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5年,董卓旧将郭汜、李?一方挟持公卿,一方挟持皇帝,上演一场惨烈的肉票争夺战,牵连而死的百姓数以万计。
在战争之出,李?由于手中有汉献帝,一度出于优势。可是,随着镇东将军张济从陕西前来参战,使得伤痕累累的李?和郭汜不得不暂时停止争斗,以免刚刚到来的张济一口吞掉。张济当然知道眼前的形势对自己有利,于是提出,邀请皇帝移驾弘农郡,前往自己的地盘。
汉献帝当然知道张济有私心,可是在李?的手中已经受了这么久的罪,在张济的手下再惨估计也不过就是饿肚子吧,他们毕竟还要仰仗自己皇帝的旗号,不敢多么为难自己。于是汉献帝派出大臣,前往李?和郭汜营地,积极游说,希望移驾成功。可是,李?也好,郭汜也好,当然知道张济耍的什么把戏,一旦汉献帝前往弘农,李?和郭汜就将沦落为叛贼,天下诸侯必群起攻之。于是两位恨不得食肉寝皮的仇人,转眼又携手,共同对抗张济了。
形势非常紧张,三方保持着微妙的平衡,谁也不敢抢先下手。
当时,有一位奇人,手无一兵一卒,只凭借一句话,就改变了当时的局势。这个人就是贾诩。
汉献帝早就知道贾诩,更知道贾诩在李?和郭汜心中的地位,于是汉献帝派出使者,告诉贾诩:“卿前奉职公忠,故仍升荣宠;今羌胡满路,宜思方略。”
汉献帝的诏书中,对贾诩肯定中有批评。因为贾诩在之前的表现中,还算是公忠体国,能够为朝廷,为皇帝着想,于是,依然升了贾诩的官。但是“仍升”就意味着本可以不升。汉献帝在指责,贾诩曾经对朝廷,对汉室犯下了许多罪过,不过考虑到贾诩还算不坏,和李?郭汜等人不完全相同,尤其是当前羌人胡人乱国的非常时期,就允许贾诩戴罪立功了。
聪明的贾诩,自然是明白汉献帝的意思的。
当年,董卓时候,王允当权,曾经下令绝不赦免董卓手下的那些西凉将领。李?、郭汜、樊稠等董卓旧将人心惶惶,一心想着放弃军
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
权,逃回家乡。本来,如果三人从此逃回去,那么东汉王朝或许还可以多几年80日子。可是此时,贾诩站出来说话了。贾诩的一句话,改变了李?三人的命运,改变了东汉王朝的命运。贾诩说:“诸君若弃军单行,则一亭长能束君矣。不如相率而西,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事济,奉国家以正天下;若其不合,走未后也。”贾诩说得不错。一旦李?等人放弃兵权,一个负责治安的小小亭长,就能把几个人抓了。可是如果率领大军攻打长安的话,那事情就完全不同了。要知道说起汉末军队战斗力,步兵丹阳第一,骑兵西凉第一。李?几人立刻明白了贾诩的意思,立刻组织起来,并且沿路招降纳叛,封官许愿,到达长安时,几千人已经变成了十万人。
正因为贾诩的建议,李?和郭汜兵犯长安,比且开始了长达三年的血腥统治。李?和郭汜在长安,比起董卓的残暴,有过之无不及。董卓对于公卿大夫还有着基本的敬意,还想着借助善待一些士大夫,来为自己博取美名。于是,董卓提拔蔡邕,提拔刘虞、袁绍、刘表等等。而李?和郭汜,却纯粹是个武夫,有董卓的野心,却没有董卓的本事,也没有董卓的手腕,只知道炫耀武力。本来,在董卓迁都时,长安附近还有着几百万百姓,可是三年之后,当汉献帝离开长安之时,由于天灾,更由于战乱,几乎人都死绝了。
而这一切要归咎于贾诩。
有人为贾诩鸣不平,因为贾诩并没有希望李?等人作乱,他的愿望是“奉国家以正天下”。可是,李?等人对于到长安夺权享福就听进去了,至于什么“奉国家以正天下”谁也没有听进去。贾诩的主张,和几年之后的曹操主张的“奉天子以令不臣”,惊人想象。可是,作为李?旧部的贾诩难道会不明白李?是什么货色?李?的心里会有什么国家,什么社稷呢?于是,贾诩的所谓忠臣,也就很虚伪了。
贾诩真正的目的还是为了生存,为了自己的生存。一旦李?等人放弃兵权,作为董卓一部讨虏校尉的贾诩,自然也难以独存。命或许可以保下,但是政治前途就几近断绝了。这是贾诩不能接受的。
于是,为了李?,更为了自己,贾诩提出了那个祸国殃民的计策。后人多称贾诩是三国第一毒士,评价还是比较准确的。
不过,贾诩在李?等人夺取大权之后,却做出了许多对策,来和李?等人划清界限。
了解更多三国故事,欢迎继续关注三国历史频道更多有关三国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