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宫与田畴的悲喜人生

2020-12-09 作者:故事大全 阅读:
  三国历史一直都是大家晶晶乐道的话题,今天三国历史频道就给大家来说说三国,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大家讨论

  《三国演义》中的次要人物享有很高知名度的莫过于陈宫了。“听他言,吓得我,心惊胆怕。回转身,自埋怨,我自己做差……”一曲“捉放曹”,脍炙人口,言派老生那悠扬宛转的唱段,打动过多少人的心弦,引发过多少感喟与叹息啊!是啊,作为一个有肝胆、有谋略的豪杰之士,乱世风云之中,他本来是应该有所作为的。可后来怎么竟殒首白门楼,成了吕布的殉葬品了呢?他太令人同情了,又太令人惋惜了。

  陈宫,字公台,本为中牟县令,曹操谋刺董卓未遂匿名逃跑,经过中牟时被县吏捉获。当时董卓炎势薰天,这本来是邀功请赏、飞黄腾达的难得机会,可是陈宫不仅没有利用这一千金难买的时机,他不仅放了“朝廷要犯”,而且弃官不做,跟犯人一起逃走了。这是何等肝胆!何等的识见啊!

  陈宫与曹操间行东归,途经陈留吕伯奢处,吕为曹操父执,,杀鸡为黍,热情招待。曹操惊弓之鸟,性复多疑,吕伯奢去打酒,他怀疑其去告密,仓卒间杀了吕家八

  人情势利古犹今,谁是英雄是白身?

口,后见厨下在杀猪,才知是误会。曹陈二人逃离途中遇到骑驴沽酒归来的吕老丈,吕问贤侄为何匆匆离去,连饭也不吃?曹操说,你后面谁来了?吕一回头,又被曹操一剑斩于驴下。刚才是误会,身处乱世,情有可原,现在已经知道了,为什么又把热情待己的父执杀害了呢?--这回陈宫有意见了。他质问曹操,想不到曹操回答得更出人意外:“斩草要除根,不杀他不要回去报告吗?我这人做事,宁愿我对不起别人,不能让人对不起我!”——“宁我负人,勿人负我!”奸雄以自白的方式道出了自己的心声,它概括了古今剥削阶级极端自私自利的人生哲学!难怪一出“捉放曹”久演不衰!

陈宫捉放曹在演义中的记载

  本来以为自己遇到了一个拯国济民大仁大义的英雄,故弃官相从;谁料?面对的竟是一个奸险谲诈的野心家!陈宫太失望了。把这一奸雄除掉吧?一想,又何必走到另一极端呢。经过激烈痛苦的思想斗争,陈宫乘夜不辞而别了。

  这就是“捉放曹”故事。从此,人们把批判和鞭挞给了曹操,而把同情和惋惜给了陈宫。

  这是小说家虚构的故事,曹操经过中牟见执又被放历史上确有其事,但都不是陈宫,陈宫也没做过中年县令。杀吕伯奢全家倒真有其事,但其经过和责任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如今家喻户晓“捉放曹”,则是小说家移花接木、巧于缝合,经过艺术典型化创造的结果。结果它以假乱真,千百年来反倒“假作真时真亦假”了。

  “捉放曹”是“命运”的悲剧,不是性格的悲剧,识人要有个过程,曹操的为人由不得他,他的悲剧在后来——弃曹之后,他跟随了吕布。

  吕布虽然勇猛过人,但却是不讲信义、轻于去就、反复无常虽有勇而无谋的小人,而莫名其妙,陈宫竟成了吕布的谋主,即军师或参谋长。

  陈宫加入吕布集团之后,以曹操和刘备作为主要对手,取兖州,战濮阳,直到下邳城鏖兵他与吕布同时被擒彻底失败,他为吕布出了许多高明的主意,大半未被吕采纳,或虽采纳而未奏效,落得个落在曹操手内身首异处的下场。

  陈宫被擒后,面对胜利者,他说:“汝心术不正,吾故弃汝!”曹操问他:“吾心不正,公又奈何独事吕布?”他回答说:“布虽无谋,不似你诡诈奸险。”虽然审问是咄咄逼人,然曹操对他颇有留恋之意。而陈宫则“径步下楼,左右牵之不住,操起身泣而送之,宫并不回顾。”曹操下令送其老母妻子回许都养老,怠慢者斩,陈宫也不开口,引颈就刑。陈宫死得倒是刚烈,不过他抛弃曹操却选择与曹操绝对不能并论的吕布,实在是毫无道理。打离开曹操之后,他似乎就负着一股气,其后的选择似乎是出自意气,加之小说作者有强烈的贬曹倾向,故把过多的同情给了陈宫。其实,陈宫的立身选择实在是不足为训的。

  曹操即使可说是“心术不正”,然而毕竟是英雄;吕布反复无常,“有奶便是娘”,嫉恶如仇的张翼德便骂他是“三姓家奴”,他纯粹是小人。

欢迎大家继续关注三国历史频道,阅读更多三国故事/历史/人物事件!
点击分享: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