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立了大功,曹操又喜又忧。喜自然不用多说,忧则是担心关羽立功之后,就要拍屁股走人了。曹操要留人,就得想留人的招。
以前关羽是无功就受禄,这次有功不受禄就说不过去了。但到底用什么来激励关羽,却是个犯难的事儿。
金银和美女本是最好使的激励手段,但关羽不能喜欢金银,也不能喜欢女人,否则就无法调和内心的认知不协调。
曹操想了想,只有一样东西,关羽是喜欢的,而且不会推辞。这就是名位和
兵马出西秦,雄才敌万人。
荣誉。关羽归降后,曹操带他面见献帝。在曹操的示意下,献帝封关羽为偏将军。实际上,一个败军之将、名义上曾经和朝廷作对的败军之将,是没有资格受封的,但关羽非常乐意地接受了。
每个人都有无法掩饰的弱点和软肋。对名誉和荣耀的渴
竖子欺吾年老!吾手中宝刀却不老!
求,正是关羽的软肋。曹操决定还是从这一点下手。而且,下手要快,要像关羽斩颜良一般快,一定要在关羽提出走之前搞定。那么,对一个武将来说,最高的梦想是什么呢?
“关山万里觅封侯”是所有武将的终极追求。唐朝诗人王勃在他的绝世名篇——《滕王阁序》中给我们留下了“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千古惆怅。
汉武帝时的名将李广,擅长骑射,行动敏捷,打起仗来行踪飘乎不定,被匈奴人称为“飞将军”。李广多次出征匈奴,战功赫赫,但终其一生,也没有实现“以功封侯”的愿望,可见“封侯”之难。
也正因“封侯”之难,其内蕴的荣耀与魅力,引无数武将竟折腰。
曹操想:“我让你一步到位,你总该满足了吧,总不会离我而去了吧。皇帝只有一个,正好在我手上。放眼天下,除了我根本就没有人可以让你受封为侯!”
曹操越想越得意,袁绍这个呆瓜,根本不知道“天子”的妙用,挟天子不但可以令诸侯,还可以滥封侯啊,不由放声长笑。
曹操立即命人表奏朝廷,封关羽为寿亭侯。
印信铸好,曹操看了看张辽,你还比较了解我的心思,关羽能够归降,你也是有功的。这桩给关羽送印的美差就给你吧。
这确实是个能做顺水人情的美差。人们在心理上有一种倾向,往往把好消息归功于传递好消息的人,尽管好消息并不是由其创造的;也往往把坏消息迁怒于传递坏消息的人,尽管坏消息并不是由其制造的。
张辽拿着“寿亭侯”的印,来见关羽,心情有些复杂,心想:“红面孔啊红面孔,要不是我张文远劝降了你,你跟着刘备混,那里会有今天啊。哼,丞相就是偏心啊,我们这些人整天帮着他东征西讨,杀人无算,浴血奋战,但还是比不上你随便杀一个人啊。”
表张辽的内心思想斗争。说实话,从古至今,再没有一个人的侯爵比关羽来得容易了,只打了一次仗,只杀了一个人,就成就了武将的终极梦想(靠裙带关系封侯的除外)。
张辽以为,关羽必是感恩戴德,兴奋不已。没想到,关羽接过印,瞄了一眼,淡淡地说:“这个,我不要。”
“什么?!”张辽几乎不感相信自己的耳朵,心想:“红面孔,你的脾气实在太古怪了,你知道这是什么吗,这可不是萝卜像章,这可是十足真金的“寿亭侯”金印啊!”
一瞬间,张辽的心理压力急遽上升:“连这么一件美差都办不好,丞相会怎么评价我的的办事能力啊?”也顾不得妒嫉了,违心地说:“老兄,根据你的功劳,封侯也不为过啊。你干嘛不接受呢?”
关羽只是摇头,说:“我的功劳太微不足道了,当不起这么重的封爵啊。”
张辽表示怀疑,这不是关羽的说话风格。如果关羽说:“怎么才是个亭侯,太差了,我不想要。”张辽倒会立即相信。
在这里,插讲几句当时的封爵分类。东汉末年,一般是按照王、五等封爵、列侯三大层次进行封爵的。王非皇子不能受封,五等封爵为公、侯、伯、子、男,列侯分为县侯、乡侯、亭侯三类。
关羽所受封的寿亭侯,并不是五等封爵里面的“侯”,而是列侯中的第三等“亭侯”。虽说,亭侯在整个封爵体系中只是最末一等的,但关羽起自白衣,能够被封为“亭侯”,也已经是相当不容易了。以诸葛亮之赫赫功劳,最后也才被封为列侯里面的第二等“乡侯”,是为“武乡侯”,世称“诸葛武侯”。
张辽反复劝说,关羽意味深长地看了看他,只是不肯接受。张辽看看比劝他投降还难,只好作罢,垂头丧气来见曹操。
曹操一听,头都大了。这一招怎么就不灵了呢?这个关老二,也太难伺候了!第一感觉就是他要走人了。但转念一想,关羽尚未知道刘备的下落,他又会到哪里去呢?
曹操开始盘问张辽具体的细节:“关羽推辞不受,是你一说此事就推辞,还是看了金印之后推辞的?”
欢迎大家继续关注三国历史频道,阅读更多三国故事/历史/人物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