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演义》中,汉献帝给董承密诏,让董承杀掉曹操,董承接受了汉献帝的密诏,并联系了刘备等人。《三国演义》是小说,是可以虚构的,但同样的事情在《三国志》中也有记载。《三国志》是史书,是秉笔直书的。《三国志》的记载表明:刘备接受了密诏。
但笔者认为:刘备没有接受密诏。
董承接受密诏并与刘备谋划杀掉曹操的事情,在《武帝纪》中有记载:
“建安四年,(袁)术欲从下邳北过,公遣刘备、朱灵要之。会术病死。程昱、郭嘉闻公遣备,言於公曰:‘刘备不可纵。’公悔,追之不及。备之未东也,阴与董承等谋反,至下邳,遂杀徐州刺史车胄,举兵屯沛。遣刘岱、王忠击之,不克。”(《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建安五年春正月,董承等谋泄,皆伏诛。”(《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刘备与董承谋划杀掉曹操的事情,除了在《武帝纪》中有记载外,在《先主传》中也有记载:
“先主未出时,献帝舅车骑将军董承辞受帝衣带中密诏,当诛曹公。先主未发。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先主方食,失匕箸。遂与承及长水校尉种辑、将军吴子兰
昔日战长坂,威风犹未减。突阵显英雄,被围施勇敢。鬼哭与神号,天惊并地惨。常山赵子龙,一身都是胆!
、王子服等同谋。会见使,未发。事觉,承等皆伏诛。”(《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裴松之在《先主传》中注引《献帝起居注》曰:承等与备谋未发,而备出。承谓服曰:“郭多有数百兵,坏李?数万人,但足下与我同不耳!昔吕不韦之门,须子楚而后高,今吾与子由是也。”服曰:“惶惧不敢当,且兵又少。”承曰:“举事讫,得曹公成兵,顾不足邪?”服曰:“今京师岂有所任乎?”承曰:“长水校尉种辑、议郎吴硕是我腹心办事者。”遂定计。
相同的一件事情,在《武帝纪》与《先主传》中,都有记载。那么,刘备与董承接受汉献帝的密诏而谋划杀掉曹操的事情,似乎应该是真实的。但笔者认为:事实可能并非如此!
从汉献帝的角度看:
“建安元年,九月,车驾出抻辕而东,以太祖为大将军,封武平侯。自天子西迁,朝廷日乱,至是宗庙社稷制度始立。”(《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建安元年的九月,曹操才迎接汉献帝都许。曹操初迎汉献帝,对汉献帝怎么也得有一个虚面,客客气气,表面尊崇,怎么也不可能马上就像傀儡一样对待。曹操既然在表面上给足了汉献帝的面子,那么,在建安二年或三年,曹操是不可能触怒汉献帝的。
建安元年的九月,汉献帝才初到许都,而且是在经历了颠沛流离之后。汉献帝初到许都,仅仅是刚刚过上稳定的生活,感谢曹操还来不及,怎么可能在初到许都的建安元年就下密诏,要杀掉曹操呢?退一步说,假如汉献帝与曹操有矛盾,汉献帝也可能会稍稍容忍的,毕竟是曹操让自己有了初步安定的生活。所以,汉献帝不可能下密诏要杀掉曹操的。
假如汉献帝与曹操真的有矛盾,且汉献帝也真的下密诏要杀掉曹操的话,估计最早也得在两三年以后。汉献帝都许是在建安元年九月,纵然有不可调和的矛盾,估计也得有大约两三年的时间才可能产生难以调和的矛盾的,估计应该在建安三年或建安四年左右。到了建安十三年以后,汉献帝连自己的性命都难保,也就不可能敢下密诏了。
“建安十三年,夏六月,以公为丞相。”(《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建安十八年,曹操为魏公,加九锡、建魏国,定国都于邺城。”(《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如果说曹操暴露出对汉献帝有威胁,或是汉献帝与曹操有不可调和的矛盾,那么在时间上而言,最早也应该在“建安三年”之后,估计不会太早的。即使曹操有野心,以曹操的聪明,估计也不会在“建安三年”之前就暴露出来的。董承是在建安元年归附曹操的,大约一年多点的时间,估计在“建安二年”或“建安三年初”就被曹操杀死了,而刘备在“建安四年”就离开了许都。
因此,从汉献帝的角度看,汉献帝不可能下密诏的。汉献帝没有下密诏,刘备自然就不可能接受密诏。
从董承的角度看:
“建安元年
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
,秋七月,杨奉、韩暹以天子还洛阳,奉别屯梁。太祖遂至洛阳,卫京都,暹遁走。天子假太祖节钺,录尚书事。洛阳残破,董昭等劝太祖都许。九月,车驾出抻辕而东,以太祖为大将军,封武平侯。自天子西迁,朝廷日乱,至是宗庙社稷制度始立。”(《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依据《武帝纪》的记载,曹操在建安元年迎汉献帝都许,那么董承就应该在此时归属曹操。
欢迎大家继续关注三国历史频道,阅读更多三国故事/历史/人物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