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的良心---我眼中的刘备

2020-12-09 作者:故事大全 阅读:
  三国历史一直都是大家晶晶乐道的话题,今天三国历史频道就给大家来说说三国,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大家讨论

  刘备出身贫寒,摆过地摊,晓得平民的想法,光这点就不是富二代出身,自视甚高的军阀能比的

  刘备也许是虚伪的,但刘备并不擅长骗人,要不也不会被曹操一句话吓得筷子都掉了

  刘备爱喝酒,阶级观念不重,爱打仗,都表现了草莽精神

     

  刘备打刘璋实在没啥好黑的,刘备酒后吐真言,认为打刘璋类似武王伐纣,有周公伊尹霍光在前顶著,刘备压力不大,没杀刘璋代表不怕刘璋报复,显示当时大义应该是在刘备这的

  封禅有霍去病顶著,刘备压力也不大,赵云劝刘备施仁政用的也是霍去病的话

  刘备说话很直,参考求田问舍髀奄肉生的典故

  刘禅是刘备的继承人,从刘备对刘禅的培养就可以看出,刘备应该没有太大的野心,而且一心为民(如果曹操选曹植做继承人我就相信他是真心想当大汉忠臣,喝酒误事又如何,醉酒的曹植能力难道还不如刘禅)

  刘备虽然称帝了,但那是在献帝逊位的情况下,如果刘备在称帝前光复汉室的话,还政献帝的可能性很大,尤其是在袁绍刘表手下混的时候,而且感觉刘备称帝是很匆忙的,可能连自己元祖都是临时决定的,所以相关记载不多

  刘备对手下很宽容(麋竺黄权),而且也不兴族诛,不设校事(特务机构侦察刺探官民情事),待人以诚

  刘备不爱哭史载喜怒不形於色,刘备混过社会应该知道乱世眼泪是最没用的,没摔过阿斗,没自称皇叔

  我认为刘备后半生最真性情的一件事就是伐吴,刘备向来不擅长战略,从不取襄阳直奔江陵,就可看出一二,从这以后刘备完全不听建言的情况就很少,连斩夏侯都要等法正说可击矣,夷陵之战的一意孤行,我个人能感受到刘备的愤怒与自责

  补充史料(三国志是指裴注三国志)

  三国志

  拚将一死酬知己,致令千秋仰义名。

先主传

  先主少孤,与母贩履织席为业。

  三国志先主传

  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先主方食,失匕箸。

  三国志先主传

  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形於色。

  三国志庞统传

  於涪大会,置酒作乐,谓统曰:「今日之会,可谓乐矣。」统曰:「伐人之国而以为欢,非仁者之兵也。」先主醉,怒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非仁者邪?卿言不当,宜速起出!」於是统逡巡引退。先主寻悔,请还。统复故位,初不顾谢,饮食自若。先主谓曰:「向者之论,阿谁为失?」统对曰:「君臣俱失。」先主大笑,宴乐如初。

  三国志先主传

  灵帝末,黄巾起,州郡各举义兵,先主率其属从校尉邹靖讨黄巾贼有功,除安喜尉。

  顷之,大将军何进遣都尉毋丘毅诣丹杨募兵,先主与俱行,至下邳遇贼,力战有功,除为下密丞。复去官。后为高唐尉,迁为令。

  三国志赵云传

  益州既定,时议欲以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园地桑田分赐诸将。云驳之曰:「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令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须天下都定,各反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归还,今安居复业,然后可役调,得其欢心。」先主即从之。

  三国志先主传

  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奄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

  三国志吕布传

  备曰:「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元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如小人,欲卧百尺楼上,卧君於地,何但上下床之间邪?」

  三国志先主传

  臣松之以为先主虽云出自孝景,而世数悠远,昭穆难明,既绍汉祚,不知以何帝为元祖以立亲庙。于时英贤作辅,儒生在宫,宗庙制度,必有宪章,而载记阙略,良可恨哉!

  三国志麋竺传

  芳为南郡太守,与关羽共事,而私好携贰,叛迎孙权,羽因覆败。竺面缚请罪,

  真乃檄文如箭......此箭一发,引得多少壮士尸陈沙场,魂归西天。我曹操不受此箭,壮士安能招魂入土

先主慰谕以兄弟罪不相及,崇待如初。

  三国志黄权传

  而道隔绝,权不得还,故率将所领降于魏。有司执法,白收权妻子。先主曰:「孤负黄权,权不负孤也。」待之如初。

  《三国志?魏志?程晓传》:

  “ 晓 嘉平 中为黄门侍郎。时校事放横, 晓 上疏……於是遂罢校事官。”

  《三国志?吴志?陆凯传》:

  “夫校事,吏民之仇也。”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校事》:

  “ 魏 吴 有校事官,似 北魏 之候官, 明 之?卫。

  

欢迎大家继续关注三国历史频道,阅读更多三国故事/历史/人物事件!
点击分享: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