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曹操在哪写的?
关于曹操《观沧海》中所说“东临碣石”之“碣石”的地址,有许多说法。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毛泽东诗词选》注:“今河北省昌黎县境,北戴河以西。”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毛泽东诗词集》改注为:“据近年来考证发现,碣石在今辽宁省绥中县西南的海边,西距山海关约三十里”。这一改注,引起了一些学者及毛泽东诗词研究者的质疑。看来,弄清碣石的精确地址很有必要。笔者从历史上对碣石山的许多记载以及曹操当年北征乌丸(也叫乌桓)的行军道路考证推断,《毛泽东诗词选》所注更为合理。
《观沧海》这首古体诗是诗人曹操在碣石山爬山望海时,用饱蘸浪漫主义热情的大笔,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绚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宏伟绚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雄壮,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襟全国的进取精神,今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观沧海全文吧。
观沧海原文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观沧海白话译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欣赏那苍莽的海。
海水多么宽广浩荡,山岛高高地耸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非常茂盛,
秋风吹动树木宣布苍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波浪。
银河星光灿烂,如同是从这众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快乐,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心里的志趣。
曹操简介
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亳州人。东汉末年闻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年代魏国的奠基人。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情自己的政治志向,并反映汉末人民的磨难日子,气势宏伟,慷慨悲惨;散文亦清峻整洁,敞开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名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点评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一起曹操也拿手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曹操在中国的影视剧形象中多以"奸雄“出现,但在历史上其实是一个颇有作为的帝王,毛泽东曾说“我的心与曹操是相通的”。
曹操写观沧海背景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尚和袁熙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爬山观海,面临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绚丽的诗歌。
观沧海鉴赏
这首诗是曹操北征乌桓成功出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诗人借大海的宏伟绚丽现象,体现了开阔的胸襟,抒情了一致华夏建功立业的志向。
曹操这首《步出夏门行·观沧海》精确生动地描绘出海洋的形象,单纯而又丰满,丰富而不琐细,如同一幅粗线条的炭笔画一样。特别可贵的是,这首诗不仅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一起也赋予它以性情。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既体现了大海,也体现了诗人自己。诗人不满足于对海洋做形似的摹拟,而是经过形象,力求体现海洋那种孕大含深、动荡不安的性情。海,本来是没有生命的,然而在诗人笔下却具有了性情。这样才更实在、更深刻地反映了大海的相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