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事地理的角度看,中国的地理格局就像一个不规则的围棋盘。在这个不规则的围棋盘上,关中、河北、东南和四川是其四角,山西、山东、湖北和汉中是其四边,中原为其中央腹地。
华夏民族传统的疆域在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地带,禹贡九州图里,将天下分为九个州,豫州居中,就是这种棋盘布局。
关中在中国棋盘式地理格局中,处于西北角位置。关中腹地为渭河、泾河、洛河及其支流形成的冲积平原,号称“八百里秦川”。
山川环抱,可以作为险阻,是为关中战略上的优势;农业发达,可以储粮养兵,是为关中经济上的优势;人烟稠密,民尚耕战,是为关中地位的社会基础。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夫作事者,必于东南,收功实者,常于西北。”
因此,西周,秦,西汉,唐选择关中作为首都。
关中四周有函谷关、武关、散关和萧关四座关口。这四座关口控制着关中地区几个主要方向的出入通道。
关中向东到中原称为崤函古道,函谷关和潼关分别位于崤函古道的东端和西端,这是关中最重要的关隘。武关是关中东南门户,连接河南南阳;散关是关中联系四川的门户;萧关是关中西北方向的门户。
除了四塞,还有一处渡口,亦为出入关中的重要通道,这就是蒲津。这里是自山西进入关中的跳板,也是自关中进入山西的桥头堡。
控制关中,扩展一步,武关方向当进取南阳盆地,蒲坂方向当进取晋西南之地,散关方向当进取汉中,萧关方向当控制陇西,潼关方向,当进取河南三川河谷,尽控崤函之险。
长安没落,有几方面原因:
首先,关中生态环境逐渐恶化
春秋战国时期,黄土高原的森林覆盖率高达53%,《史记》曾记述了周天子在陇东的森林草原上追逐鹿群。汉代森林覆盖率降至42%,唐代营建宫室,森林覆盖率再降至32%。森林覆盖率降低,导致环境也逐渐恶化。
其次,首都的人口增加
《诗经·周颂》记载,周朝首都镐京人口大约在5万到8万左右。
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汉书·地理志》记载长安人口大约为30万人。
唐大历九年(公元774年),长安人口约在70-75万之间。这是古代长安人口的顶峰。
隋唐时期都城人口增加,平常生活用的木材都供应紧张,粮食关中平原更是已经难以自给,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来运粮供应长安。在唐朝,长安城的粮食更是供应不足,黄河三峡天险阻碍了粮食运输。遇到灾害年份,皇帝多次带着大臣去洛阳解决吃饭问题。
综合以上两条,生态恶化导致农业供给能力降低,而社会发展又导致了都城人口增加,隋唐时期这一矛盾日益突出,长安城粮食供应成了国家的极大负担,长安已经不适合再担任首都。
唐末乱世以后,中国的经济中心东移,洛阳一如既往成为中心城市,而连接大运河的汴梁也占了地利之便,成为了北宋的都城。北宋时期汴梁为都城,洛阳为经济文化中心。
金灭北宋以后,游牧民族从气候和靠近祖居地考虑,将首都定在北京,元明清延续至今。
而曾经的帝王之都长安从唐以后就成为了废都。
更多唐朝历史知识欢迎继续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