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三国演义里很多人物都是栩栩如生的,即使不太出名的人物也都绘声绘色。比如早期的名将朱?就是这样的角色,关于这个任务曾经有这样的一组对话:
朱?奉诏,率军前进。时贼据宛城,?引兵攻之,赵弘遣韩忠出战。?遣玄德、关、张攻城西南角。韩忠尽率精锐之众,来西南角抵敌。朱?自纵铁骑二千,径取东北角。贼恐失城,急弃西南而回。玄德从背后掩杀,贼众大败,奔入宛城。朱?分兵四面围定。城中断粮,韩忠使人出城投降。朱?不许。玄德曰:“昔高祖之得天下,盖为能招降纳顺;公何拒韩忠耶?”
朱?曰:“彼一时,此一时也。昔秦、项之际,天下大乱,民无定主,故招降赏附,以劝来耳。今海内一统,惟黄巾造反;若容其降,无以劝善。使贼得利恣意劫掠,失利便投降:此长寇之志,非良策也。”玄德曰:“不容寇降是矣。今四面围如铁桶,贼乞降不得,必然死战。万人一心,尚不可当,况城中有数万死命之人乎?不若撤去东南,独攻西北。贼必弃城而走,无心恋战,可即擒也。”朱?然之,随撤东南二面军马,一齐攻打西北。韩忠果引军弃城而奔。
俗话说:杀人一万,自损三千。朱?自以为作战勇敢,用兵如神,居然要对黄巾军斩尽杀绝,实在是见识短浅,不配称作名将,与当年的项羽无异。后来,李?郭汜洗劫朝廷,朱?郁郁寡欢,不久病死。
江湖以为朱?之所以有这样的结局,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没有参透社会,汉天子朝政日非,老百姓被逼无奈,方才出此下策。朱?没有站在时代的高度,一味的苛求他人,认为身处盛世,就有对犯罪分子斩尽杀绝,不留活口,实在是残忍之至。
其二,老百姓铤而走险,本来也有不得已而为之的情况,如此不分青红皂白,一味斩杀,定然失却人心。
其三,不容许刘备的建设性意见。刘备的意见本来是好的,面对着别人的投降,朱?应该欢迎,尽管朱?这样做也有自己的目的,无疑是让自己树敌太多。结果得不偿失。
其四,刘备提出网开一面,歼灭敌军,可以看出尽管刘备没有朱?的官职高,却很有远见。这印证了那一句话: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看看曹操把青州投降的黄巾军收编为自己的部队,再看看朱?残忍的
一凤并一龙,相将到蜀中。才到半路里,凤死落坡东。风送雨,雨随风,隆汉兴时蜀道通,蜀道通时只有龙。
杀害黄巾军,方才明白曹操之所以成为曹操,而朱?之所以成为朱?,不在他人,而全在自己。是自己不能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同戮! ----罗贯中
容人,尽管朱?号称东汉名将,可实在不是玩弄政治的高手。欢迎大家继续关注三国历史频道,阅读更多三国故事/历史/人物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