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璋和刘备谁才是爱民如子的好主公

2020-12-09 作者:故事大全 阅读:
  三国历史一直都是大家晶晶乐道的话题,今天三国历史频道就给大家来说说三国,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大家讨论

  若问及谁是《三国演义》里最亲民爱民、最讲仁义忠信的领袖,人们肯定首先会想到刘备

  这方面他有许多“先进模范事迹”。当安喜县公安局长(县尉)时,名声不错:“与民秋毫无犯,民皆感化”。主政新野时,“军民皆喜,政治一新”。在新野失陷,向南长征时,老百姓都愿跟他一起走;而且,看到老百姓为他受苦,还心疼得要投江自尽。虽然自己苦于没有地盘,却三次拒绝接手陶谦的徐州,一次拒绝接手刘表的荆州,又多次拒绝部下关于杀死刘璋夺取西川的怂恿……。进川之后,他还公布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戒令,感动得老百姓扶老携幼到路边参观,还有人对着他烧香磕头。正如老百姓所传唱的:“谁不夸咱刘使君好啊,?儿呦,?儿呦!”

  也不是没人表达过不同意见。刘备来投刘表时,刘表的小舅子蔡瑁就联系刘备“先从吕布、后事曹操、近投袁绍”,都不能与主人长期友好相处的表现,怀疑其为人。刘璋欲迎刘备入川时,刘璋的参谋人员王累也列举刘备“先事曹操,便思谋害;后从孙权,便夺荆州”的履历,判断他心术不好,不能相处。

  历史上真正的刘备到底什么样,我们没见过;他心里到底怎么想的,我们也无从得知。既然是说《

  延大笑曰:“杨仪匹夫听着!若孔明在日,吾尚惧他三分;他今已亡,天下谁敢敌我?休道连叫三声,便叫三万声,亦有何难!”遂提刀按辔,于上大叫曰:“谁敢杀我?”一声未毕,脑后一人厉声而应曰:“吾敢杀汝!”手起刀落,斩魏延于马下。

三国演义》,我们就按这部小说的描写来判断。

  刘备一生追求的最高目标是什么?是为天下百姓谋幸福吗?或者,是为匡扶汉室吗?都不是。他从小立志追求并终身为之奋斗的事业,就是自己做皇上。小说第一回透露了玄德公的秘密:他小时候,有一次和村里小伙伴在大树底下做游戏。那大树长的像是皇上所乘的车盖,他就说:“我当了皇上,就用这样的车盖!”可惜直到二十八岁还看不到希望。黄巾起义天下大乱,机会终于来了。刘焉,也就是刘璋的亲爹,要招兵。刘备报名参加,还纠集了两个亡命之徒为死党。哥仨这么好的关系,按说该互相说实话了吧,可他们结拜的时候还是打着“上报国家,下安黎庶”的幌子。也是,这样好号召人啊!为了达到目的,刘备一直告诫自己:克制再克制!他有“汉室宗亲”一张王牌,但仅凭这个不够,天下姓刘的多着呢,真正的宗亲也多着呢。那么,他看中了一点,就是,当世的军阀都不把百姓放在心上,而民心向背是成败的关键。

  刘备名声好,受百姓拥戴,凭的是什么?在安喜任县公安局长时,百姓感激他,是因他“秋毫无犯”,也就是没有“吃拿卡要”。在平原任县委书记(县令)时,则“颇有钱粮军马,重整旧日气象”,也就是发展了自己的实力。那么“钱粮军马”怎么来的呢?也许是搞“军民大生产”运动,也许是打土豪,也许是大家平摊。小说没介绍安喜和平原县的GDP增长了没有,百姓人均收入增长了没有,他修了几个桥铺了几个路。估计也就是社会治安比较好而已。那时的百姓容易知足啊,不随便杀人打人就是好官;哪位官如果能给他们个好脸色、甚至看到他们受苦自己也陪着流泪,那就更令人感激涕零,以生命相许了!

  好名声一传出去,就是品牌。这不,刘备应邀来救徐州,被留在小沛;陶谦一死,徐州的百姓就不让他走了——不知从哪来了一小撮群众,挤在府衙前面,哭着闹着要把他留下管理徐州。刘备也就借坡下驴,留下了。没有经过掌实权的国务院总理曹操授意,也没经名义上的国家主席刘协任命,单凭这群徐州百姓一哭闹,他还就当了徐州牧!真有点“民主”的意思呢。

  平原的百姓就顾不了了,爱咋咋地吧。徐州比平原大啊。

  对刘备来说,“百姓”或“民”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刘备再能克制、再能隐忍、再善于掩饰

  出人头地建奇功

自己,总有偶尔放松露马脚的时候,有时情急之下也会道出本意。刘备表面最谦恭,其实骨子里他谁都瞧不起。在全书中他有两次酒后失态失言。

  一次是在荆州与刘表喝酒,喝得高兴谈得兴奋了,刘备大耳朵垂子都红了。刘表提到曹操和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的事,刘备脱口而出:“要是给我个地盘,天下这些占茅坑不拉屎的庸碌家伙们,都不算什么,全他娘让我给收拾了!”刘表一听,一下子不说话了,心里想:他说的庸碌家伙也包括我吧?刘备马上意识到失口了。两人相对沉默的那两分钟,他觉得真比两年还难捱,赶紧假装喝醉溜了。

欢迎大家继续关注三国历史频道,阅读更多三国故事/历史/人物事件!
点击分享: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