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读书人很多,读书人读《三国》的也很多。但是读书人纷纷说罗贯中尊刘抑曹,罗贯中写书遇到这样的读书人,鱼真替罗贯中叹息!
读罗贯中的《三国》,读过罗贯中的《水浒》吗?受招安、征方腊,据说就是罗贯中的杰作,而不是施耐庵的原作。罗贯中写受招安、征方腊,而后梁山英雄凋零散落,这用意何在?这与他对曹刘的基本倾向和笔法是一致的。
在《三国》中,罗贯中写曹操为除国贼董卓,孤身犯险献刀行刺,假传矫诏聚天下诸侯,而后又孤军追击董卓,数度涉险。其英雄气概难道不令人击节赞叹!
那么多读书人不看曹操的事迹,却凭据一句没有第三人在场的“我负天下人”来评价曹操。在那国难当头的时节,这些读书人也如此去“负天下人”试试?
而后罗贯中写勇冠三军的吕布被生擒,雄踞四州的袁绍被全歼,刘备被赶得无处容身。曹操的兵锋所及,所向披靡。在诸葛亮出山之前,可以说《三国演义》就是一部曹操传,罗贯中将开场的重头戏全部给了曹操。罗贯中抑曹吗?
最能透露罗贯中心意的是曹操临终时的描写,罗贯中且引“后人”诗一首,曰:书生轻议冢中人,冢中笑尔书生气!可见罗贯中对后世的读书人颇有预见哪!
罗贯中如何写刘备呢?
刘备没有被打扮成“仁义之士”、“有道明君”。罗贯中时常借他人之口称刘备是枭雄,而所写的事迹,多是将人伦关系用于换取政治利益。比如以自己的婚姻作交易借得荆州,将儿子摔成白痴以笼络军心,更以皇室同宗之名谋得刘表收容后却夺占其地,此等行径于
一凤并一龙,相将到蜀中。才到半路里,凤死落坡东。风送雨,雨随风,隆汉兴时蜀道通,蜀道通时只有龙。
今称为“杀熟”。换言之,孙权与刘备联姻,是因为相信刘备会受到婚姻关系的约束,赵云感激刘备,是因为相信对刘备来说父子亲情极为重要,而刘表信赖刘备,是因为相信这个“大汉皇叔”的同宗亲戚不会无耻到在天下人面前
竖子欺吾年老!吾手中宝刀却不老!
谋夺他这个皇室诸侯的地盘。但是,无奈刘备自己不相信何!他的婚姻关系、父子关系、同宗亲戚关系,全都被牺牲以作为“建功立业”的手段,这就是“忠义”。刘关张的桃园三结义,千古传为佳话。可是刘备既然将人伦关系尽用于“大业”,其兄弟之情的真实涵义就颇值得推敲。如果刘备的兄弟是武大郎那样的身材呢?
有人说尊刘是彰扬中华美德。矫借亲情以谋取政治怎么能够称为“中华美德”?
用许攸的话说:袁绍把许攸当成小人,刘备反倒成了正人君子,如此察人观行,真是昏君哪!
欢迎大家继续关注三国历史频道,阅读更多三国故事/历史/人物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