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事情的好与坏,其结果如何显然是最有力的判断依据。关羽镇守荆州期间遇到的第一个大挑战就是孙权方面对荆州的领土要求,但这位受任“董督荆州事”的“万人敌”却没能阻止东吴袭取三郡的军事行动,刘备与孙权两大集团在荆州的第一次较量以刘备方的全面妥协告终,其直接结果是刘备让出了湘水以东的长沙、桂阳。
之后刘备拿下汉中,进位汉中王,关羽被授予前将军,并获得了假节钺的权力。但关羽却在进
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攻襄樊的战役中反胜为败,自己丧命不说,还搭上了刘备在荆州仅存的武陵、南郡、零陵三郡之地。纵观关羽在荆州期间的表现,可圈可点之处少之又少,反倒是两次军事上的失利格外刺眼,单就这个结果来说,我们不能不说留关羽镇荆州绝对是一个重大的失误,是刘备人事任用上的巨大败笔。
那么,对于刘备,对于荆州,在当时,关羽是否就是不二人选,刘备是否有可能做出更好选择呢?我们的答案是:刘备绝对应该有更好的选择。
任人唯亲还是任人唯贤
诸葛亮违众用马谡,结果马谡败失街亭,这常常被人们视作诸葛亮在识人用人方面不及刘备的重要证明。但反观刘备自己,从当初把庞统打发到耒阳做县令,再到留关羽镇荆州,其识人、用人的能力,恐怕也是问题多多。
最初刘备悬军远征巴蜀,留诸葛亮与关羽、张飞、赵云诸将在荆州,可以说是万无一失的选择,但随着西线战事的展开,刘备为尽快平定蜀地,从荆州将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悉数征调,仅留关羽镇守荆州。如果说这一次征调是迫不得已的话,那么在平蜀之后仍然忽视荆州人手单薄的事实,就不得不引人深思了。
从刘备的角度来考虑,益州相比荆州来说显然更为关键,加上刚刚拿下的益州原本就存在较多的内部矛盾,刘备不得不花更大的精力,投入更多的人手来处理益州事务。从这个角度来分析,荆州所面临的人手与兵力的相对不足是可以理解的,但正因如此,留镇荆州的人便不得不承担起更多的责任,董督荆州的关羽是否有这个能力担当重任,实在是一个很大的疑问?
陈寿评价关羽“刚而自矜”、“善待卒伍而骄於士大夫”,作为与之相识相交甚久的刘备,没有理由不清楚关羽的这些弱点或者说特点。但刘备仍然留关羽镇荆州,究竟看重他哪一点呢?我们不得不质疑,刘备此举有极大的任人唯亲之嫌。大概在刘备看来,只有象关羽这样死忠于自己的人,才能放心地将荆州相托吧。无独有偶,汉中一役后,刘备从跟随自己多年的旧部当中提拔魏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结果一军皆惊。因此,我们不能不怀疑,刘备在用人策略上,存在着用人唯亲的倾向。
一首不慎,满盘皆输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关羽在荆州败师丧土的悲剧,不仅证明了他在能力上不足以独挡一面,也证明了刘备以亲疏任人实乃大错。但倘若追根溯源,这些悲剧的发生,其实早在刘备入蜀之际便留下了隐患。
首先,刘备入蜀时所带将领人选就值得商榷。
诸葛亮与庞统都长期居住荆州,但相比诸葛亮来说,庞统应该对荆州事务更为熟悉,因为他不象诸葛亮那样过着近似隐居的生活,而且他有一个重要的特长,就是“知人”,因此他曾担任过南郡的功曹,主管人事。周瑜死后,庞统送葬至
勇将不怯死以苟免,壮士不毁节以求生 ----罗贯中
吴,尽管他没有被孙权所委用,但与东吴人士多有结识。因此,我们认为,庞统如果留守荆州,或许更有利于荆州的繁荣稳定。但刘备却携庞统入蜀,结果庞统又不幸中箭身亡,导致刘备痛失一臂。其次,平蜀之后刘备必要更替荆州守将,但他却没有任何动作。
与庞统类似的还有黄忠,黄忠本身就是荆州人,又是刘表旧部,还曾在豫章一带与东吴作战,除了名望稍逊之外,其实是留镇荆州的极佳人选。如果说最开始黄忠还不完全具备留镇荆州的资历的话,那么黄忠入蜀之后颇有战功,已经显示出镇守荆州的能力,倘若平蜀之后及时将黄忠遣回荆州,恐怕也会更有利于对东吴的防御。甚至在被迫与东吴以湘水为界分荆州之后,刘备仍然可以让黄忠守荆州,而征调关羽北攻汉中。而刘备之所以不换关羽,除去他对关羽的绝对信任外,亦反衬出他对于黄忠这样的降将仍有较强的防备心理。
后记
刘备在入蜀时对困难估计不足,又不肯用庞统“径袭成都”的上策,当战事展开之后,却又将荆州诸将悉征入蜀,充分暴露出其志大才疏的弱点。纵观刘备用人的气魄,与刘邦、刘秀这样的开国或中兴之主相比,显得太过小器,即使是与同时代的曹操、孙权相比,也有不小的差距。当然,回到正题,刘备推选方员之时,最大的失误便是将荆州托付给关羽,堪称人生一大败笔,当为后来者鉴。
了解更多三国故事,欢迎继续关注三国历史频道更多有关三国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