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关中之战中曹操的军事谋略

2020-12-09 作者:故事大全 阅读:
  三国历史作为中国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今天三国历史频道就给大家来说一说三国中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曹操作为后汉三国时期最为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和军事指挥家,一生指挥或参与指挥了数十场的战斗/战役,其中以“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渭南之战”这三场战役规模最为宏大。对于大家来说,与前两场大战相比,曹操平定关中诸将的战役显得稍微陌生了一些,但该战役对后赤壁时期的政治格局及曹魏势力的巩固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并且操本人在该战役中所运用的军事指挥策略对后世影响也是相当深远。

  关中,指陕西省秦岭北麓渭河冲积平原(渭河流域一带),其北部为陕北黄土高原,向南则是陕南盆地、秦巴山脉,自战国商鞅变法之后,一跃成为华夏最为发达的农耕区域,经济发达、人口稠密,是秦、汉两大帝国的根本所在,号称“八百里秦川”。然而,富庶的关中地区自历董卓、?汜之乱后,早已不复往日之繁盛,各地军阀林立,腾、韩遂等便是其中最大的两支。关中诸将虽说各有武装、攻伐不断,但他们形式上还是遵奉东汉朝廷的。在官渡之战时,在钟繇的劝说下,马腾就曾协助曹操抵御袁绍从西部对河东的进攻。到赤壁之战前,马腾已携家入京为官,马超则留在关中接管了马腾的部曲。

  建安十六年(211年)三月,曹操传令:命镇守长安的钟繇讨伐张鲁,并派夏侯渊出河东会合钟繇。此时,夏侯渊和徐晃刚刚平定太原商曜的叛乱,军队可以沿汾河出河东。如若讨伐张鲁,曹军将有可能途径关中诸将马超等人的势力范围。对于这一敏感举措,高柔特意提醒曹操,此举有“假途灭虢”的嫌疑,关中各部很可能因此而发动反叛,曹操却未予理睬。结果,马超等十部果然尽皆反判,聚众将近十万,进军屯据潼关,阻止曹军西进。曹操令曹仁统军拒敌,并令其坚壁勿战。是年秋七月,曹操亲统大军西征,大战一触即发。

  初看起来,关中这场叛乱,是曹操没有听高柔的劝谏而导致的,是由曹操疏忽大意的错误所致。但是,许多史学家(如,宋末元初的胡三省先生)则认为,曹操就是要逼反那些表面上遵奉朝廷、实际上却各行其政

  常山有虎将,智勇匹关张。汉水功勋在,当阳姓字彰。两番扶幼主,一念答先皇。青史书忠烈,应流百世芳。

的关中诸将,为名正言顺地剿灭他们制造政治借口。从理论上讲,这两种可能都是成立的,飞刀也不便做太多评价了。

  八月,曹操大军经函谷朔黄河西进,到达潼关。潼关,为曹操于建安元年(196年)始建的军事关隘,位于今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北,北靠陡峭的黄河河岸,南为华山山脉,是沿黄河南岸西进关中平原的唯一路口。潼关虽险,却不是剑阁一类的狭关,须动用大军才可以屯守。此外,潼关东面有一渡口,如果想绕过潼关进入关中,须经此渡口北渡黄河。如果沿黄河北岸直接西行,将很快到达黄河拐角处的河东岸,岸西便是关中平原,但因此处河岸陡峭,难以西渡,故须继续沿黄河东岸北行,越过黄河北岸东西走向的中条山山脉西端,进入河东平原,才可以通过蒲阪津渡口西渡黄河。但是,黄河不同于长江中下游,长江中下游水量大,江面宽阔,千里岸线皆可过渡。两岸多支流大湖,可屯集数量庞大的大型战舰,数万大军可乘船蜂拥登岸,这不禁使我们又想起了赤壁大战时的恢弘场景。然而,黄河河岸陡峭,其渡口只可容纳少量渡船,一次最多只能渡过数百人,对岸若有敌方数千守军,这渡过去的数百人瞬间就会被守军屠戮殆尽,河东岸纵有十万大军,也难以成功强渡。正因为潼关有着这种种特点,曹操因地制宜,亲帅大军紧逼潼关,摆出誓从潼关攻入关中的架势,马超等关中联军的注意力被牢牢地吸引在潼关的防守上。这期间,关中各部不断向潼关增兵,曹操听说,不忧反喜。事后曹操解释说:“关中长远,若贼各依险阻,征之,不一二年不可定也。今皆来集,其众虽多,莫相归服,军无唔主,一举可灭,为功差易,吾是以喜。”经过一段时间的相持,眼见联军的所有力量都已集中到潼关,曹操暗中却派西凉军出身的名将徐晃率步骑四千人渡过浦阪津,利用其熟悉关中民情、地理的优势,先据河西为营,之后接应曹操大军由河东进入河西。

  闰八月,曹操率军从潼关东面的渡口北渡黄河,并让大部队先走,自己带了几百个精兵亲自断后。此时,马超发觉曹军的异动,于是带领将近一万人进行追击,也就

  尝思鹪鹩尚存一枝,狡兔犹藏三窟,何况人乎 ----罗贯中

发生了“演义”中“许褚勇救曹操”的惊险一幕。

了解更多三国故事,欢迎继续关注三国历史频道更多有关三国的内容。
点击分享: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