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罗贯中笔下周瑜之雅量不在诸葛亮之下
《三国演义》到底讲不讲情理与逻辑?堂堂六郡八十一州大都督周瑜怎么可能被“村夫”诸葛亮气死?而且还是一而再,再而三的窝气。非常对不起,问题不在罗贯中,而在读者你自己,是你的悟性太差了。《三国
盖闻明主图危以制变,忠臣虑难以立权 ----罗贯中
演义》之完美和公瑾之雅量均超乎世人想象。罗贯中认为,人的气量包括心理之量和思想之量;人的智慧包括智商与情商。周瑜由于成长道路太顺利——少年得志、爱情甜蜜,致使心理承受能力与设谋高度受到限制,一旦遇到不称心的事就气急败坏,遇到聪明的人就妒火中烧,就像一个被娇惯的孩子。但是,周瑜的思想和情商并不平庸,他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性格缺陷并加以弥补,如孙权刚上任时向他问计,他就说:“自古‘得人者昌,失人者亡’。为今之计,须求高明远见之人为辅,然后江东可定也。”“子布(张昭)贤达之士,足当大任。瑜不才,恐负倚托之重,愿荐一人(鲁肃)以辅将军。”从后面的情势看,周瑜既是为了找一个与自己性格互补的人打配合,也是提前为自己准备接班人。他的这一做法与孙策神似,孙策临终前取印绶与孙权曰:“若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使各尽力以保江东,我不如卿。”阐述的是鹰派与鸽派之别,前者适合逆取,后者适合顺守。
所以,周瑜仅是外在的心理气量与智商不如诸葛亮,内在的思想之量和情商则有过之而无不及。诸葛亮一生找过多个合作者或继承人,如庞统、马谡和姜维等,都不及鲁肃之于周瑜完整。
二、周瑜明知鲁肃是阴谋士,孙权是阴主公,依然引荐、辅佐
难能可贵的是,周瑜明知鲁肃是阴谋士,仍倾力举荐,这就需要更大胆识和肚量了。因何说看上去忠厚老实的鲁肃是阴谋士呢?除了周瑜最初认定的“胸怀韬略,腹隐机谋”之外,还有如下两件事可以判断。
第一,周瑜在聘请鲁肃前,先告诉孙权说:“其(鲁肃)友刘子扬欲约彼往巢湖投郑宝,肃尚踌躇未往。今主公可速召之。”待周瑜登门,鲁肃的说法变成了:“近刘子扬约某往巢湖,某将就之。”周瑜稍一劝说,鲁肃随即又“从其言,遂同周瑜来见孙权。”这种故作矜持、半推半就的作派为阴人所常用,尤其在《三国演义》中更成定则。周瑜当然也心中有数。
第二,鲁肃第五十三回乘周瑜回柴桑养病之间隙大肆讨好孙权。具体的过程是,赤壁大战后,孙权长期驻守合淝,与曹兵交锋,大小十余战,未决胜负,得知周瑜在南郡吃了败仗,身负箭伤,便“特令都督收回大军,且拨兵赴合淝相助。”周瑜便派了程普前往
竖子欺吾年老!吾手中宝刀却不老!
支援。然而,未等程普赶到合淝,就有“人报鲁子敬先至,权乃下马立待之。肃慌忙滚鞍下马施礼。众将见权如此待肃,皆大惊异。权请肃上马,并辔而行,密谓曰:‘孤下马相迎,足显公否?’肃曰:‘未也。’权曰:‘然则何如而后为显耶?’肃曰:‘愿明公威德加于四海,总括九州,克成帝业,使肃名书竹帛,始为显矣。’权抚掌大笑。”这里鲁肃突然一改往日的配角形象,迫不及待表露媚态与野心。为什么?因为他认为自己比程普乃至周瑜都更具王佐之才,孙策应尽快做人事调整。在膨胀别人的同时抬高自己,这又是阴人的另一定则。当然,这里也反映孙权始终都是有夺天下之心的,只是更加倾向于缓图,为此他甚至不惜壮士断腕,清除周瑜这个急图分子。既然孙、鲁两人是当众亲密,周瑜当然迟早也能获知。现在我们终于可以明白了,周瑜之所以敢于举荐鲁肃,最根本的原因是相信孙权这位阴主公有能力以阴制阴,驾驭鲁肃这个阴谋士,用其长,克其短。而周瑜本人之所以愿意辅佐孙权这位阴主公,则是尽忠孙策并从整个东吴利益考虑的,东吴在曹刘之间地位尴尬,既无争天下的软实力——名义、道统,又无争天下的硬实力——天时、人和,只能在确保地利的情况下,静观或挑拨曹刘鹬蚌相争,之后渔翁得利。赤壁大战之前,东吴尚且需要进攻型谋士以攻为守巩固基业,之后就只需要防守型的和事佬麻痹对手了。因此他在给孙权的遗书中写道:“方今曹操在北,疆场未静;刘备寄寓,有似养虎;天下之事,尚未可知。此正朝士旰食之秋,至尊垂虑之日也。”在周瑜看来,鲁肃虽心理阴暗,却能为孙权所用,值得推荐;孙权虽不太阳光,但比孙策更具王霸之相,值得扶持。一个没有长远眼光的人是难以在奸主与奸臣之间游刃有余的。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孙策说孙权十倍于自己,周瑜却不比鲁肃差。周瑜是阳谋士,与徐庶处在同一个等级,鲁肃是阴谋士,与程昱同等。司马徽弟子的梯级是,司马懿十倍于庞统,庞统十倍于诸葛亮,诸葛亮十倍于徐庶,徐庶十倍于程昱。其中三位是阴谋士,司马懿的阴谋十倍于诸葛亮,诸葛亮的阴谋十倍于程昱。东吴谋士的梯级是,庞统十倍于诸葛瑾,诸葛瑾十倍于周瑜,周瑜十倍于鲁肃。其中有两位阴谋士,诸葛瑾十倍于鲁肃。
另外,孙权在举贤任能方面确实很有一套,他不像孙策好逞个人英雄,且长期倚重张昭和周瑜,他会根据局势的变化及时换人,如周瑜、鲁肃、吕蒙和陆逊;他会暗中促成将帅们的愉快合作,如周与鲁,吕与陆。这其间孙权是有独立思维的,譬如他采纳周瑜的意见委任了鲁肃,却没有按照鲁肃的初衷委任诸葛瑾(诸葛瑾是鲁肃举荐而来)。假如重用诸葛瑾,后果将不堪设想,因为诸葛瑾的用意是与诸葛亮于荆州、秦川两路攻击曹魏,建立诸葛天下。孙权提防到这一点,所以只用诸葛瑾激怒关羽,就将其闲置了。而从鲁肃先期表现从容、睿智,后期突然变得愚钝、庸常还可以判断,鲁肃曾经被诸葛瑾幕后操纵,直至诸葛瑾失意。
值得高度关注的是,孙权在当众偏宠鲁肃之后,又对周瑜耍了几次或明或暗的手段。如,周瑜“二气”之后,孙权不堪妹妹孙尚香被拐,明言要换都督——“权不胜忿怒,欲拜程普为都督,起兵取荆州。”再如,周瑜“三气”之时,正“怒气填胸,坠于马下,左右急救归船,却报吴候孙权遣弟孙瑜到。孙瑜曰:‘吾奉兄命来助都督。’遂命催军前行。”与其说孙权是催军,不如说是催周瑜之命。很快,周瑜就在诸葛亮和孙权的前后夹击下,命丧巴丘。
事实上,没有内力与外力的共同作用,谁也不可能将我们英姿勃发、才华横溢的周郎置于死地!
三、孔明“一气”就让公瑾彻底臣服,从此萌生死念
那么,关于东吴的逆取和顺守的转折点在哪里呢?就在诸葛亮一气周瑜,周瑜南郡失手之后。
本来,火烧赤壁只是东吴的一场保家卫国的自卫还击战,但周瑜见赢得那么轻松,就想趁势统一天下,先取荆州,再取西川(从后来的假道灭虢可以看出),最后决战曹魏。没料想刚到南郡就遭受了双重打击,身体被曹仁的毒箭射伤,精神被诸葛亮的奸计羞辱。战前,诸葛亮承诺说,让周瑜先取南郡,若取不下,刘备再取。周瑜被激将,求胜心切,一不留神就落入了曹操遗计所设的陷坑并中了曹仁的毒箭。但周瑜还是绝地反击,通过喷血装死,让曹仁中计败走了。南郡眼看到手,谁知又被赵子龙抢先坐上了城头。接着传来了张飞袭荆州,云长取襄阳的消息。周瑜顿时气不打一处来,“大叫一声,金疮迸裂”!
这里实在不能怪周瑜气量小,是诸葛亮太奸狡太无理了,原说要周瑜先攻城,到头却耍机巧,让周瑜赔了箭伤又失城;原说要联合抗曹,到头来却独吞胜利果实,让周瑜呕心沥血取得的赤壁胜利变成了“几郡城池无我分,一场辛苦为谁忙”!是可忍孰不可忍,周瑜甚至想拼将一死——“大丈夫既食君禄,当死于战场,以马革裹尸还,幸也!”“若不杀诸葛村夫,怎息我心中怨气!”
然而,兵不厌诈、事不过三,经过草船借箭、借东风和争南郡三个回合的较量,所有人都看出了周都督不是诸葛村夫的对手。先是鲁肃阻止周瑜意气行事,提出外交解决方案,自愿前往南郡斡旋,与刘备说理;后是孙权不耐烦,特令周瑜收回大军,拨兵赴合淝相助。接着就出现了孙权下马迎鲁肃的一幕——他们要组建反周瑜联盟。
了解更多三国故事,欢迎继续关注三国历史频道更多有关三国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