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三国演义》中曹操的聚才之道

2020-12-09 作者:故事大全 阅读:
  三国历史一直都是大家晶晶乐道的话题,今天三国历史频道就给大家来说说三国,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大家讨论

  曹操是《三国演义》中浓墨重彩描绘的反面人物之一,是一个既奸诈又颇具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在戏台上,则是著名的白脸奸臣。

  受《三国演义》尊刘抑曹的

  血染征袍透红甲,当阳谁敢与争锋! 古来冲阵扶幼主,只有常山赵子

影响,长期以来,对曹操贬斥者多,褒奖者少。然而,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手下的人才是最多的。

  文有荀或、荀攸、程昱、郭嘉、刘晔、满宠、吕虔、毛蚧、贾诩、陈登、许攸、徐庶、蒯越、蒋干、杨修、华歆、董昭等,武有乐进、李典、夏候渊、曹仁、曹洪、于禁、典韦、许褚、徐晃、候成、宋宪、魏续、张辽、文聘、高览、庞德等。

  这些文臣武将,为曹操运筹帷幄,南征北战,立下了汗功劳,使得后来的三国鼎立,魏国最强。

  那么,这些人才都是从哪里来的的?曹操是如何招揽到这么多的人才,又是如何使这些人才心甘情愿地为自己贡献才智的呢?

  从《三国演义》中,我们不难看出一些曹操高超的聚才之道。

  曹操手下人才的来源有五种:

  一是竖起招兵招贤旗自动来投的。如起兵初期自愿来投的乐进、李典、夏候渊、曹仁、曹洪等,称雄山东后来投的荀或、荀攸、于禁等。二是人才转荐而拜请聘用的。如程昱、郭嘉、刘晔、满宠、吕虔、毛蚧、典韦等。三是在征服对手的过程中收降的。如原吕布的手下候成、宋宪、魏续、张辽,原袁绍的手下许攸、张邰、高览,原刘表的手下蒯越、文聘等。四是用计收降的,如许褚等。五是挖别人墙角挖来的。如原杨奉的手下徐晃、原孙权的手下华歆等。

  这么多的人

  子龙浑身都是胆也!

才,心甘情愿地聚集在“奸臣”曹操的大旗下,除高官厚禄外,是与曹操高超的聚才之道分不开的。

  笔者认为,曹操的聚才之道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讲五湖四海,唯才是用

  从以上曹操手下人才的来源渠道可以看出:与刘备、孙权集团相比,曹操手下的人才是最杂的。有主动投奔的,有收降的,还有曹操挖别人墙角挖来的;有自己的宗族,有士宦大夫,有山野闲人,还有社会名流。

  对这些人才,曹操都一视同仁,从不厚此薄彼,而是根据他们的特长和才能,分别给予相应的官爵和俸禄,让其承担相应的工作,使得人尽其才。从而凝聚了人心,进而影响和带动了更多的人才为自己服务

  

其次是求才若渴,礼贤下士

  为收降“温酒斩华雄”、对自己产生深刻印象的关羽,曹操不仅答应了其看来十分难以接受的第三个条件,还赠其赤兔马、良宅美屋,厚馈金银珠宝,并在其过五关斩六将之后,仍专门派人持令箭放其一马。使桃园三结义、义薄云天的老二关羽关云长深感其德,虽为义所拘,不能为曹操终生效力。但却为其斩颜良、诛文丑,解了白马之围。又甘冒杀头之罪,在曹操赤壁大败,走投无路之际,在华容道为其网开一面。

  在官渡之战中,曹操方解衣歇息,闻报自己故友,袁绍的谋士许攸私奔到寨,大喜,不及穿履,跣足出迎。携手入帐后,操先拜于地,不因自己是汉相,和许攸以名爵相上下,使许攸深受感动,为其献计烧乌巢粮草,从而使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争取了主动,从而以少胜多,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还有,在赤壁之战中,庞统随蒋干到曹营献连环计时,操闻凤雏先生来,亲自出帐迎入,分宾主坐定,不以坐拥八十三万大军,即将统一天下为傲,虚心向庞统请教。庞统献连环计后,曹操下席而谢,又许庞统如能说降江左豪杰,自己将奏闻天子,封其为三公之列。

  虽曹操兵败赤壁与庞统所献连环计锁战船有很大的干系,但也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不是全部原因。《三国演义》所渲染的还是诸葛亮借东风占的成分多一些。正如一首诗中所提到的“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深深锁二乔”。

  而曹操的礼贤下士、求才若渴,却给凤雏庞统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以致于当周瑜死后,孙权因一时的不喜,决定不用凤雏,鲁肃询问庞统的去向时,庞统开口便道:“吾欲投曹操去也。”后在鲁肃的强烈建议下,才决定去投刘备,告诉鲁肃自己欲投曹操的话是“戏言”。但如果没有曹操当时的礼贤下士,一代名士庞士元又怎会有这样的“戏言”出口。

欢迎大家继续关注三国历史频道,阅读更多三国故事/历史/人物事件!
点击分享: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