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多数了解三国史的人,都是从罗贯中先生的《三国演义》开始的,至少我是先看的《三国演义》,后来才逐渐的涉猎三国史。罗老先生在《三国演义》开篇第一回写的就是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故事,这个故事在中国可以是妇孺皆知。
罗老先生以天下大势开篇,“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黄巾起义彻底搅乱了大汉这个本已经风雨飘摇的社会,朝廷准许州郡招募义兵应对暴乱,幽州太守刘焉
北海酬恩日,神亭酣战时。临终言壮志,千古共嗟咨!
听了校尉邹靖的意见募兵讨贼。涿郡有一个年方二八的英雄叫刘备,中山靖王的后代,看见了募兵的榜文慨然长叹,被屠夫出生的张飞看见了,厉声言曰:“大丈夫不与国家出力,何故长叹?”读到这句话时,就觉得张飞不仅仅只是一个莽夫,至少他懂得爱国。刘备看见这人形貌异常,和张飞走进一个客栈喝酒,英雄都是喜欢喝酒的,恰好关羽推着车子进店,对酒保说要去投军,刘备发现关羽威风凛凛,面如重枣,髯长二尺,相貌堂堂,就请关羽一起喝酒,关羽也不推辞,自古英雄都非常的豪爽。英雄在一起肯定就不像普通人一样,普通人在一起说的是笑话,或者拉拉家常,但是刘备、关羽和张飞在一起谈的是国家大事,关注的是政治形势,最后三人谈得越来越投机,刘备就把自己的志向给关羽和张飞说了,三人志向相同,决定到张飞的庄上共议大事。张飞的庄园后面有一个桃园,张飞提出要和关羽、刘备结为异姓兄弟,共同打天下,有难同当,有福同享,上报国家,下安黎明,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最后结拜完毕,以刘备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
正史中并没有关于“桃园结义”这个故事,在《三国志•;关羽传》中记载,“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刘备只是和关羽、张飞像兄弟一样,并没有说他们有结义之情。
言归正传,还是先来体会一下罗老先生的写作艺术,并且看看哪些地方的记载与正史有所不同。众所周知,陈寿的《三国志》成书于西晋时期,而罗贯中先生出生于元末明初,能够写出这样的历
竖子欺吾年老!吾手中宝刀却不老!
史小说,是绝对不可能没有浏览过《三国志》的,所以说就排除了罗贯中笔误的嫌疑。首先,幽州太守刘焉听校尉邹靖的建议出榜募兵,但是根据正史记载,刘焉历任雒阳令、冀州刺史、南阳太守、宗正、太常,最后担任了益州牧,可偏偏就没有做过幽州太守。其实我们了解了刘焉的生世,也就不难理解了,刘焉是汉鲁恭王的后裔,正宗的汉室宗亲,罗老先生在这里安排刘焉做幽州太守,就是为了引出刘备的生世,并且还和刘焉认了亲。当然安排刘焉在幽州做官,也不仅仅这么简单的,汉室宗亲这么多,幽州牧刘虞也是汉室宗亲,为什么罗老爷子非安排刘焉而不是安排刘虞呢?
众所周知,刘备在隆中面试诸葛亮的时候,诸葛亮就为刘备提出了取荆州和益州为根据地,最后进军中原的战略宏图,而且刘备也是这样实施的。曹操赤壁之战败退北方之后,孙权将荆州借给了刘备,才有了安家之所。然而刘备要想得到益州,明着进攻益州的话,这是不可能的,孙权和曹操都盯着刘备的,以刘备的实力还不敢,那怎么才能明正言顺的去益州呢?而此时的益州牧就是刘焉的第四子刘璋,刘璋拥有整个西川,却被北边割据汉中的张鲁欺负,想当初刘璋的老爸可是认了刘备这个侄子的,对于刘备来说,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罗老先生为了让两个故事之间环环相扣,才将安排刘焉为幽州太守,其实这就是罗贯中写作艺术的独特之处。
在涿县的大街上,刘备看到募兵告示,长吁短叹,张飞看见后,一顿训斥,从这个情节来看,张飞与刘备相比更像一个英雄,不过张飞是逞英雄,而刘备想的却是自己拉一支队伍讨伐黄巾贼寇,那刘备为什么要叹气?他不是不想报效国家,只因为他家境平寒,没有起兵的资金,所以面对榜文感到很无奈。
刘备愁的是没有钱,张飞说他家有得就是钱,让刘备不用担心,“桃园结义”就有了雏形,后来关羽的加入,遂成“桃园结义”佳话。不过正史中没有关于张飞是屠夫的记载,但是为什么要把张飞写成是屠夫呢?我们都知道古代屠夫的地位很低,只有张飞的地位卑微,才能和贫寒的刘备走到一起,不过这只是原因之一,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刘关张是桃园结义,那就必须要有桃园,关羽是在河东杀了人才逃到涿县的,那不可能有钱,所以张飞就必须要有钱,而且要有桃园,这样三个人才能结义。
在桃园结义是张飞提出来的,为什么由张飞提呢?因为桃园是张飞家的,刘备和关羽没有说话的资格。其实“桃园结义”最核心的问题不是在哪儿结义的问题,而是谁是大哥的问题,如果按年龄来排列的话,正史中没有关羽和张飞的年龄记载,为什么刘备能够成为大哥?
欢迎大家继续关注三国历史频道,阅读更多三国故事/历史/人物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