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刘备用实际行动唱给益州军民:“救穷人,脱苦难,自己的队伍来到面前!”之时,长长的拖腔中却不断响起“三大金刚”的插白:“宰了他!”“三爷早断!”
张松、法正,外加上刘备自己的军师中郎将庞统都有点急不可耐了。
道义与实惠之间,刘备犹豫不决。
其实应该是:在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之间,刘备在反复掂量。
再准确一点:刘备不愿承担心理上的负担!夺人之国怎么也难与“仁义”画上等号!
这时候就可以看出来了,刘备小时上学可能不大用心,“成王败寇”的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大扎实。当然,也可能是刘备眼光放的更远:就算顺利打下益州来,名不正,言不顺,将来治理是否麻烦?国内舆论怎么应付?
看来,一千八百年前的刘备之脸皮厚度与后世的人们还是有差距的,让这位巴蜀之主身败名裂还不容易?就说州牧夫人曾经杀人不就是了?小案子一样搞定大领导!笨啊!
为难之际,孙权的求援书到,庞统知道,机会到了!立即再提建议:这是试验刘璋真革命假革命的试金石!趁机给他提出要求,助兵助饷,兵先要他一万,粮草军械若干,如数付出么??到时再说,如果不给?嘿嘿!揍他有理了吧?
刘备也想看看这位本家铁哥们儿能铁到什么程度,便依庞统建议致函刘璋:“曹操正在欺负与我唇齿相依的东吴,还派乐进在青泥攻打少兵的关羽,我不去救助,关羽必败,接着就肯定轮到了益州,这忧患大大甚于张鲁,张鲁一个自己都顾不住自己的小毛贼,不必担心他。”
刘备要求刘璋必须付出的“援助”清单当然附在后面,刘璋虽然大方,也不能有求必应呀,上市场买件“唐装”还兴见价拦腰砍呢,何况你这是为自己打仗,又不是去打张鲁,对折出血够面子了吧?
刘璋像个购物老手般准备半价送鬼出门,人力资源最宝贵,给你四千兵吧,客走主安乐,走了就好!刘璋却偏忘了中国有句俗语:请神容易送神难!估计现在的刘璋应该有了引狼入室的感觉,那还吝啬这点人、财干吗?
不过假如刘璋这样做:刘备咋说咱咋办会怎么样?
就像小学课本里的一则寓言所描绘:一只老狼与一只肥嫩的羊羔一起在一条小溪饮水解渴,狼先生想拿小羊羔做点心,先说小羊在下游污染了自己上游的溪水,继而指责羊羔
城若破,有死而已。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身虽陨,名可垂于竹帛也。 ----罗贯中
在没出生时说过狼先生的坏话,最后确定是羊羔的爸爸散布对现实不满的舆论,还是扑向了可怜的羊羔。刘璋这只并不值得可怜的羊羔主动将狼先生刘备请进了小溪益州,现在就是将刘备的要求当作最高指示,一切照办不走样也不会有用处的,饿狼想吃嫩羊肉还怕找不到理由?
所以,刘璋这只羊羔是当定了。
刘备见求到的东西给打了折,心中大怒,良心的负担顿时减轻了许多,不过,只是因为人家给的东西少就揍人还是有些强盗逻辑,一直自勉“不以恶小而为之”的刘备还是难免羞答答,不是有句俗话叫“好人难做”么?有时
卿不负孤,孤亦必不负卿也。 ----罗贯中
候做心里巴望的事情真难啊!关键时刻,有一个人送来了遮羞布,就是那“卖主求义”的张松。
张松闻听刘备欲回师荆州的消息,大为惋惜,立即修书给刘备,再次建议刘备决不能错过此千载收川良机,谁知,此信草稿被张松的哥哥广汉太守张肃给发现了,张肃惧怕连累全族性命,向刘璋举报了这个国贼家贼。
张松循天理被摘去了脑袋,由此刘璋而突然觉悟:刘备阴险!狼子野心!于是,刘璋立即行文益州各关隘:不能放这不讲仁义的大耳朵轻易回荆州!
这下反倒成了刘璋先翻脸,刘备心情顿时轻松,终于可以放手开打了!
欢迎大家继续关注三国历史频道,阅读更多三国故事/历史/人物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