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七年战争的简介及其影响

2020-12-09 作者:故事大全 阅读:
  

  1756~1763年的“七年战争”,是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即英国—普鲁士同盟与法国—奥地利—俄国同盟之间,为争夺殖民地和霸权而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

  七年战争前夕,欧洲各大国之间的关系正酝酿着新的大变动,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其中对全局起决定作用的首先是英法矛盾。其次是普奥矛盾和俄普矛盾。

  在欧洲各派力量的分化组合行将完成之际,普王弗里德里希二世判断战争已不可避免,从普鲁士所处战略地位考虑,与其等待敌人进攻,不如趁敌人尚未完全准备就绪之机,先发制人,于1756年8月底亲率9.5万人的军队对萨克森发动突然袭击,七年战争由此爆发。

  在普军预有准备的军事行动面前,萨克森军很快陷入包围,被迫投降,首府德累斯顿随即被普军占领。在普军对萨克森军形成包围时,奥地利派出一支军队火速增 援,双方在埃格尔河和易北河会合处的洛沃西采遭遇。交战结果,奥军未能突破普军防御,1756年的战局以普军的胜利告终。

  1757年 初,弗里德里,希二世进军波希米亚。5月6日,普军向布拉格发起进攻,奥军被迫退守城内。为解布拉格之围,奥军一部向布拉格开进,普军亦派一部迎击。两军 在科林附近遭遇激战,普军失利,随后解除了布拉格之围,退回萨克森。此间,法军分两路在西线展开了军事行动。两军于11月间举行罗斯巴赫会战,法军大败。 当年,俄军亦于5月间开始向战场调动军队。夏季,乘奥、法军对普军兵力的牵制,进军东普鲁士,期间两军展开大耶格尔斯多夫之战。普军先占优势,但俄军后又 反败为胜。普军于12月间举行全年度的最后一次大会战洛依滕会战,取得全胜。

  1758年,反普同盟诸国总兵力进一步增加,但由于战略 指导上缺乏全局观念,作战行动不协调的情况严重存在。普军趁敌方观望之机,由洛依滕长驱直下奥地利领地摩拉维亚,普俄两军于8月25日在屈斯特林城附近的 措恩多夫村展开血战,打成平手。普军在休整期间,于10月间遭到奥军突然袭击,伤亡惨重。

  1759年的战争又以俄军的西进为前奏。普军于7月间在法兰克福东南截住俄军,但战败。8月,俄奥两军在法兰克福会师。为防俄奥联军进攻柏林,普军集结兵力再次前往阻截,双方展开了著名的库纳斯多夫会战,结果普军失败。

  1760年,俄奥联军在战略上产生分歧。俄军主张攻打柏林,而奥军则急欲夺取西里西亚,于是两军又各自为战。10月问,俄军乘奥军与普军周旋之机,曾一 度偷袭柏林得手,后在普军主力回救时放弃。普军在解除柏林危急后,调头迎战奥军,双方在萨克森境内举行托尔高会战,普军勉强取胜,从而度过了艰难的 1760年。

  1761年下半年,俄军主力南下同奥军会合,帮助奥军在西里西亚取得一系列胜利,使普军在全战线的防御岌岌可危。为攻克柏林,俄军另一部在鲁缅采夫将军指挥下开始围攻柏林的门户科尔贝格。当年12月,科尔贝格失陷。

  彼得三世继位后,俄国立即退出战争,将所占土地归还普鲁士,并转向同普鲁士结盟。

  在欧洲大陆以外,战争主要表现为英国和法国在海上和各殖民地的争夺;战争初期,英国在战略上侧重于以海军同法国海军在海上交战。英国还以殖民军队为主力,在海军的支援下,同法国殖民军在印度和菲律宾等地展开角逐,最终完全控制了这些地区。

  以俄国退出战争为标志,七年战争进入了尾声。由于英国在海外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普鲁士又重新夺回了西里西亚,加之各国已被战争拖得筋疲力尽,七年战争的 结局基本已经形成。基于这一情况,交战各国相互间签订了一系列停战和约。1763年2月15日,以普鲁士为一方,奥地利和萨克森为另一方,签订了结束七年 战争的《胡贝尔图斯堡和约》。

点击分享: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