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是个女人都知道,做寡妇是不幸的,所谓“寡妇门前是非多”,又所谓“寡妇辗转夜难眠”等等,那一份寂寞、孤独和无助,想想都令人心下恻然。但是,三国时期魏王曹操的妾侍杜夫人却认为,女人做寡妇,实在很幸福。她在教育女儿金乡公主时说,你丈夫(何晏)如果惹祸被杀,也不算什么坏事,不就是做寡妇嘛,总比你每天生活在妒忌中要幸福得多(《裴注三国志》。
说起来,许多读者对这位杜夫人应该不会陌生,因为在她身上曾经发生过一段“关二爷乞妻未遂”的历史公案。
据史籍记载,杜夫人原先是吕布部将秦宜禄的老婆,秦宜禄到袁术那里公干,得袁术赏识,一去不回头,她就跟儿子秦朗在下邳城暂住。曹操兵临下邳,随军的关羽多次打报告申请,求城破之后将杜氏赏他做妻子,曹操同意了。可当曹操亲眼见到杜氏时,却反悔了,杜氏的美丽让他感到很震撼,估计口水当时都流下来了,一狠心,一跺脚,自己留下杜氏做妾。关羽很生气,后果很严重,这才有了后来的“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
杜夫人跟着曹操生活了许多年,先后为曹操生下两子(曹林、曹衮)一女(金乡公主),原先的儿子秦朗也因为母亲得宠的缘故,被曹操收为养子,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得以顺利成长。在曹操的众多妻妾中,丁夫人离异,刘夫人早死,除了继室卞夫人、曹冲之母环夫人之外,就要算杜夫人地位最高了。如此说来,曹操对杜夫人相待甚厚,那么,她为何还认为做寡妇比较好呢?
个中原因很多,赵炎简要做个提炼,拣主要几条说说,或许能反映出当时女性的主流妇德观。
曾经为弃妇,看透了男人重色不重情的本质。如前文里提到的秦宜禄,就因为袁术“妻以汉室宗女”,他就抛妻弃子,一点也不论夫妻结发之情,曾经沧海难为水,杜夫人焉能不感到心寒?再比如曹操对她的垂青和宠幸,其中到底杂以多少情感的成分,杜夫人心中应该比谁都清
北海酬恩日,神亭酣战时。临终言壮志,千古共嗟咨!
楚,若无美色作为前提,曹操又怎能喜欢她?曹操家里美女如云,当她有一天年老色衰时,有无可能再次沦为弃妇,这种担心并不是多余的。按照这样的逻辑进行推理,在杜夫人的潜意识中,她是非常渴望将寡妇生涯进行到底的,独自与儿子奔未来,起码不会再当弃妇。
曾经遭妒忌,随遇而安求80。我们知道,曹操对于女人,虽然不算寡情薄义,但作为男人,他同样存在“图新鲜”的陋习,对新到手的女人,总是缠绵得不得了,这样一来,势必就冷落了其他妻妾,引发醋海波澜。她们当然不敢迁怒于曹操,但她们有足够的时间和大把的机会将醋酸泼向得宠者。这是一个老套的话题,学名叫“妒忌”,女人天性,概莫能免,不以人力为转移。
也就是说,杜夫人在做“新嫁妇”的日子里,专宠于孟德,必然会遭到群芳的发难,估计没少吃苦头,要知道,妒忌会把一个好女人生生地逼疯的。吃一堑,长一智,所以,她才发出“宁为寡妇,不做妒妇”的高论。
还有一个原因,可能跟曹操已经作古有关。金乡公主嫁给美男子何晏的时候,曹操还健在,其时,杜夫人不会有所担心,即便心中早有“寡妇幸福论”,也不会挂在嘴上。但曹操一死,曹丕继位,情形就不同了,杜夫人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利用自己的曹操遗孀身份,来保护儿子秦朗,同时缓和女婿何晏跟曹丕之间的结怨(何晏是曹操的养子,他母亲尹氏的经历跟杜夫人差不多,何晏平时不太检点,处处跟法定接班人曹丕较劲,由此结怨很深)。
在一次家宴上,曹丕的两个妃子郭女王和甄宓互相猛掐,令曹丕很难堪,杜夫人就
盖国家大计,社稷安危,是有主谋.非比夸辩之徒,虚誉欺人,坐议立谈,无人可及;临机应变,百无一能。诚为天下笑耳! ----罗贯中
劝说到:“你们小一辈应该和睦相处,好好过日子,瞧瞧我们这些先帝的老人,先帝不在了,我们虽然痛苦,但幸福地活着,不正是先帝的期许吗?”这是借曹操的“期许”顺便推出的“寡妇幸福论”。赵炎以为,这显然是说给曹丕听的,明确无误地告诉曹丕,我守寡很幸福,是因为我是先帝的眷属,你得好好待我及我的子女亲属。应该说,在那段时期,由于杜夫人的保护,何晏自己也夹起尾巴,加上秦朗老实本分会做人,基本上保证了一家人平安(无尤)。魏明帝曹睿继位后,何晏得到重用,做了尚书,开始故态复萌,他罗植党羽,不尊礼法,迷信老庄,服用五石散,无限膨胀,闹得不可开交,眼看着一场大祸就要临头。金乡公主是个老实巴交的人,不会规劝老公,日子一天也不得安宁,每天都生活在嫉妒、担心、惶恐、厌恶中,又发不来狂,只能日日抑郁哭泣。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母亲的杜夫人,对女婿开始感到失望,政治斗争的残酷性,杜夫人是清楚的。出于为女儿的未来打算,以“寡妇幸福论”来安慰和要求女儿,就等于让女儿跟何晏划清了界限,有他没他一个样。
果然,杜夫人的“寡妇幸福论”最终救了女儿的命。司马懿篡权后,将曹氏一党满门抄斩,何晏也被杀,而金乡公主就因为有本分女人之名,使司马懿生出恻隐之心,侥幸存活了下来。
了解更多三国故事,欢迎继续关注三国历史频道更多有关三国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