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雪赤壁之羞不那么容易

2020-12-09 作者:故事大全 阅读:
  三国历史一直都是大家晶晶乐道的话题,今天三国历史频道就给大家来说说三国,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大家讨论

  自建安十三年赤壁战后,江淮一带便注定成了一片血火交加的战场,这是由于地势形成的,居住在这一广大地区的百姓从那时便开始了“久经战火的考验”!政治态度也就不可避免的成了可怜的“墙头草”,今天“还乡团”,明天“磨盘班”,在这种犬牙交错的战势中讨生活其实就是嘴里的骨头,时刻要准备着被嚼玩一番。

  由于赤壁大胜,孙权的江东地区在这一带的势力其实早就不限于江东了,虽称江东,但长江在这里基本成了标准的东西走向,孙权主力据于江南,在江北已有了大片统治区,从东到西

  兵出西秦,雄才敌万人。

沿长江如走廊,分别为:徐州的广陵一部、扬州的庐江一部、及蕲春郡,主要的战事则在扬州的庐江展开,这还是因为地理上的原因。

  曹操的陆军战力强悍,孙权的水师老道犀利,那么孙权必然要选择舟船进退自如之地作为据点,依次向北蚕食;而曹操则必定以清除这些据点为首要目标,双方主要表现在对巢湖地区的争夺上。

  巢湖北靠合肥,南经濡须口与长江相接,孙权水军战船能得以进入,而且只要孙权控制了巢湖,曹操的合肥便永无宁日,合肥若易手,则扬州全境必将不保,孙权将进逼中原。

  反过来也一回事,曹操掌握了巢湖地区,不但合肥成了后方,而且能顺水路进入长江,如此不但孙权的江北地区就会全部姓曹,江南也就被摆上了餐桌,成了曹操的刀叉能够得着的美食。

  这种明显的态势,是任何人都能看出来的,曹操与孙权也就自然各施手段来抢夺这块风水宝地,但两人采取的方法却大相径庭。

  孙权在与刘备的“蜜月”刚开始时,刘备便建议孙权:迁都秣陵,占此虎踞盘之地,威逼合肥,必成大业,后来长史张?也极力建议此建都大计,孙权便于建安十六年徙治秣陵,历时一年,筑了个石头城,改秣陵为建业,这便是今日南京被称为六朝故都的第一朝。  

  既然建业已称为江东都城,那当然绝对不能让这石头城位居前敌,孙权便在大江对面的巢湖水道濡须口构筑了一个水上堡垒,名濡须坞,坞内囤积大量军械粮草,使其既成为建业的江北屏障,又能作为北进合肥的辎重供应点,战事一旦不利,还能成为退军的绝好掩护。

  这个水路要塞当然也就是曹操的眼中钉了,若能拿下据为己有,江北即从此无忧,进侵江南又有了坚固后踞,所以曹操这次的军事目标就是濡须坞。

  但此前曹操的军事准备工作却很难称为攻势作战,反倒摆出了一副避战防守的架势。

  曹操于建安十七年便下令边民内迁,这里的“边民”指的就是江淮前线曹境内的边民,曹操的想法很简单:彻底的坚壁清野!搞成个数百里无人区,你孙权还有兴趣来骚扰吗?

  这招法显然不大地道,也未必高明,扬州主薄蒋济便明确反对:“哪能照搬官渡白马作战时的套路?那时候我们处于弱势,不举城尽迁,势必留给敌人,但现在已破袁绍,收九州,北拔柳城,南向江、汉,荆州交臂,威震天下,人民已无它附之志。百姓怀土实不乐徙,让百姓惊惧不安,大为不妥。”

  据史载:“太祖不从,而江、淮间十余万众,皆惊走吴。”

  就是说,此令一经落实,效果明显:江淮间的十余万百姓全去江东投奔孙权了!历代搬迁工作都是最难办的事情,你曹操又没有开发商作为金钱后盾,那拆迁办如何能运转的灵活?就是有政权这暴力机器为强矛箭头也没有用,人心可不是几台推土机就能推成顺民的!结果把民心都推跑了吧?

  所幸曹操还是个错了就认账的豪爽汉子!后来蒋济去邺城公干,曹操见面就大笑自嘲:“本来欲使百姓避贼,结果反而是我把他们驱赶给贼了!”反对此政策的蒋济被当场拜为丹阳太守。

  由此看,曹操的战前准备工作做的远不如孙权,反倒是帮了孙权的大忙,尤其是增加了江东的人口:东汉末年,由于连年战乱,人民流移死亡不可胜计,中国人口骤减,在天灾兵燹下,全国户口已很难查清。东汉末灵、少、献帝各朝,均已不见人口记录,仅存纪录全国1473433户,人口7672881人。这个数字虽然不甚可靠,甚至有可能是曹操控制区域的人口统计,但三十多年里,人口耗损大得惊人则是事实。

  能统计的全国不足千万,百姓的价值自然也就跟着涨价了,成了难得的稀货宝贝,这时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

  不过毕竟双方的陆军不是一个重量级,开始的战事还是曹军一路顺风的:十八年春正月,曹操进军濡须口,孙权派步军都督公孙阳迎击曹军于合肥南,设立了江西大营(严格说应该是江北),曹军则由张辽为前锋,主动进击公孙阳率领的江东军。

欢迎大家继续关注三国历史频道,阅读更多三国故事/历史/人物事件!
点击分享: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