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公元187~226年),作为曹魏的继承人,打破了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格局,自立为帝。他拥有着卓越的政治才能,立中书省以巩固中央集权,设九品中正制以收归朝廷的人事权。他也有着高深的文学造诣,与其父曹操、弟曹植并称为“三曹”。在人格上,与其父曹操的多重人格相比,曹丕则显得善谋多诈而不能容人,而这种人格特征与他内心深处的自卑情结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自卑情结
在心理学上,自卑是指个体的一种软弱、无能、低劣或自感不如别人的复合心态。阿德勒(Adler)认为,自卑感是一种人人都会有的情结,它起源于童年时期的弱小和无助,加上器质性的缺陷和社会性的挫伤,会使人形成一种复杂的情节,即自卑情结。自卑情结多数是由于环境条件的反复刺激而慢慢形成的,也有的是突然的强烈刺激形成的。其形成后,意识往往过于执着,负向暗示不断加强,最终表现出多种症状,主要有:(1)、封闭自我以掩饰自身的弱点;(2)、对周围事物敏感,因而很容易遭受挫折;(3)、有超现幻想及严重的孤独感;(4)、十分在意竞争结果。与此同时,没有人能长期忍受自卑感的煎熬。它会使人产生一种
盖国家大计,社稷安危,是有主谋.非比夸辩之徒,虚誉欺人,坐议立谈,无人可及;临机应变,百无一能。诚为天下笑耳! ----罗贯中
内在驱动力,以求改善处境并争取优势,从而超越自我,达到人格升华。曹丕自卑情结的产生
如同阿德勒所言,曹丕自卑情结的产生源于其童年与青年的不快。照理说,作为曹操的儿子,本应该是成长在众星捧月的优越环境中,但曹丕的成长环境远非如此。
首先,曹丕母亲的出身并不显贵。曹丕母卞氏她原为歌姬,身份低微卑贱。她后来之所以被立为正室,是由于曹操曾欲迎正室丁夫人回而不得,爱妾刘夫人又已病故,不得以才得以册立。此外,曹丕虽是曹操与卞氏的长子,却并不是曹操二十五个儿子中的长子,而按照立长为嫡的封建制度,曹丕的身份始终得不到曹操的重视。
其次,曹丕长期不受宠。据《三国志》载,曹丕少有逸才,通读古今经传、诸子百家之书,年仅8岁时,即能为文,又善骑射、好击剑。如此文韬武略俱全的曹丕,却得不到曹操的重用。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曹丕23岁时,司徒赵温举荐他为孝廉,但曹操认为赵温举荐他儿子,不是因为他有真才实学,而是因为他是自己的儿子,所以免去了赵温的官职。这件事可以看出曹操唯才是举的用人原则,却也从侧面表现出曹操对曹丕的苛刻及不看重。
此外,曹丕的大哥曹昂,聪明且性情谦和,深为曹操所喜爱,20岁时即举为孝廉。他的大弟曹彰,膂力过人,武艺精熟,能徒手与猛兽搏斗,自小立志为大将,也颇为曹操所喜爱。他的二弟曹植,才华横溢,志趣高雅,且为人谦逊,深曹操所钟爱。特别是他的五弟曹冲,更是生性聪慧,洞悉世情,且仁爱有礼,一直为曹操所钟爱。可以想象,在众兄弟都受到父爱满足的同时,得不到父亲关注的曹丕内心该有多么自卑和不甘。然而,正
卿不负孤,孤亦必不负卿也。 ----罗贯中
是这种劣势使他学会了隐忍和谋划,为最终获得继承权做了很好的铺垫。公元208年,曹冲病逝,曹操异常痛心,曹丕在一边劝父亲节哀,曹操脱口说道:“这是我的不幸,你的大幸。”虽然只是简略的描述,但也可以想象曹丕所遭遇的尴尬和委屈,真心的劝慰在父亲的眼里成了幸灾乐祸的表现,曹丕能不嫉妒他那些深受父亲喜爱和器重的兄弟么?曹丕称帝后也曾说过:“若使仓舒(曹冲的字)在,我亦无天下。”可见他对兄弟才华的羡慕和戒心。
欢迎大家继续关注三国历史频道,阅读更多三国故事/历史/人物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