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杀使事件的可能性分析

2020-12-09 作者:故事大全 阅读:
  三国历史一直都是大家晶晶乐道的话题,今天三国历史频道就给大家来说说三国,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大家讨论

  曹操杀使事件是《世说新语》里的一篇文章,大致说了曹操要见匈奴使者,但是觉得自己的容貌不是很漂亮,不足以“雄远国”于是让崔琰代替自己接见来使,自己捉刀站在一旁,结果来使却说曹操是个真英雄。曹操知道之后,杀了那个使者。

  原文如下:《世说新语》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代,帝自捉刀立床头。即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最近好像有的吧友提出了关于曹操杀使事件的疑问,就是为什么曹操要杀掉使者,这件事情也引起了笔者的关注,笔者认为,曹操杀使时间根本就是子虚乌有。

  一。关于逻辑漏洞

  首先看一下《世说新语》这本书,笔者找到了一些它的资料,大致说它是“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也就是说,《世说新语》是文学作品,而非什么正经的史料典籍。笔者看了其中几篇文章,《世说新语》的感觉很像是古人八卦周刊的那种类型……不是说它不具有史学价值,只是说它不具备那么权威的价值,所以里面的资料,包括这个曹操杀使的典故,也是值得质疑的……

  还有就是关于曹操的描写也十分不合逻辑,曹操是一个英雄,而且用英气逼人形容是不为过的。刘孝标注引《魏氏春秋》曰:武王姿貌短小,而神明英发。也说明了曹操的气质和气势,这么一个人会“自以形陋”,着实令人怀疑。在笔者的印象中,根据相貌计较,只有袁绍袁术才能干的出来……于是对这段资料的真实性再度表示了深深怀疑……

  一。关于历史援引

  逻辑漏洞其实不论怎么说都有一种空口无凭的感觉,下面就是根据那段话的历史漏洞做的分析。

  首先,全文说的是曹操接见匈奴使者,两方有使者级别的外交往来,就说明,曹魏和匈奴的关系必须是和平状态,至少要是非战争状态。

  其次,崔琰现在是曹操的手下,所以背景是官渡之战之后,建安十年,“太祖破袁氏,领冀州牧,辟琰为别驾从事”,所以至少是建安十年(公元205年之后)。

  再次,曹操当时是魏王,《武帝纪》:“(建安二十一年)夏五月,天子进公爵为魏王。”所以至少是建安二十一年五月之后。

  符合以上三点的时间只有这个:

  《武帝纪》:七月,匈奴南单于呼厨泉将其名王来朝,待以客礼,遂留魏,使右贤王去卑监其国。

  章怀注:呼厨泉即刘元海之叔祖,留呼厨泉于邺,而遣去卑归平阳,监其五部国。《晋书•;刘元海载记》:於夫罗死,弟呼厨泉立,以於夫罗子豹为左贤王,即元海之父也。魏武分其众为五部,以豹为左部帅

  庶如萤火之光,亮乃皓月之明也。

。胡三省曰:分为左、右、前、后、中五部,分居并州诸郡,而监国者,居平阳。

  这里是建安二十一年,曹操在七月份曹操扣留匈奴单于,并且分化匈奴力量于五部分的记载。在这里曹操算是和匈奴的来往比较和平了。

  结合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武帝纪》:“夏五月,天子进公爵为魏王。”来看,是符合世说新语里的背景的,曹操成为魏王之后,和匈奴的来往。

  二。笔者觉得是漏洞的地方

  现在可以看到这段故事还有以下漏洞:

  其一,曹操的这番临时换人亲自捉刀的举动首先给人的感觉便是有一点轻率,我们看《崔琰传》的记载:“甚有威重,朝士瞻望,而太祖亦敬惮焉。”崔琰一直

  盖闻明主图危以制变,忠臣虑难以立权 ----罗贯中

是一个很庄重的人,就连曹操也是“敬惮”的,即使是找人捉刀也不该是很正直,敬惮的崔琰吧?即使找了,崔琰的性格会不会演这么一处闹剧还是个问题。

  其二:曹操的传记记载,曹操还有东汉政府对匈奴外族的战争大大小小有很多场,而且不少是大胜告捷的,即使是觉得自己容貌不漂亮,也没必要对一个败军之将如此小心翼翼吧?

  《武帝纪》

  裴注:中平中,发匈奴兵,於夫罗率以助汉。会本国反,杀南单于,於夫罗遂将其众留中国。

  遣乐进、李典击之,干还守壶关城。十一年春正月,公征干。干闻之,乃留其别将守城,走入匈奴,求救於单于,单于不受。

  三年春……太祖要击眭固,又击匈奴於夫罗於内黄,皆大破之。

  其三:曹操封魏王之后除了匈奴也有其他外族前来朝拜,难道曹操只对匈奴另眼相看?

  《武帝纪》代郡乌丸行单于普富卢与其侯王来朝。

  其四:曹操在匈奴使节前来朝拜之后就扣留了单于,很明显,这次朝拜只是一个契机,那曹操既然已经有意向扣押单于,分化匈奴,还要做一个美貌的秀岂非多此一举?

  其五,崔琰传记载,崔琰也是在同一年(216)死的。

欢迎大家继续关注三国历史频道,阅读更多三国故事/历史/人物事件!
点击分享: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