剿灭黄巾悍将为何对国贼董卓束手无策

2020-12-09 作者:故事大全 阅读:
  三国历史一直都是大家晶晶乐道的话题,今天三国历史频道就给大家来说说三国,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大家讨论

  皇甫嵩,是汉灵帝时期剿灭黄巾第一人,张角主力被其击溃,然后病死,张梁、张宝都被皇甫嵩擒获斩杀。可这位面对农民起义军能够一往无前的悍将,面对擅自废立,残害公卿的国贼董卓却一再宽容,以至国家蒙难,自己也身陷囹圄。为何皇甫嵩会做出这样截然相反的举动?

  是皇甫嵩和董卓关系有什么特殊的交情?不是的,皇甫嵩和董卓之间不但没有旧交,反而只有旧恶。

  早在汉灵帝中平五年(188年),凉州叛贼王国包围陈仓,当时朝政拜皇甫嵩为左将军,率领前将军董卓,各自带领两万人围剿王国。董卓自认为自己久在凉州,和走遍的少数民族打过许多硬战,对只是和农民军交手的皇甫嵩不大看得起。

  董卓认为,一个聪明的人,就要抢先做出决定,一个勇敢的人,做事情也绝不拖拖拉拉。我军速战才能保全陈仓,晚了得话,陈仓就保不住了。

  皇甫嵩却不赞同董卓的看法。皇甫嵩认为,就算百战百胜,也比不上不打仗就可以让敌人屈服。陈仓虽然是一个小县,但是城池坚固,易守难攻。王国的军队现在虽然强大,但绝不能在短时期拿下陈仓。我们军队只有四万人,正面出击胜负难分。但是等到王国攻打陈仓疲惫的时候,我们再出击,和陈仓的守军内外合击,就可以大获全胜了。

  皇甫嵩没有采纳董卓的建议,让董卓有些恼火,不过董卓也没有强辩,看看形势的发展如何。

  八个月后,王国的军队都拿不下陈仓,军粮渐渐耗尽,王国只能撤军。看到王国将要撤军,皇甫嵩下令追击。董卓再次提出反对,他引用兵法说:“不可。兵法,穷寇勿追,归众勿迫。”皇甫嵩则认为,兵法是要灵活运用的,死记硬背有什么用处。我们之前没有主动进攻,是回避王国军队的锐气,现在进攻,是他们已经兵势衰弱了。他们长期困战,早就没有斗志,我们却积蓄了八个月,足够一战了。

  董卓这次动真格的了,坚决不出兵。皇甫嵩只好率领本部两万人追击。果然,王国的军队一击即溃,皇甫嵩斩首一万多人,王国本人也在逃亡中死去。

  事实一再证明,皇甫嵩的将略远高于董卓,董卓心中惭愧忌妒恨,对皇甫嵩自然也就深深不满。

  既然,两个人本来就意见不合,没有交情,皇甫嵩对董卓留情呢?

  在中平六年(189年),董卓被任命为并州牧,朝廷诏令吩咐董卓把军队交给皇甫嵩,董卓竟然拒绝。当时皇甫嵩的儿子皇甫郦建议父亲,全天下的精兵大都在父亲和董卓的手上。现在你们两个已经有了仇怨,很难再解开了。现在董卓拒绝朝廷的召唤,这就是违抗圣旨,希望父亲能够就势除掉董卓。

  可是皇甫嵩认为,董卓虽然有罪,可是,朝廷并没有命令我执行诛杀,我自作主张也是罪过啊,不过我公开奏

  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报朝廷,等待朝廷给与最后的裁定吧。

  汉灵帝听说董卓的回复之后,自然大怒,可是军队都把持在董卓手上,董卓不到京城,还真奈何不了董卓,汉灵帝于是选择了沉默。

  后来,汉灵帝病逝,董卓入京,杀掉了少帝,拥立汉献帝。为了解除自己最大的威胁,董卓下达圣旨,征召皇甫嵩为城门校尉,想借机杀掉董卓。皇甫嵩一听朝廷征召,就准备出行了。长史梁衍认为,现在汉室衰弱,太监乱国,董卓虽然诛杀了太监,可是却一直抢掠州县,屠杀公卿。现在征召大人您入京,重一点可能要诛杀您,轻一点也K可能要囚禁你。其实现在天子就在洛阳,只要将军您率领我们的三万精兵,奉诏讨贼,向天下人发起号召,关东的袁绍一定会和你呼应,可以一鼓作气,擒拿董卓。

  可是,皇甫嵩拒绝,他依然选择了去朝廷上任,结果董卓就把皇甫嵩抓起来。虽然皇甫嵩后来侥幸活命,可是再也没有兵权,眼睁睁看着董卓残杀忠义之臣。董卓死后,又是郭汜、李?乱国。在伤心、悔恨中,皇甫嵩病死了。

  皇甫嵩前往京城,只有一个原因,皇甫嵩是汉室忠臣,只要是朝廷诏令,一定遵循,正如没有汉灵帝的诏书,他不会主动进攻董卓一样。现在就算是董卓执政,可只要是盖着皇帝的印章,自己就应该维护皇帝的威信。就算是前方是死地,皇甫嵩也蹈死不顾。

  有这个毛病的不但是皇甫嵩,和皇甫嵩齐名的汉末将领朱隽也有。

  董卓死后,郭汜、李?掌握朝廷,屠杀百官,互相攻杀。当时朱隽担任河南尹,曾经和徐州刺史陶谦等人联合,图谋起兵征讨郭汜等人。当时共同盟誓的有十多家州郡长官,俨然又是一次关东诸将盟会。而盟主就是德高望重,能征惯战的朱隽。消息传到长安,郭汜等人非常恐惧。可是,谋士贾诩却认为朱隽等人不足惧,为什么呢?因为朱隽是汉室忠臣。

  于是,郭汜假托汉献帝颁布了一到圣旨,宣召朱隽到中央担任太仆一职。圣旨传到朱隽手中

  奸相枉将虚礼待,岂知关羽不降曹 ----罗贯中

,各路诸侯都说绝对不能入关,圣旨又不是皇帝的意思。可是朱隽说:“以君召臣,义不俟驾,况天子诏乎!且?、汜小竖,樊稠庸?,无他远略,又势力相敌,变难必作。吾乘其间,大事可济。”朱隽认为,现在是皇帝宣召臣子,自己前往听命是义不容辞的事情。况且郭汜、李?等人都没有什么远见,以后一定会相互进攻,只要抓住机会,就可以在中间成就大事,剿灭叛贼,稳定朝纲。

  可是,等到朱隽回到长安,人家就把朱隽给囚禁了起来。没有兵权,什么也是瞎忙。当看到皇帝和公卿被郭汜、李?挟持、蹂躏,朱隽后悔莫及,惭愧恼怒恨,活活气死了。

  皇甫嵩和朱隽,是一位优秀的将领,可是却缺乏足够的政治远见,更谈不上什么政治手腕。于是,拘泥于所谓的君臣大义,却罔顾天下的危局,最终误己误国,伤心而死。

欢迎大家继续关注三国历史频道,阅读更多三国故事/历史/人物事件!
点击分享: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