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年,
甲午中日战争
爆发,由于日本是蓄谋已久,而清朝仓皇迎战,最后以清政府的落败而告终,对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那么,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有哪些呢?第一,大大加深了半殖民地化程度和民族危机。
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政府战败告终,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台湾等地的割让,使中国领土主权遭到严重破坏,同时也刺激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中华民族遇到了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
巨额赔款极大地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远远超出了财政的承受能力,清政府不得不以主权为抵押大借外债,方便了列强扩大在华的政治势力和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拓展了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新的通商口岸开设,使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总之,《马关条约》反映了列强侵华进入一个新阶段,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第二,促使清政府调整政策。
甲午战争的失败的同时,也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清政府为了能够转危为安,做出了一些政策调整。
1、编练新军。
甲午中日战争中,清军的腐败无能完全展露出来,统治者认为日军是“专用西法取胜”,因而也打算按照西法练兵。1894年冬,督办军务处委派广西按察使编练新军,计五千人,号“定武军”,后由袁世凯接替编练,改称“新建陆军”。
2、开源筹款,允许民间办厂。
甲午中日战争后,有些人发出了实业救国的呼声,提出开矿设厂以“抵制洋商洋厂”。此时洋务派已无法垄断近代工业,清政府也无力投资新式企业,加之允许外国在华投资开矿设厂,同时为了扩大税源,清政府调整经济政策,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允许民间设厂。
3、重新审视中日关系。
大清帝国竟被小小的日本打败,素来夜郎自大的清朝统治者不得不对昔日的蛮夷小邦刮目相看。战后,清政府首次向日本派出了留学生,留学生们置身于经济文化日新月异的日本,更加感受到祖国的贫弱,激发出努力学习以报效祖国的决心。
第三,客观上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
1、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的成长。
甲午中日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19世纪末,中国出现了一个兴办工业的浪潮。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领导了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运动,推进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
2、激发了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救亡运动的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