因为她是女子,而且她上要进宫。

  但是,颇有主见的邓绥却选择了另外一条道路,推迟入宫的时间,先为父亲守孝三年。

  这一方面是出自她对父亲刻骨铭心的爱,父亲在世的时候也给过她很多的爱,另外一方面是源于邓绥从小养成的恪守儒家孝道的秉性,她读过的儒家经典对她的人生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百善孝为先。

  儒家孝礼的很多方面在现代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

  我们且看儒家礼法对守孝三年的规定:

  吃的方面:父母死后三日之内不准吃任何东西,只准喝少量的水;三日之后到百日内,只准早晚喝一些稀饭;百日之后到一年内,只准加蔬菜,蔬菜不准放任何调料;一年后可以吃水果;两年后,菜粥可以加调料。三年之内必须绝对茹素。

  住的方面:出殡之前必须住在连窝都不如的茅屋里,茅屋越破烂越好,风吹得进,雨淋得着,睡的时候只允许铺一张薄薄的垫子,用土块做枕头,当然你不要枕头更好;出殡后继续住茅屋,但睡的条件有所改善,可以加厚垫子,也可以用席子做枕头;两年后可以回到屋里面睡,但仍然不可以睡床;三年后才可以恢复以前的睡眠条件。

  穿就不说了,三年内只准穿白色的孝服。

  除了吃穿住,真正的孝子还得哭。哭的花样也繁多,出殡之前时不时要号啕大哭,没有眼泪也要挤出眼泪;出殡之后,早上、晚上各大哭一次;一年后可以在屋里哭;两年后,随你怎么哭;亲友来吊唁,无论何时,你的心情怎样,必须悲痛地哭,还要哭出眼泪。

  如此苛刻的条件,别说一个没经日晒雨淋的刚满十二岁的女孩,就是一个常年劳作、五大三粗的汉子也未必能够忍受,但是,令所有的人惊讶的是,邓绥硬是做到了。

  哥哥们都做做样子,但邓绥却严守孝道,一是一,二是二,三年后,她面容憔悴,形如槁木,谁也不会相信她就是门第显赫的邓家大小姐,连她的母亲都快认不出她来了。

  母亲抱着女儿失声痛哭,但此时的邓绥却没有哭,她的眼泪早就哭干了。她用欢喜的口吻向母亲及家人问好,随后又忧虑地问她在守孝期间的表现他们满不满意。

  母亲鸡啄米似的连连点头,如果这样的守孝还不满意,世间还有谁能够超越邓绥?

  可见邓绥的忍耐力是如何了得,她完全可以当选中国历史上第一能忍的皇后。

  幸运的是,邓绥刚刚守孝完毕,就遇上了刘肇第二次海选宫女。

  邓家的生活水平是不用说的,不出一个月,邓绥又恢复了以前的花容月貌。

  这一次,邓绥没有放弃,如愿以偿地进了宫,带着全家人的期望。

  据说,进宫之前邓绥做了一个奇异的梦,梦见她用手抚摸天际,还抬头吮食钟乳。家人找到解梦的一问,是个大好的征兆,对方说以前唐尧帝也曾经梦见自己攀着柱子登上天,如今邓绥做这样的梦,说明邓绥和唐尧帝一样必将成为人中凤。

  其实不用梦来预示,邓绥自己就可以预示她璀璨的前程。

  因为她不相信天下能够掉馅饼,所有的荣华富贵必须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

 

 

  邓绥的美

  邓绥进宫的时候年方二八,一年前,也就是邓绥守孝结束的时候,刘肇已经册封阴孝和为皇后,很显然阴孝和是凭借家族的势力才当上皇后的。在邓绥进宫之前,刘肇对这个有点野蛮有点任性但不失活泼可爱的小表妹倒也还满意,小两口打打闹闹,嘻嘻哈哈,小日子也过得挺滋润。

  然而邓绥进宫后,一切都改变了。

  首先是邓绥的美,她的美惊动了整个皇宫,不仅男人们对邓绥的美叹为观止,就连自诩为后宫第一美女的阴皇后在见了邓绥之后也自愧不如,当然作为后宫之主的阴孝和嘴上是不会夸奖邓绥的,文人

  庶如萤火之光,亮乃皓月之明也。

相轻,美女也相轻,但心里面,阴孝和嫉妒得要命,要是我有她那么高多好啊。

  邓绥确实很高,史书上记载,她身高七尺二寸,换算下来,有一米七左右,对女人来说,一米七是她们的梦想。邓绥的五官像是艺术家雕刻出来的一样,搭配得天衣无缝,脸上的肌肤冰雪般洁白,让人忍不住想去触摸。史官们是不会轻易对一个人的外表给予溢美之词的,但《后汉书》却把世间最美的词语毫无保留地给了邓绥。可见邓绥当之无愧地堪称东汉和帝时期最美丽的女子。

  据说刘肇第一次见到邓绥的时候,被她的美惊得目瞪口呆,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他以为阴孝和应该算是天下第一美女了,见了邓绥之后,阴孝和就啥都不是了。

  总之,邓绥进了宫,其他的宫女再也不用镜子了,因为她们知道再怎么梳洗打扮也比不上邓绥。

  很快,刘肇又惊喜地发现,邓绥不仅有过人的外在美,还有无人能及的内在美,她学识渊博,有红袖添香的优雅气质,她端庄贤淑,谦恭有礼,尤其有一颗一般女人无法有的宽容的心,她自己很少犯错,犯了错一定不会原谅自己,但是她却能原谅其他犯错的人,包括服侍她的宫女。

  因此,宫中上下没有人不称赞邓绥贤良的,刘肇更是对她的爱如潮水,就在她入宫不到一个月就迫不及待地把她册封为仅次于皇后的“贵人”,如果现在没有皇后的话,邓绥当皇后是板上钉钉的事。

  没有当上皇后,邓绥并不失望,这不是说邓绥不想当皇后,她想当皇后,从进宫第一天起她的目标就是当皇后,她也有当皇后的资本。所以,她不急,她有的是时间,她要慢慢来,她要一步一步实现自己的计划。

  邓绥不慌张,但阴孝和却急了,邓绥才进宫几天啊就把刘肇对她的爱抢去了一大半。阴孝和

  盖国家大计,社稷安危,是有主谋.非比夸辩之徒,虚誉欺人,坐议立谈,无人可及;临机应变,百无一能。诚为天下笑耳! ----罗贯中

和阿娇一样,她不能容忍别的女人和她共同分享一个男人,她和刘肇青梅竹马十几年,又是表兄妹,她不信她搞不过邓绥。

  于是阴孝和采取紧跟策略,死死看住刘肇,他去哪里她就跟着去哪里,差点没跟着他一起上朝。还时不时冷嘲热讽,说世间的男人没一个好东西,全是花心大萝卜,见一个爱一个,见两个爱一双。

  如果刘肇是一个普通的男人,阴孝和这样做也无可厚非,还能说明她在乎刘肇,在乎他就是爱他。可是,刘肇不是普通的男人,他是一个皇帝,皇帝就有资格有权利享受天下美女。阴孝和和阿娇犯了同一个错误,把皇帝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

  刘肇很快就受不了阴孝和的死缠烂打,他把阴孝和和邓绥相比较,越发觉得阴孝和俗不可耐,除了稍微有点姿色之外,啥都没有。于是,他平生第一次和阴孝和吵了一架,说再这样缠着他,他就废了她。

  阴孝和被气回了娘家,刘肇巴不得,眼不见心不烦,他才有机会与邓绥如胶似漆。

  邓绥恰恰与阴孝和相反,她从来没有把皇帝看做自己的私有财产,既然选择了做皇帝的妃子,就要接受皇帝有众多嫔妃这样一个现实。阴孝和把刘肇看得越紧,邓绥就把刘肇放得越松。

  邓绥宠冠后宫,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但她从来没有把刘肇的宠爱当做炫耀的资本,她以平等友善的态度和那些没有被宠幸的宫女交往,并主动把她们推荐给刘肇。那些宫女们对邓绥感激涕零,简直要把她当做再生父母。阴孝和就做不出来,邓绥做了,她却来质问邓绥,向皇帝推荐宫女是皇后的职责,怎么轮到她来做?

  阴孝和跑到刘肇那里去告状,说邓绥越矩,应该受到惩罚。刘肇听了,心里顿觉好笑,邓绥有没有越矩他心里清楚得很,如果说邓绥越矩,那么阴孝和就是失职。

  越矩给予警告处分,失职给予撤职处分。刘肇很想这么对阴孝和说,但他忍住了,因为还不到时候。

  其实像邓绥这样谨慎的女子是不可能越矩的,她每走一步,都小心翼翼。有一件小事可以说明。

  邓绥偶感风寒,卧病在床。刘肇特别批准,她的家人可以进宫来照顾她,直到她病好了为止。这对宫女们来说是一个天大的恩赐,一入宫门深似海,有些宫女进来了一辈子也没出去过,更不用说让家人来宫里与她们见面了。

  面对这样的恩赐,邓绥应该欢天喜地才对,但是邓绥的反应却让刘肇吃惊不小,她忧虑地说:“这样做恐怕会给陛下带来不好的名声,皇宫不是一个随便出入的地方,如果因为我而破坏了规矩,那些宫女和大臣们会怎么说呢?他们会在背后议论,说为啥就唯独我例外呢。这样,他们就认为陛下有失公允,尤其是皇后,她会很生气的。”

  谁说女人头发长见识短,邓绥的见识比起刘肇来,也不见得短。

  刘肇听了邓绥的解释,越发觉得邓绥有母仪天下的风范。

  邓绥不仅对那些没有被皇帝宠幸过的宫女友善有加,对那些曾经被皇上宠幸过的妃子更是如同姐妹一般,她自己虽然还没有为刘肇生下孩子,但对这些妃子的孩子视同己出,每当这些妃子的孩子生病或者夭折时,她都要亲自去看望、慰问,并伤心垂泪。这些妃子们自然对邓绥心生好感,觉得她是一个好人,比皇后好一千倍,皇后应该叫她来当才对。如果皇后也可以选举的话,她们一定会投邓绥的票。

  邓绥聪明之处在于,她本来是出头鸟,却把枪引向了阴孝和。就拿对待宫女们的态度来说吧,阴孝和对她们颐指气使,对她们的孩子冷漠无情,不闻不问。本来是邓绥把皇帝对宫女们的宠爱全占去了,宫女们反而要感激她,却痛恨阴孝和。

  邓绥为平衡宫女们的心态,她也做出了努力,比如谎称自己有病,不能陪刘肇。她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刘肇去别的宫女那里,从而把宫女们的目光引开,避免成为众矢之的。

  在日常生活上,邓绥也表现出与阴孝和不同的一面。宫里时常会举办一些娱乐活动,每当这时,宫女们都打扮得花枝招展,都希望凭艳丽的外表来吸引皇帝的目光。阴孝和更是如此,她的每一次化妆需要耗费几万钱。她的服饰是所有宫女中绝无仅有的,她从不穿其他妃子有的衣服,当然她的奢华也是其他宫女们望尘莫及的。

  而我们的邓绥却总是淡妆素裹,这并不是因为她没有华丽的服饰,而是她故意做给刘肇看,她要他看到她的与众不同,即使她穿得再朴素,天生丽质的她依然不失风采,她依然鹤立鸡群。更重要的是,她还获得一个艰苦朴素的好名声。

  她与皇后在一起的时候,处处让着她,不与她争风吃醋,不与她平起平坐,即使刘肇赐予她特权,她也婉言谢绝。阴孝和没有邓绥高,和她在一起的时候,邓绥就尽量弯腰驼背,不让阴孝和的自尊心受到伤害。

  这一切的一切,不是普通的女子所能办到的,邓绥的忍耐达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地步。

  这一切的一切,在刘肇眼里,成了母仪天下的表现,他总是心疼地对邓绥说,亲爱的,你可以不必那么辛苦。

  这一切的一切,在宫女们的眼里,成了贤良淑德、克己受礼的表现,她们把邓绥当做自己的榜样,当做后宫的大姐大。

  然而这一切在阴孝和眼里,成了伪装,成了别有用心,成了阴险狡诈。她越看邓绥越不顺眼,越看越愤怒。一个人一旦被愤怒和妒忌所控制,她的下场就可想而知矣。

 

阴孝和下台

  刘肇对邓绥的宠爱越来越多,对皇后阴孝和越来越冷淡,起初刘肇还觉得有些愧对青梅竹马的小表妹,还封她的父亲阴纲为侯爵,但后来阴孝和一连串的表现让他对这个女人彻底失去了兴趣,连心中的愧疚都没有了。

  他觉得阴孝和走到这一步是她自找的,她罪有应得。

  废后的念头已经开始产生。

  而阴孝和除了愤怒却想不出任何办法,她的对手邓绥出乎意料地强大。

  就在这时候一场大病向刘肇扑来,他虚弱的身子很快就招架不住,于是发出病危的通知。

  阴孝和不为丈夫担心,这时候却幸灾乐祸起来,恰好这时候,她的老娘来看她,于是她忘乎所以地说:“这下好了,皇帝死了,我儿子做皇帝,我就是太后。我是太后,谁还敢跟我作对?到时候我一定要把邓家的人全部杀掉,尤其是那个狐狸精邓绥,不把她千刀万剐不解我心头之恨!”

  老娘深知隔墙有耳,赶紧捂住她的嘴,连声说“说不得,说不得”。

  可是已经晚了,话一出口,祸之将至。

  阴孝和这个榆木脑袋哪里想得到,她最贴身的丫鬟竟然是邓绥的心腹。

  邓绥给了这个丫鬟什么好处我们不得而知,反正丫鬟觉得表现自己的机会来了,于是利用上厕所的时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邓绥。

  一向沉着冷静、深藏不露的邓绥听到皇后娘娘如此狠毒的话,还是吓了一大跳,她从来没有想过要毒杀哪一个人,她只不过在努力追求她要当皇后的理想,这并不为过,每个人都有理想,没有人规定皇后就不是理想,何况邓绥用的还是正当手段。如果要使毒手,她阴孝和还能活到今天吗?

  但邓绥有非常机警的头脑,在危机面前她没有手忙脚乱,而是把危机变成了表现她自己的机遇。

  她开始假装痛哭,这个时候也管不了虚伪不虚伪了,她边哭边说:“我用尽了所有的心力服侍皇后,可是仍然得不到她的好感,我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罪,她为什么要说杀害我的全家。即使我犯了错跟我家人何干?现在皇上还没有死,皇后就敢这么说,万一皇上有个三长两短,我该怎么办?我还不如死了算了!我愿意仿效古时候的姬旦、越姬,替皇上去死,以表达我对皇上的忠心,同时也使我的家人免除祸害,避免皇后再次制造人彘的惨案。”

  说着,邓绥拿着毒药就要往嘴里灌。

  姬旦、越姬是什么样的人物?姬旦是周武王姬发的弟弟,他哥哥建立周朝后,害了一场大病。姬旦就向天祷告,说愿意替哥哥死,因为哥哥是国王,身兼重任,不能死。结果,姬发果真没有死。

  越姬是越王勾践的女儿,嫁给了楚昭王。楚昭王得了不治之症,人之将死,越姬恳求佛祖让她代替楚昭王去死,结果她上吊了,但楚昭王也没有活过来。

  现在,邓绥说她要当姬旦,要当越姬啦,果真是这样吗?

  当然不是!

  邓绥当然不会傻到真把毒药灌进嘴里,如果她真要自杀为什么要当着这么多宫女的面哭天喊地?真要自杀的话,一个人偷偷地喝下鹤顶红一了百了多好。

  很显然,邓绥是在演戏。

  她要演给宫里所有的人看,更要演给刘肇看,她是多么的无辜,皇后是多么的狠毒,她要通过这场戏获取舆论的支持。

  果然,在邓绥假模假样地要把毒药往嘴里送时,毒药被眼疾手快的宫女抢了去。

  就在这时,一个叫赵玉的宫女(不知道她有没有与邓绥串通好)兴奋地说:“娘娘,皇上的病已经好啦!”

  其实,赵玉压根不知道皇上的病情怎么样,她就这么一说,为的是让邓绥不要再寻死路。邓绥死了,她们这些宫女估计都要陪葬。

  邓绥一听,马上停止了哭泣。

  幸运的是,皇上果真没有死,第二天转危为安,赵玉的嘴巴比如来佛祖还灵。

  接下来邓绥就等着看好戏了。

  邓绥在自己寝宫里所表演的那一幕被宫女口耳相传,已经传遍了整个后宫,当然也传到了逃过一劫的刘肇那里。

  可想而知,刘肇对阴孝和的表现如何愤怒,好啊,我还没有死,你就学吕雉了,你这个狠毒的女人,算我瞎了眼,让你做皇后!

  而对邓绥,刘肇却极尽安慰之能事:亲爱的,不用怕,我没有死呢。我不会让皇后欺负你的!

  阴孝和完全没有料到刘肇能活过来,更没有料到,自己的密谋被邓绥听了去,偷鸡不成蚀把米,可她依然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依然和她的老娘一起咒骂邓绥。

  废后已经成为定局,现在只欠一个借口。

  这个借口由谁来提供?当然不是邓绥,史书上用了两个字“有人”。

  有人?有啥人?谁都不知道。

  这个人也许与邓绥有关,也许与邓绥无关,只能由我们自己去猜想、判断。

  反正在公元102年四月的一天,有人神秘慌张地向汉和帝刘肇报告大事不好。什么大事不好?这个人说皇后娘娘阴孝和和她的老娘狼狈为奸,在她们的住处藏了许多木偶,每天都在拿针扎木偶,一边扎木偶一边诅咒皇上和邓绥早死。

  在汉武帝刘彻的爱情故事中,我们知道,任何一个朝代都有它特别敏感的地方,这是任何人都无法触碰的伤痛,谁碰谁遭殃。汉朝的敏感之处就是巫蛊,汉朝的帝王们特别相信神,但又特别害怕鬼神。

  现在我们头脑简单的刘肇,听了密报后,首先想到的不是密报人的身份有没有可疑之处,这么私密的事情他是如何得知,而是前一阵子他病危的时候阴孝和说出的希望他早死好毒杀邓家人那一番话来,他很快把这番话与皇后现在实行的巫蛊联系起来,于是很快确定阴孝和是在报复。

  一旦皇帝认为有这回事,后果就严重了。刘肇马上派出中常侍张慎、尚书陈褒严查此事。

  呜呼,中国又一桩由巫蛊导致的冤案诞生了,这不是司法系统,这是诏狱系统,司法系统可以秉公处理,审案注重过程,而诏狱系统却秉私处理,他们要的只是结果,而且是承认的结果,因为只有这样的结果才可以显示他们的能干,他们唯一的手段就是严刑拷打。没罪都会把你打成有罪。

  追查的结果是,不问青红皂白,先把疑犯逮捕再说。于是,邓仇的儿子邓奉、邓毅被打入天牢。阴孝和的弟弟阴轶、阴辅、阴敞被打入天牢!接下来就是皮鞭加烙铁,只要是人,谁都无法忍受这样的酷刑,而且这些都是细皮嫩肉的金枝玉叶。

  承认不承认?不承认就打死你!

  好了,好了,别打了,我承认还不行吗?

  于是,这些金枝玉叶一律“坦白从宽”:阴孝和确实和她的老娘一起搞巫蛊,诅咒皇上和邓绥早死。

  有了这样的结果,酷吏们欢天喜地地去向刘肇报告,他们升官发财的时候又到了。

  而在这样的结果出来之前,他们已经把邓仇的儿子邓奉、邓毅,阴皇后的弟弟阴辅活活拷打至死。

  酷吏们的报告正是刘肇期待的结果,现在他终于有充分的理由把阴孝和废掉了。刘肇立即派宰相拿着他一挥而就的废后诏书,到阴孝和的寝宫逮捕阴孝和,并把她软禁在一间寒冷潮湿昏暗的小屋里,这间小屋被称为“桐宫”。

  阴孝和直到死的那一天,她都不会明白,这飞来横祸为什么就砸在她的头上了。

  她歇斯底里地呼喊,我犯了什么错,为什么要抓我?我是冤枉的!

  可是,她呼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

  而就在这时,阴孝和的父亲阴纲因受不了如此大的变故和耻辱,喝下毒酒,自杀了。

  不久,阴氏家族被刘肇全部流放到南方遥远的蛮荒之地日南郡,也就是现在的越南河内地区,可以想象那时候的河内是怎样一个地方。阴家的人很多在流放途中就死去,余下的到了河内也因适应不了那里艰苦的环境,相继死去。

  而我们可怜又可叹的阴孝和自从被囚禁起来后,再无音信,不久官方文件宣称她忧死桐宫,她是怎么忧死的没有人知道。中国后妃群中,忧死的妃子太多太多,这或许对女人来说是最凄美的死法。

  阴氏家族在阴丽华辛辛苦苦维持下,风光无限八十多年,没有想到却毁在了阴孝和的手中,虽然她也是受害者,但她脱不了干系。假使阴丽华泉下有知的话,她会作何感想?阴家的冤魂见了她后又作何申诉?

  这起轰轰烈烈的巫蛊案,从开始到结束,整个过程中,我们的邓绥像消失了一般,史书上没有记载她在这期间的任何言行,她对巫蛊案怎么看?她到底是不是这起巫蛊案的谋划者?直到现在这依然是一个谜。

  不过,我们还是希望,希望邓绥不是谋划者,最多只是一个旁观者。

 

最适合的皇后人选

  阴孝和既死,接下来应该册封新的皇后。

  所有的人都把目光投向邓绥,除了她,还有谁能够挑起后宫之主的重担?

  刘肇自然百分之一百地愿意册封邓绥为皇后,他阁下还假惺惺地搞了一个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宫中上下对邓绥好评如潮,竟没有一个人说邓绥的坏话。

  人无完人,邓绥在别人眼中却成了一个完美的人,这似乎有点不正常。由此可见,邓绥的交际手腕是如何高明。

  当刘肇把要立她为后的意愿告诉邓绥时,她委婉地拒绝了。

  她说,发生这么大的事情,她也有责任,她要闭门思过,整天烧香拜佛,为阴孝和的亡灵祷告,为大汉天子祈福,为天下老百姓祈福。

  也不知道她真有责任还是没有责任,如果真有责任,那责任可就不是一般地大,也不是烧点香拜点佛就能够弥补的。如果没有责任,此举无疑又会为她赢得好名声。

  她并不是真的拒绝皇后的位置,她是觉得现在不是时候,她要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皇后迟早是她的,早当晚当有什么关系呢?在这关键时刻,她一定要表现出对皇后的位置毫无半点觊觎之心。一切都在她控制之中,她要把表面文章做足。

  果真,一连三个月,邓绥说到做到,闭门不出,在她的私人佛堂里,烧香拜佛,粗茶淡饭,一天的睡眠时间也大大缩减。

  邓绥的所作所为被她的贴身宫女看在眼里,并很快传播了出去。

  宫里上下几乎要把邓绥当做活菩萨了。

  三个月后,邓绥去拜见刘肇,刘肇大喜曰:“这回你可以当皇后了吧?”

  不料邓绥又拒绝了,不过这一次拒绝与上一次有所不同,这一次只是说,阴孝和没死多久,她就当皇后,说出去名声不好听。

  当一个男人被一个女人迷住的时候,她说的任何一句话在他看来都是金玉良言。刘肇频频点头,称赞邓绥想得周全。

  犹抱琵琶半遮面,一切呼之欲出,当刘肇第三次提出要册封她为皇后的时候,邓绥再也没有理由拒绝了,再拒绝就是明显的虚伪了。

  就在邓绥二十一岁那年,她如愿以偿地当上了皇后,实现了她多年以来的理想。

  做皇后,这就是邓绥的理想,与任何一个人的理想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她没有把它当做梦想,只把它当做理想。梦想很多时候是无法实现的,而理想是不需要靠奇迹,是可以靠自己的努力去实现的。

  邓绥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心机的皇后之一,不要误会,这里的心机不是贬义词,邓绥的心机不是吕雉那样的心机,邓绥的心机是采用正当手段,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审时度势,一步一步地达成自己的目标,说得好听一点,邓绥的心机就是智慧。

  我们庆幸邓绥没有让我们失望,她没有成为像吕雉那样的人,从后面的表现来看,她确实比阴孝和更适合当皇后。

  阴孝和在位的时候,后宫崇尚奢靡之风,从全国各地运来的贡品源源不断,仓库里堆得像小山一样,有些来不及用的就腐烂了,而阴孝和完全不管这些,她来者不拒,多多益善。反正又不用她掏钱,不要白不要,浪费也不关她的事。

  而邓绥主动削减地方政府对后宫的岁贡,她下令岁贡只收一些有用的东西,比如笔墨纸砚,奢侈品比如珠宝一律不得入宫。

  此举深得人心,地方政府再也不用为了讨好皇后,而相互攀比,看谁送的珠宝多,看谁送的珠宝贵。地方政府也省下一笔数目可观的财政支出,用来发展当地的生产,因此无不拍手称快,称赞邓绥的功德。

  按照规定,邓绥晋升皇后,她的亲人都应该得到封赏,加官的加官,晋爵的晋爵。当年阴丽华没有做皇后的时候,刘秀要封她的亲人侯爵,被她拒绝了。现在邓绥已经是一国之母,刘肇要封她的亲人官爵,同样也被她拒绝了。邓绥只让她的哥哥邓骘当了个小小的虎贲中郎将,这还是哥哥靠自己的本事爬上去的。可见邓绥从不以公谋私,以身作则,堪为历代皇妃的表率。

  邓绥同时还是一位贤妻,刘肇虽然大病不死,但是身体一直都很虚弱,不得不卧病在床,加以调养。

  邓绥天天都去刘肇的身边侍候他,亲自为他煎药,亲自喂给他喝。他睡觉的时候,她也不离开,就在一旁守候,生怕丈夫随时醒来有什么要求。其实这些事情都有人做,但她坚持要自己来,因为她知道病人最需要的其实不是医生,也不是侍候他的人,而是亲人、爱人,在他身边,陪着他,给他打气,给他温暖,给他信心。这样病人才会好得快。

  每次回到自己的寝宫,邓绥都累得直不起腰,但是她没有怨言。如果硬要说邓绥这样做是有目的的,那么即使她有目的又有何妨?谁能做到像她这样?哪个人做任何事没有目的呢?

  可是邓绥的悉心照料并没有使丈夫身体康复,刘肇的病情越来越严重,仿佛上一次的大病不死专门是为了册封邓绥为皇后的,现在邓绥已经当上了皇后,他可以放心地走了。

  公元105年的冬天,也就是邓绥当上皇后的第三年,刘肇握着邓绥的手闭上了眼睛。

  邓绥泪如泉涌。

  现在她只想做一个女人,只想做一个深爱丈夫的妻子,痛痛快快地为死去的丈夫哭一场。

  这个女人,为什么眼泪那么多?曾经为父亲守孝三年,眼泪还没有流干吗?如果哭泣也能伪装,那么如果活到现在,邓绥绝对是奥斯卡影后。

相关人物:邓禹 

了解更多三国故事,欢迎继续关注三国历史频道更多有关三国的内容。
点击分享: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