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卢是三国时期的一匹名马。虽然不及赤兔马那么声名显赫,可的卢的知名度却因为辛弃疾一首词中的“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而大为提高。不过辛弃疾自然不是乱给它吹牛的,的卢马的确有其骄人之处。而其在三国历史中最显眼的一处便是背负刘备跳过阔数丈的檀溪,这一跳便奠定了其三国名马的地位,也使刘备对其更是刮目相看。
这匹马原为刘表手下降将张武所有,后来张武造反,走投无路的刘备正好以同为皇室宗亲的身份与刘表认了亲戚并投靠刘表,这个时候便主动请缨亲征。等到短兵相接,刘备望见张武坐骑“极其雄俊”,大为赞赏赞曰:“此必千里马也”,赵云即时领会了主公的意图,挺枪而出,“不三回合”,便斩将夺马。
等到刘备凯旋归来,刘表看到刘备得了这么雄骏的一匹宝马,也禁不住称赞不已。刘备正愁无一报答刘表,于是欲将此马送给刘表。刘表大喜,骑回城中。不料,刘表谋士蒯越认为此马“眼下有泪槽,额边生白点,名为‘的卢’,骑则妨主。”还说“张武骑此马而亡”就是证明,吓得刘表赶紧找借口还给了刘备,于是这匹战马又跟随了刘备。当刘备谢别刘表,前往新野驻兵时,刘表手下的另一个谋士伊籍对刘备说这马是“的卢”马,乘则妨主,劝刘备不要再骑了。没想刘备对人生十分达观,说一个人死生有命,不是马所能妨碍的,就继续骑着此马。《三国演义》第35回讲隐士徐庶也对刘备说刘备骑的马是“的卢”马,马虽是千里马,但最终必然妨碍主人。徐庶还对刘备说了一个禳解之法:“公意中有仇怨之人,可将此马赐之;待妨过了此人,然后乘之,自然无事。”没想刘备反而批评徐庶不行正道,不肯行之。
后来蔡瑁欲设计谋害刘备,伊籍又向刘备报信,刘备慌忙从酒席中逃走,骑上的卢却是慌不择路来到了檀溪。前是阔越数丈的檀溪后是追兵,刘备在这个时候才想起伊籍的卢妨主的劝告,一边疯狂地抽打着的卢一边大叫:“的卢,的卢!今日妨吾!”那马忽然从水中涌身而起,一越三丈,飞上对岸,完成了的卢最富传奇意义的演出。这之后刘备更加不相信“的卢妨主”的预言了,对这匹救命的宝马无限珍爱,后来出兵入蜀之际因见庞统坐骑老弱,为了显示自己对庞统的重视而将自己珍爱的宝马的卢赠送给了庞统。谁知庞统无福消受,刚骑上的卢便被敌人当作刘备在落凤坡被乱箭射死,从此后的卢马也失去了踪迹。
《三国演义》的这两个回目中,
四白发居西蜀,清名震大邦。忠心如皎月,浩气卷长江。宁可断头死,安能屈膝降?巴州年老将,天下更无双。
写了蒯越、伊籍、徐庶三位士人的相马术,他们都看出刘备所乘的马是妨主的“的卢”马。但刘备和刘表自己却不知道,而赵云、关羽等人也不知道这马是“的卢”马。可见识别“的卢”马有一定的难度,不懂相马术的人无法识别。不过,《三国演义》中的这一情节,不见于三国正史,因此是民间想象的情节,也体现民间说书艺人对刘备正面形象的维护。晋代时,征西大将军庾亮的坐骑也是“的卢”马,《世说新语?德行》中记载庾亮明明知道“的卢”根据传统的相马术是会妨主的,但他还是骑着,并不想嫁娲于人,由此也见其品德高尚。《三国演义》“的卢”故事在说书流传的过程中,可能是受了《世说新语》中关于庾亮“的卢”典故的影响。当然,三个谋士都认为“的卢”马会妨主,其实是传统巫术思维的遗留。伯乐的《相马经》中记载:“马白额入口至齿者,名曰榆雁,一名的卢,奴乘客死,主乘弃市。凶马也。”三位谋士就是依据这一记载下的结论。古人认为这种马妨主,但是这种马确是千里马,宋代辛弃疾《破阵子》一词中说“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说的就是“的卢”马跑得快。
其实关于妨主这一说,有许多都是让人难以相信的。战乱时期弱肉强食,马的主人频繁死亡应该说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特别是名马,人人欲占为己有,于是也就只有靠不断地将马的主人击杀的手段而达到目的了。所以按照这个意义来说,被称为“妨主”的名马却往往是最好的马,正是因为大家的互相争斗才会导致“妨主”的事情发生,而无论怎么说马都是很无辜的。的卢马可以一跃三丈从水中飞起已经足以证明其非凡的能力,就其这一跃就应该将其算在“佑主”马的行列之中了。
欢迎大家继续关注三国历史频道,阅读更多三国故事/历史/人物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