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乾盛世——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笑话?

2020-12-09 作者:故事大全 阅读:
  清朝都有哪些故事呢?清朝历史频道带大家一起看看康乾盛世——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笑话?

  是谁开创了这个所谓的“盛世”?

  西方列强开始沐浴工业文明的第一缕阳光时,“康乾盛世”的多项工商业重要指标竟然没恢复到明末晚期的水平。

  这个“盛世”中人们吃得最多的是蕃薯,所以该时代又被冠以绰号“蕃薯盛世”。

  乾隆年间来到“大清国” 的英国人戛尔尼记载说“遍地都是惊人的贫困!”、“我们扔掉的垃圾都被人抢着吃”??这似乎与马可波罗、利马窦关于中国是一个人间天堂的记载大相径庭。毫无疑问这位名叫马戛尔尼的英国人眼中这个“盛世”是一个“垃圾盛世”。马戛尔尼以其特有的海洋文明的眼光察觉到“当我们每天都艺术和科学领域前进时,他们实际上变成半野蛮人。”而是马戛尔尼的记载使得英国拥有了“这艘破烂不堪的豪华大船上英国人可以获取不小利益”的野心。

  我们至今仍痛斥“帝国义的侵略”但殊不知帝国义并不是天生就敢侵略中国的是这个“盛世”的“盛况”帝国义的先行者们心目中刻下的深深的烙印那就是“轻而易举地宰了他你就能获得利益!”

  ……这是一出时间长达268年的悲剧。

  (一)简介

  所谓的“康乾盛世”起于康熙二丨十年(1681年)平定三藩之乱止于嘉庆元年(1796年)川陕楚白莲教qiyi爆发持续时间长达115年。有些中国历史学家们将“康乾盛世”称为辉煌是因为他们觉得它政治、经济、文化诸多方面将中国传统社会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创造了中国历史的奇迹。他们认为国家统一的最终完成社会经济的高度繁荣学术文化的集大成趋势是“康乾盛世”最显著的历史特征

  然而事实如何呢?如果把“康乾盛世”和三代以降号称盛世的其他各个时期相比较就会发现无论是繁荣的质上还是量上它都远逊前代具有历史上罕见的全面颓废崩溃之势!

  (二)康乾盛世的工业

  棉桑经济作物只准种“不可以种植五谷之处”。粮食以外的作物尚且要禁何况工商。满清皇帝认为“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则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多次表示“招商开厂……断不可行”“矿厂除严禁之外无二议也”

  但是所谓的康乾盛世是个什么情况呢

  1.古人的记载

  明末清初平民思想家唐甄康熙四十年的盛世是这样概括中国社会经济状况的

  (根据日本学者研究,康熙中期是康乾盛世中人均GDP最高的时期,从以后人口压力下,中国的人均GDP开始一路下滑)清兴五十余年矣。四海之内日益贫困农空、工空、市空、仕空。谷贱而艰于食布帛贱而艰于衣舟转市集而货折赀居官者去官而无以为家是四空也。

  金钱所以通有无也。中产之家尝旬月不观一金不见缗钱无以通之。故农民冻馁百货皆死丰年如凶良贾无筹。行于都市列肆琨耀冠服华腆入其家室朝则熄无烟寒则蜷体不申。吴中之民多鬻男女于远方男之美为优恶者为奴。女之美为妾恶者为婢遍满海内矣。

  2.西人的回忆

  明末西方传教士还赞扬中国物产极为丰富,物质生产能力远胜欧洲,声称“大明人”是“衣饰华美,风度翩翩”而英国特使马戛尔尼乾隆时期的出使日记中却说“自从北方或满洲征服以来至少过去150年里没有改善没有前进或者更确切地说反而倒退了;当我们每天都艺术和科学领域前进时他们实际上变成半野蛮人”。〔许涤新、吴承明《中国ziben义萌芽》(人民出社1985年第四章第一节。〕马戛尔尼眼中的康乾盛世是这样的……“遍地都是惊人的贫困”、“人们衣善褴褛甚至裸体”、“象叫花子一样破破烂烂的军队”、“我们扔掉的垃圾都被人抢着吃”。

  山阴产好铁,清朝政丨府就向山阴的冶铁户征铁,征收数量不断增加。雍时征25万斤乾隆时增加到5万斤嘉庆时又增加到20万斤。征铁给的铁价、脚费不到市价的1/6,接近于掠夺!潞安府是当时北方最大的丝织业中心潞绸精美被满清列为贡品每年派造的数量大大超过机户的承受力。明朝盛时潞安府有机织13万多张明朝派造3000匹。经过明末战乱清代仅剩织机300张居然还是派造3000匹致使“机户支价赔累荡产破家”逃亡的不少但满清朝廷并不因放弃派造直到机户完全逃光潞绸历史上消逝才算停止。

  松江棉纺织业的发展使松江成为明朝政丨府财政收入的要来源地“苏松财赋半天下”苏州、松江两府的田赋位居全国榜首其上缴中央的钱粮总额超过了浙江全省。当时松江的面积是苏州的十分之三而赋税额却是苏州的一半因明代松江的赋税额为全国最高。然而松江的棉纺织业到清代开始退步叶梦珠《阅世编》中说明朝“标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计多或数十万计少亦以万计”而到了清朝“标客巨商罕至近来多者所挟不过万金少者或二三千金利亦微矣。”令"闻开矿之事甚无益于地方嗣后有开采者悉不准行"。对于不能封闭的冶铁厂则抽十分之二的重税。到乾隆时全国合法的铁矿厂只有九十三处了。

  第一个对康乾盛世提出质疑的人大概是鲁迅。他看了外国人的一些记载,怀疑康乾盛世完全是文字狱吹出来的康乾盛世的工业总产量其实不及明末万历年间。

  大家都知道宋朝工商业极为发达,而明朝则有进一步发展,铁产量为北宋的两倍半,棉布取代麻布成为纺织品的流产品无论是铁,造船,建筑重工业,还是丝绸,棉布,瓷器轻工业,世界都是遥遥领先,工业产量占全世界的2/3以上,比农业产量全世界的比例还要高得多,而康乾盛世虽然人口数倍于明朝,然而铁和布匹这两项指标性的工业产品的总产量却始终未能恢复到明末的水平。到1840年康乾盛世结束不久,中国工业产量仅为全世界的6\%无论是总产量还是全世界的比例,都不及200年前的明末。无论是繁荣的质上还是量上“康乾盛世”都远逊明代具有历史上罕见的全面颓废崩溃之势。

  (三)“康乾盛世”的农业

  农业种植方法的进步使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广东部分地区收获早稻以后又插晚稻;收获晚稻以后再种油菜或甘薯一年三熟。江西土薄早稻收获以后不能续种晚稻就种荞麦一年两熟。由于南方多熟种植的推广每年可增产粮食60多亿公斤。

  清朝时专门从事蔬菜生产的农民增多了。北京郊区的菜农利用“火室”、“地窖”设备冬季栽培韭黄、黄瓜新鲜蔬菜拿到市场上出卖。乾隆年间原来不种棉花的河北一些地区栽培棉花的占十之八丨九。清朝前其甘蔗种植遍及东南沿海各省。广东一些地方种植的甘蔗往往上千顷连成一片远远望去像芦苇一样。

  清朝时期人口的大量增加要原因是美洲植物玉米、番薯、马铃薯的推广。玉米、番薯、马铃薯多种农作物从明代就自美洲经南洋输入。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详细记述了番薯的种植、贮藏、加工法。讲到番薯育苗越冬、剪茎分种、扦插、窖藏干藏技术是最早系统介绍番薯种植法的著作。后清人陈世元撰《金薯传习录》记述了冷床育苗包世臣《齐民四术》中记述了翻蔓技术番薯种植技术逐渐完善。但是番薯高产作物也有其弱点营养低且单一、味道差可深加工的价值少。作为一时的救急尚可长期为食必然导致人的营养不良“面如菜色”身体素质大幅下降也必然影响人的常智力发育。经过清初到中叶100多年的兴旺蓬勃“番薯盛世”也就终于走到了尽头。

  (四)“康乾盛世”的疆域

  国家统一中国历史上是至高无上的基本原则。然而与唐、元几代不同清代统一问题尤其是边疆少数民族地方政权和中原地区中央政丨府的关系问题长期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像北方游牧民族自准格尔葛尔丹一统漠西即中亚一带建立相对统一的政权组织与中原地区相抗衡。康熙有过不彻底的短暂的大统一但不久即被分裂继之而起的雍又对新疆出现的分裂苗头不加重视。只是到了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以统?新疆为标志才勉强恢复了前几代的疆域所谓的“康乾盛世”从达到了繁荣的顶峰即所谓“鼎盛”、“全盛”时期。学者王鸣盛《平定准噶尔赋》赞扬清廷“天祚神圣六合雍和;中外?福寰宇一家。文轨齐于要荒声教讫于幽遐”即是对这种表面繁荣景象的歌颂。然而为了这所谓的“鼎盛”康雍乾三代却付出了极高的代价甚至弄到康熙驾崩时整个国库只剩下50万两白银的尴尬境地。这就是康熙时代庞大而又低效的军队和频繁的愚蠢的战争带来的后果。而号称“十全武功”的乾隆其后期更是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财政黑洞。

  (五)“康乾盛世”的人口

  康乾时期之所以能以盛世得名很大程度是因为这个时期番薯高产作物的推广养活了大量的人口创造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奇迹然而事实上它造成了前所未有的人口丨爆炸(盛世时期中国人口从1亿增至3亿)这就给后来的工业化埋下了祸根使得中国后来的工业化时期人口失去了增长的空间从而严重制约了工业化进程。(传统的早期工业化必然导致人口增加。

  (六)“康乾盛世”的文化氛围

  学术文化的凋敝是康乾时期中国文化的显著趋势。学术任何时都是客观社会生活精神领域的集中体现。与表面“繁荣”的社会形势不同的是康乾时期的学术文化表现出与盛世不协调的凋敝气象。明末发达的哲学一夜之间似乎消失了传统儒学的人文关怀也消失得无影无踪。而以考经证史为重要特色的考据学兴起推动着学术向着无聊的方向发展。考据学对清代学术的败坏不但表现为它彻底断送了古代哲学的发展也表现为它促使知识界彻底地进入了“考古期”。满清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制造了几百起的文字狱(连“清风明月”四字都可以导致文字狱想象力倒是很丰富还将百万以上的知识分子流徙到穷山恶水的满洲。康乾对文人的极端摧残焉能不导致文化的凋敝?于是乎八股与考据得以茁壮成长。

  (七)“康乾盛世”的吏制

  1.悲剧之源——“盛世”表象下的危机

  所谓康乾盛世其实是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时代。这种悲剧色彩从两个方面可以清楚看出一是从18世纪末年以后社会危机不断爆发昔日表面上繁荣一时的清朝社会很快陷入萧条冷落的“中衰”之中民众反抗不断自然灾害频仍官僚腐败盛行政丨府府库空虚财政困难“国与民皆患贫奸伪日滋祸乱相继士习益漓民心益竞其由来也甚渐其消息也甚微”乾隆人孜孜以求的“持盈保泰”随之成为泡影;二是中国传统社会繁荣表象中中国落后于西文世界发展水平成为定局控落后挨打的悲惨命运实际上是康乾盛世时期最终铸定的。导致清朝盛衰之变的原因很多但最直接的原因却只有一个那就是清朝统治者无能也不可能处理好关系到清代社会发展前途与命运的三个关键问题一是政治腐败二是制度落后三是对外关系。

  2.腐败愈演愈烈

  政风好坏从来都关系到朝代兴亡盛衰隆替。清朝统治者对政风一直不大重视很少真心想法保持官僚队伍的廉洁与勤政。康熙时代企图通过皇帝亲作表率宣传理学说教提高统治阶层的道德素质。雍则一方面妄图通过养廉银减轻腐败另一方面采取严刑酷法惩治贪官污吏。这些措施当时都收到了极差的效果。康熙乾隆不过是一些把中国拖入落后深渊的历史罪人一些最可耻的跳梁小丑而已。劳民伤财象蝗一样搜刮百姓供自己寻欢作乐的下江南他们到是来了一次又一次每次都如蝗虫一般将沿途百姓的民脂民膏吸剥干净。

  康熙时代宰相明珠索额图所贪污钱财远超号称明朝最大贪官的宰相严嵩数十倍!而康熙却几十年来对他们的行为视而不见。雍时代即使表面的高压下由贪污导致的考场舞弊事丨件依然层出不穷。到乾隆中叶以后局势更加混乱官僚队伍的腐败一发不可收拾“大抵为官长者廉耻都丧货利是趋”不但中下级官员纷纷贪污受贿而且像大学士和申这样位至“宰辅”深受皇帝信重的高级官僚也营私舞弊贪赃枉法且贪污之巨大可谓空前绝后。尽管乾隆有时也厉行惩处诛杀不少贪官(其中包括不少总督、巡抚高级官僚但收效甚微“诛殛愈众而贪风愈甚或且惴惴惧罹法网惟益图攘夺”刻剥多行贿赂隐为自全之计“。乾隆时期政治腐败愈演愈烈除了专制独裁政体自身的局限外还和皇帝本人纵情享乐以及朝廷不能根据形势需要及时调整政丨府与官僚利益分配关系有关。外清廷惩贪宽严脱节司法部门不能秉公执法也大大加重了腐败的程度。

  腐败必然导致灭丨亡。中国历史上引发盛衰之变导致社会动荡的根本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政治腐败而不可能是一些人所鼓吹的政治异己的煽动和策划或严重的自然灾害。原因很简单如果普通百姓能安居乐业那么少数人的煽动不可能使他们轻率地抛弃家产铤而走险;如果统治者仍具有清醒的头脑官僚队伍仍保持着严密的组织性和行政效力那么它更不会严重的自然灾害面前.消极救灾以致自然灾害“趋饥民为盗贼”。因而繁荣能维持多久统治能否长期保持稳定关键取决于政权自身的状况。

  (八)“康乾盛世”的政治制度

  合理的上层建筑是社会协调发展的保障。而满清统治中原实际上是一种制度上的倒退。农奴制的残余随处可见“圈地运动”更是严重破坏了生产力。军机处的设立使得帝王独裁统治更具操作性严重地加强了君权。民族歧视下的官僚制度使得一大批无德无能得满蒙官僚长期窃居高位。“摊丁入亩”的税制改革牢牢地将农民固定贫瘠的土地上无疑于扼杀了任何工业革命的苗头。科举本来是文明的一大产物可是到了康乾时代科举却只剩下八股文这么一个空壳。(虽然八股文并非源自康乾但是康乾时代变得空洞化却是无疑的。不合理的科举制度导致了更加不合理的官僚体系。满清的军制更是可怜虽然吃过高科技武器的大亏(太祖皇帝死于大明的红夷大炮却还是不开窍盲目坚持“骑射为本”。抛弃火器而抱着冷兵器不放以至于200年后火器水平还赶不上200年前的明军。(太平军破武昌后挖出200年前明朝所造大炮竟然打得清军大败。由可见所谓的康乾盛世其实顶多不过封建社会的最后一次回光反照。

  (九)“康乾盛世”的残酷统治

  沿海迁界

  沿海迁界大部分的历史书都是不谈的即便谈到了也多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仿佛是无足轻重无关大雅。然而个人以为沿海迁界这个事丨件的重大性是被严重低估的低估其残暴程度骇人听闻程度对历史影响程度都是空前绝后的它不仅是中国历史一个重大事丨件世界历史上也绝对能算的上一个重大事丨件。

  究竟什么是沿海迁界呢?简单来说它就是长达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让中国从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国家之一变成了一个内陆国家。具体点满清政丨府划定一个濒海范围(从濒海三十里左右到濒海四十里、五十里、乃至到二三百里不设立界碑乃至修建界墙强制处这个范围内的沿海居民迁移有敢不迁移的杀无赦有敢越界的也杀无赦。总之让距离海边三十里到二三百里不的整个中国沿海地区成为一个无人区。这期间如果清廷统治者觉得迁海的距离太近还会继续下令迁的更远一点他们对海洋的恐惧已经到了病态的程度。

  沿海迁界的过程是怎么进行的呢?是不是象现的移民那样先安置好移民的落脚给予适当的资金补偿然后再一步步把居民迁移出去?不是的!沿海迁界的过程许其说是移民不如说是一次空前绝后的屠丨杀和掠夺。

  按照当时人的记载“勒期仅三日远者未及知近者知而未信。逾二日逐骑即至一时跄踉富人尽弃其赀贫人夫荷釜妻襁儿携斗米挟束稿望门依栖。起江浙抵闽粤数千里沃壤捐作蓬蒿土著尽流移。”翻成白话就是限期三天迁移距离远的人根本来不及知道消息距离近的人就算知道了消息也不相信。过了两天军队骑兵就到于是富人全部抛弃自己财富贫穷的人拿着锅子带着妻子儿女全部流离失所从江浙到广东福建沿海数千里肥沃的土壤全部变成了荒野蓬蒿。可以想象就算现代的人从筹划搬家到实施具体运作准备也绝对不是三天里就能完成。然而当时中国的沿海居民就是这样没有任何预兆准备的情况下清廷统治者的淫丨威逼迫下迁离故土凄惨悲苦的情状不问可知。

  当时人的描述是“令下即日挈妻负子载道路处其居室放火焚烧片石不留。民死过半枕藉道涂。即一二能至内地者俱无儋石之粮饿殍已目前。……”也就是迁的时沿海居民就死了超过一半剩下百分之二十不到的人就算能够到内地离饿死也不远了。

  这就是萎大的“康乾盛世”!如果这也叫盛世的话,那我估计当年黑死病席卷欧洲的时期也能叫盛世了!

了解更多清朝历史故事欢迎继续阅读本网站哦。
点击分享: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