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刘汉中争夺战细节辨析

2020-12-09 作者:故事大全 阅读:
  三国历史一直都是大家晶晶乐道的话题,今天三国历史频道就给大家来说说三国,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大家讨论

  自从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被曹操称为“儿不死,吾无葬地也”(《山阳公记》)的凉州军阀马超在陇西战败投奔汉中军阀张鲁后,曹操就一直惦记着要斩草除根。恰好也在这一年,被曹操认为是“天下英雄”(《三国志。先主传》)的刘备又吞并了与汉中相邻的益州,这更让曹操犹如芒刺在背,坐卧难安。不过当时孙权攻克了皖城,俘虏庐江太守朱光、参军董和,直逼合肥重镇,现实威胁更大;陇西军阀宋建也尚未平定,曹操只得暂时放下取汉中、下益州的心思。  

  到了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机会终于来了。宋建已被曹操手下的大将夏侯渊斩杀,孙权和刘备为了荆州翻脸,双方聚集了十余万兵力在荆州益阳一带拉开阵势,战事一触即发。  

  其实从曹操的立场考虑,怎么也得等孙刘打个鸡毛鸭血的再出手,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嘛。可大概是他憋得太久了,还没等这二位打起来呢,他就率军进攻武都和汉中,很快就在当年七月占领了二郡,张鲁逃奔到巴中。他是五斗米道的教主,巴中地区的羸人多半信教,所以虽然在行政区划上属于益州,但实际上是张鲁的势力范围。  

  曹操过早的出手使得孙刘两家没打起来,刘备一看这不是事儿啊,益州危险了,赶紧和孙权谈和,把荆州给分了,自己带着五万大军屁颠屁颠往回赶。孙权不打就得了地盘,也比较满意,就调头去打合肥了,可没想到曹操早有准备,孙权在逍遥津被合肥守将张辽的八百骑兵打得大败而逃。  

  咱们再把视线拉回汉中。丢了大半地盘的张鲁反而成了香饽饽,曹操派人去招降,回到益州的刘备也派护军黄权带兵去拉拢。不过张鲁的心早就飞到曹操那儿去了,在当年九月,他先派羸人首领朴胡、杜?投降曹操,作为试探。  

  曹操当然心领神会,立刻封朴、杜二人为太守、列侯,跟着来投降的人有一千多人都当了官。  

  十一月,一心想降曹却“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张鲁在曹操的“诚意感召”下,终于正式宣布投降,这中间有个小插曲,一开始投奔张鲁的马超后来又跑到刘备那去了,跑得太急,儿子还留在汉中,张鲁八面玲珑,不敢和刘备撕破脸皮,就帮马超养着。现在张鲁投降曹操了,曹操就对张鲁说:“你看这孩子怎么办啊?”张鲁心想,这是逼我表态啊,就亲手把这孩子杀了,算是交上了一份“投名状”。  

  刘备这会还蹲在江州(今重庆)呢,一看张鲁投降了,就命令黄权改“抚”为“剿”,把朴胡、杜?打跑,占领了巴中地区。

  曹操废了半天劲招安,眼看是守得云开见月明了,地盘却让刘备给抢过去了,他哪能甘心,但是巴中险要又遥远,想要控制实在是鞭长莫及,于是派平狄将军张嗔率军下巴中,把老百姓都迁到汉中来,至少我也得抢点什么啊。  

  应该说曹操这个举动不太理智,孤军深入,兵家大忌嘛。张嗔智勇双全,未必就不知道这差事不好干,但军人得服从命令听指挥啊,没奈何,带兵从南郑翻越米仓山,沿着宕渠水(今四川南江-巴水河-渠江)一直南下,就到了巴西郡宕渠县的蒙头、荡石

  兵马出西秦,雄才敌万人。

一带,你听听这地名,就知道这是个山穷水恶的去处,岔路肯定还特别多,要不然能让人蒙头转向么?  

  坐镇江州的刘备当然不会让张嗔长驱直入,他派遣巴西太守张飞带着一万多精兵,在宕渠等着张嗔呢。两位张将军施展浑身解数,相持了五十多天,最终是补给困难、急于决战的张嗔棋差一着,被张飞诱入狭窄的山道之中,伏兵齐出,截为数段,各个击破,张嗔只带着十几个亲兵翻山越岭逃回了南郑。双方第一个回合,曹操得了汉中,刘备得了巴中,打了个平手。  

  俗话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虽然孙权被张辽击败了,但实力还在;而曹军主力长期泡在汉中,曹操也怕亲汉派官员在自己的老巢闹事,建安二十年十二月,曹操暂时放弃了进取益州的打算,自南郑返回邺城,留下夏侯渊(征西将军)、张嗔(荡寇将军)、徐晃(平寇将军)、郭淮(征西将军司马)、杜袭(驸马都尉)等一干文武官员驻守汉中。由于建安十六年的时候,凉州军阀韩遂、马超在关中地区和曹操大打出手,关中数万户居民从子午谷逃亡相对比较安宁的汉中居住,杜袭将这些从关中迁居汉中的居民八万余人又重新迁往洛阳、邺城一带,还没打仗就忙着迁走老百姓,不知道杜袭心里是不是已经有了失败的预感。  

  曹操走了,刘备也安心回到成都,开始治疗益州的战争创伤,为下一次战争做好准备。  

  岁月如梭,一晃就到了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刘备觉着自己羽翼已经丰满,虽然益州本土派的儒林校尉周群、益州后部司马张裕用占卜不利为由,企图阻止刘备再次发动战争,但扬武将军法正细致的战略分析显然更能打动刘备:“上可以倾覆寇敌,中可以蚕食雍、凉,下可以固守要害”,攻打汉中的好处这么多,刘备当然要干了。这年冬十月,刘备遣将军吴兰、雷铜等从沮县进攻武都郡首县下辨,征虏将军张飞、平西将军马超也进兵固山以作呼应。刘备的战略很明确,以偏师取武都,断绝曹军从散关、陈仓增援汉中的通道;而且武都地理上属于陇西地区,对汉中有高屋建瓴之势,所以他早就派熟悉陇西风土人情的马超率军进驻武都沮县,招揽当地少数民族。  

  马超确实如他的仇人、武都郡太守杨阜所说:“甚得羌、胡心,西州畏之”,一听说他打回来了,武都的少数民族氐人雷定等七个部落一万多户起兵反曹,与刘军呼应。曹操对武都的战略意义当然是很清楚的,当年他就是走这条道平定汉中的嘛,立即派遣曹洪(都护将军)、曹休(骑都尉)、曹真(偏将军)、张既(雍州刺史)率军进攻吴兰。  

  从曹军带兵将领都是曹氏宗族将领可以看出,这应该是曹军精锐中军的一部分,再加上张既部下的雍州军又是陇西一带的地头蛇,可以说战斗力很强,而吴兰、雷铜是刘军中无名下将,势所不敌。而且刘军的指挥体系也有问题,虽然马超军衔最高,熟知地利,兼通人和,并有“信、布之勇”,但由于刘备对马超还不能完全信任(吕布的前车之鉴啊),而且马超自己当年轻身从汉中出逃,老婆孩子和大将庞德都没通知,跟着他投奔刘备的西凉嫡系很少,他也指挥不大动以荆州、益州人为主的刘军,所以实际上是并不熟悉武都的张飞担任总指挥。而张飞又指挥不了雷定等氐人部队(语言不通啊),因此推诿扯皮一番后,张飞只能放出谣言,说要截断曹军后路,希望可以把敌人吓跑。  

  曹军总指挥曹洪确实是被张飞给吓住了,不知道该不该撤退,好在参军曹休比较清醒,看破张飞是虚张声势,力主进攻吴兰。  

  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春正月,曹洪率军没有任何悬念地击破了下辨的吴兰军,吴兰部将任夔被杀,吴兰慌不择路,逃往三不管地带的阴平郡少数民族聚居区,结果被当地氐人部落首领强端杀死,将脑袋邮寄给曹操请功领赏,雷铜则失踪了。三月,张飞、马超退守汉中,与刘备大军会合一处。时隔三年再次交手,刘备先输了一盘。  

  就在曹洪和吴兰打得热火朝天的时候,刘备带着法正、黄忠、刘封、魏延、陈式诸将进兵汉中,大军很快到达益州与汉中之间的第一险关阳平关,夏侯渊立刻引兵来战。他自己镇守阳平,派遣徐晃守马鸣阁道(据冯汉庸《栈道考》云:“马鸣阁道疑为战国时所建”。《粗石栈道铭》称:“总庸蜀之道途,统雍歧之康壮。”),张嗔屯广石(这地方不知道在哪,应该离阳平不远),互为犄角之势,接下来就是长达数月的漫长战斗。

  一开始刘备派遣陈式等十余营进攻马鸣阁道,陈式哪是徐晃的对手,被打得大败,伤亡惨重。都说刘备有识人之明,其实他也有看走眼的时候,居然让陈式这下驷去硬憾徐晃。刘备自己则以一万多精兵分为十部,乘夜猛攻张嗔的军营,张嗔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不得不亲自率亲兵肉搏死战,终于将刘备的攻势击退。  

  史书上并没有介绍双方的兵力对比,不过我们大概可以推算一下:建安二十年刘孙两家在荆州相争时,刘备亲自率领五万兵力前往,这差不多就是他在益州所有的机动兵力了。考虑到此后又打了宕渠、下辨两仗,兵力有所损失,还有些部队在防备武都的曹洪军,所以刘备这次进军汉中的部队当在四万人以上。  

  而夏侯渊方面呢,资料就更模糊了,他手下的张嗔在建安十九年与马超作战时,“督步骑五千”(《三国志。夏侯渊传》);建安二十年与张鲁作战时,也是“督步卒五千”(《三国志。张嗔传》)。根据这些史料,我们只能这样设想,张嗔比较固定的隶属部队就是五千人左右,跟他品级完全相同的徐晃大概也差不多。而在夏侯渊手下还有比张嗔、徐晃品级低的朱灵、路招等将军,再加上夏侯渊的直属部队,不会少于二万人。也就是说,刘备对夏侯渊,兵力上顶多有二比一的优势。  

  曹操当然不会丢下汉中不管,虽然前线打了不少胜仗,他还是在这年秋七月,率领大军从邺城出发,前往汉中。之所以会这么晚也是因为就在刘备进攻汉中的同时,在许昌发生了亲汉派官员武装暴动的重大政治事件。虽然很快被主管许昌军政的丞相长史王必镇压,但王必也受重伤而死,许昌被烧得一片狼藉,盛怒之下的曹操把许昌的原东汉官员杀了个干净。接着在夏四月,代郡、上谷乌丸造反,鲜卑大人轲比能也率领数万骑兵跑到附近推波助澜,眼看北方危急,曹操派自己的次子北中郎将曹彰率军前往镇压,这么着就耽误了不少的时间。大军出动,得准备大量的粮草、军资、骡马、夫役,也得花时间,所以刘备都在汉中打了半年了,曹操才开始出发。  

  九月,曹操大军到达长安,因为不知道曹彰和乌丸交锋胜负如何,而且汉中两军相持,暂时也没什么危险,便在长安停滞不前。没多久曹彰打胜仗的消息传来了,曹操挺高兴,谁知因为南阳郡的徭役太重了,引起山民不满,宛城守将侯音、卫开便煽动山民一起造反,杀死郡功曹应余,劫持了太守东里兖。宛城这地方太重要了,北面就是许昌,西面就是长安,南面是襄阳,是和关羽、孙权交锋的前线,真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曹操只好在长安继续呆着,派樊城守将曹仁(征南将军)、庞德(立义将军)围攻宛城。  

  也难怪曹操对汉中不上心,仗着地形有利、兵精将勇,夏侯渊没让刘备占到半点便宜。损兵折将的刘备只得连连向成都告急,让主管后勤的军师将军诸葛亮赶紧派援兵。诸葛亮担心正在恢复中的益州经济受到打击,甚至发生民变,有点犹豫,就问蜀郡从事杨洪该怎么办。杨洪是个很有决断力的人,他立刻回答:“汉中是益州的咽喉,得失事关存亡,没有汉中,就没有益州,既然前线危急,那么益州的男子都应该征召入伍,女子都应该组织起来运输物资,这有什么可犹豫的呢?”  

  诸葛亮到底是聪明人,一点就透,立刻征兵开往汉中补充。但这么做的弊端也正如诸葛亮所虑。东广汉郡嘀县的马秦、高胜聚众造反,声势很大,有数万人之多,并进攻犍为郡的资中县。好在犍为郡太守李严很有能力,只率郡兵五千人就迅速将其消灭,斩杀了马、高二人。越膂郡的少数民族首领高定也趁火打劫,派兵围攻新道县,李严急行军前往救援,将其击败,总算将大后方暂时安定下来。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春正月,在苦苦地等待了整个漫长的冬天以后,曹操终于得到了好消息:曹仁攻破了宛城,把侯音给杀了。这下,总算可以去汉中了。  

  但是,这时候汉中的形势已经相当不妙了。得到援兵的刘备决心迅速结束战斗,他突然采取了一个很怪异的举动,自阳平南渡沔水(今陕西境内的汉水),在定军山下安营扎寨,他这是要干什么呢?  

  让我们先来研究这一带的地形。阳平关北面是秦岭余脉,南面是米仓山,地形复杂又狭窄,不适合大部队作战。而定军山由于构造运动的差异性,北侧地层下沉,因而在山前形成一片开阔的平地,适合屯兵也适合作为战场;定军山主峰山后有一大洼,称仰天洼,可屯上万人,适合伏兵;定军山与平地的高差为250米,不会太高也不会太低,适合伏兵快速出击加入战场。也就是说,定军山是刘备精心考察后选定的一个预设决战战场。  

  如果曹军的主帅是精细的张嗔或是谨慎的徐晃,也许刘备的计划不会奏效,你喜欢跑到河对面随你,反正汉中所有的城池都在河北面。可夏侯渊学的是孙子兵法中的势篇,作战讲究气势,讲究狭路相逢勇者胜,他敢在千里奔袭之后还与韩遂军主力决战(《三国志。夏侯渊传》),其勇猛确实少有人匹。既然敌人示弱了,退了,怎么能不追呢?于是夏侯渊率部也渡过了沔水,在定军山前刘备为他选择的扎营之处安营立围,与刘军相持。  

  刘备的参谋长法正看夏侯渊来了,建议可以攻击。于是刘备采用了声东击西之计来分散夏侯渊的兵力,以求一招制敌。当时曹军主力分布在南、东两个大营,夏侯渊派张嗔守东大营,自守南大营。刘备先是佯攻张嗔,张嗔招架不住,向夏侯渊求救,夏侯渊分兵一半去援救张嗔。接着刘军又乘夜烧了曹军的一个前哨军营——走马谷围的鹿角,夏侯渊果然中计,带兵前去修补鹿角。早已埋伏在山上的讨虏将军黄忠乘机从山上杀下,大败曹军,杀死了夏侯渊及其子夏侯荣、益州刺史赵锸,欣喜若狂的刘备马上升黄忠为征西将军(这时候黄忠的将军品级已经超过时为荡寇将军的关羽了,长胡子居然没发飙)。

  失去主帅的曹军十分慌乱,这时,夏侯渊的司马(参谋长)郭淮和督汉中军事的文官杜畿挺身而出,推举张嗔为临时司令官,还顺口胡诌了一个刘备害怕张嗔的借口(张嗔前两年才被张飞打得全军覆没,刘备怕从何来?),使各军终于安定下来。第二天,刘备准备乘势渡过汉水进攻曹营(由此可以看出,曹军在夏侯渊死后,已经全部从汉水南岸撤退,很奇怪刘备为什么没有乘曹军半渡时掩杀),众将都认为兵力少,士气又低落,还是凭借汉水防御为好。这个办法实在不怎么样,历史上好像除了长江,其他河流防线都不怎么牢固,你防这儿,人家不知道多跑几十里地,在其他地方渡河吗?曹操当年击破马超的潼关防线就是让徐晃偷渡黄河来着。更何况从双方这几天没事就从汉水北跑到汉水南,又从汉水南跑到汉水北的情况来看,汉水恐怕也很好渡过。这时候,又是郭淮挺身而出,提议把营寨往后挪动一下,给刘备腾出块空地来,等刘军渡河时,再半渡而击。

欢迎大家继续关注三国历史频道,阅读更多三国故事/历史/人物事件!
点击分享: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