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说康熙大帝不是中国人,签订对外条约不用汉文,用拉丁文,满文。
尼布楚条约,正式文本是三种文字,拉丁文,满文,俄文。拉丁文为中俄双方认可的版本。满文、俄文本系本国主张的版本,条款并不一样,也不是最准确版本。汉文本没有。
为什么康熙不用汉文,也不用满文,而用拉丁文为准,俄国也用拉丁文呢?
当时中俄两国,语言交流太少,懂对方语言的没有。而中国境内有西方耶稣会传教士,徐日升,张诚。拉丁文是宗教语言,是神圣的。中国委托了传教士来当翻译,俄国也懂拉丁文,所以用了拉丁文。
中俄之间懂蒙古文,可以用蒙古文签订,俄国也是这么希望的,但在和蒙古官员谈话后,被传教士警告,就作废了。原因是传教士不想让这个条约由中俄来直接沟通,他们想要当中介,谋取对中俄两国的利益。传教士的打算是,不让俄国太吃亏,也不让中国太有利,在双方都能妥协的条件下,签订条约,双方都会感谢他们,从而俄国给予耶稣会权益,中国更加重视耶稣会。
当时戈洛文,带来一千多名士兵,清朝带来一万多名士兵。双方在尼布楚城下,显然清朝底气足。
沙皇给戈洛文的命令是不退让,不得已也要独占中国贸易。谈判初期,中国咄咄逼人,以勒拿河为界。谈判中断,陷入僵局。郎坦将军暗中带领大军渡河,准备攻击,当地的蒙古部落也起义。此前,喀尔喀三大汗和传教士,已经告诉戈洛文,他们归顺了中国皇帝。戈洛文害怕了,签订了条约。而这个条款,也是传教士调解,双方互相退步的条款。中国让出尼布楚,俄国退出雅克萨,俄国享有对话贸易独占权。以外兴安岭为界,乌第河流域等待明年勘察再订约,但是双方都是漫天要价,实际上那时中国只去过尼布楚,俄国也没去过以北地区,双方不知道外兴安岭地区是什么情况,是多大土地,只是模糊地瓜分了外兴安岭。犹如乌德勒支和约葡萄牙,西班牙瓜分世界,或者美国与拿破仑买卖的路易斯安那,并不知道这地区到底边界在哪。美国人问法国人,路易斯安那多大,法国人说,很大。结果美国人憨厚,占领了不是路易斯安那的整个中西部。
中国为何要妥协。就是因为谈判时期,发生了噶尔丹战争。噶尔丹派人见戈洛文,去莫斯科,要联合沙俄,对付共同的敌人中国和喀尔喀蒙古。戈洛文早就上书沙皇要联合噶尔丹,此时条约刚签订,噶尔丹派人来,沙皇还不想毁坏国际法,所以没有同意,但一直派人到准噶尔,做些见不得人的勾当。在传教士的笔记中,说沙俄支援了噶尔丹一千只鸟枪。康熙害怕两线作战,一个噶尔丹已经是不可一世,加上沙俄无疑雪上加霜。所以康熙妥协了。
这个条约对双方来说都是有利可图,却又都没有占据最大利益。
说尼布楚是中国领土,当然是索额图歪曲历史。达斡尔人朝贡与否,不是一个领土的证据。达斡尔人全部战死,说中国皇帝是主人,这也只说明他们有听命于谁,但无国家观念。
俄国当然更没有统治尼布楚,达斡尔人不向俄国朝贡。
俄国通过条约获得了对华贸易,商业发展很大,还攻击了反抗的蒙古部落,在尼布楚那里的那些人。戈洛文的谈判,沙皇认为很好,得到了西方人最看重的贸易权,封戈洛文为贵族。但在康熙看来,贸易是可有可无,给谁都无所谓的问题。以后,戈洛文在欧洲,作为俄国代表,签订了对波兰,对瑞典的条约。
中国获得了喀尔喀蒙古四部,得益于沙俄不干涉。
那个时候的清朝危机四伏,噶尔丹和沙俄是最大边患。康熙解决了边患,稳定了东北地区,蒙古地区的安定团结。甚至消灭了噶尔丹,打击了准噶尔汗国。
尼布楚条约签订以后,康熙派图里琛经由西伯利亚,到达伏尔加河,访问土尔扈特部阿玉奇汗。沙俄对此疑惧,但友好接待了清朝使团,安全通过西伯利亚。为何经过西伯利亚?因为两条中欧大通道,南方之路被准噶尔人控制,清人无法保证行程的安全。
图里琛此行在土尔扈特部留驻半个月,谈判了送还阿玉奇汗质子的问题。康熙为了控制阿玉奇汗,怀柔了他的孙子。对于联盟问题,阿玉奇汗未作回答。但肯定不喜欢准噶尔,沙俄。阿玉奇汗六次签订对俄条约,俄国以为可以安抚他,但阿玉奇汗六次撕毁,依旧侵犯沙俄。
当时世界,也就是清朝和土尔扈特部之间,沙俄和准噶尔是邪恶国家。
康熙没能完成联盟的历史使命,但他的孙子,乾隆完成了。当然了,康熙打下了与土尔扈特部友好的基础。
了解更多清朝历史故事欢迎继续阅读本网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