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出祁山真智者,高卧隆中假隐士

2020-12-09 作者:故事大全 阅读:
  三国历史一直都是大家晶晶乐道的话题,今天三国历史频道就给大家来说说三国,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大家讨论

纵览历史烽烟,文人似乎一直纠结在儒家和道家之间,也即是入世和出世之间,入则庙堂高坐,出则江湖逍遥。当然,也有一些聪明的文人借出世之名以达到自己入世之需,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就是这方面的典型。
无可厚非,借出世之名以达入世之需这一招,是古代许多文士除却科举之外的另一条通达之路,特别在科举制度出现之前,大多的人才都是通过推举来选拔的,那时候,长安古都之侧,每朝都不乏终南隐士,而其中又有几人是真隐士呢?相信有许多的隐士把孔明先生当做一个榜样和标杆,以江湖之名通庙堂之路。
诚然,受儒家文化影响,历代文人都有“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的“雄心壮志”,相比之下,诸葛亮不能不说是“棋高一着”。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朝廷名存实亡,军阀割据,战乱四起,彼时的孔明,虽有救国之才,却无明君辅佐,无奈只好归隐山林,以避战乱,却又心有不甘,常常隆中高卧,畅谈天下大事,以显自身之名,希望能引起有眼光的人的注意。

  奸相枉将虚礼待,岂知关羽不降曹 ----罗贯中

天可怜见,让刘备得此机遇,方有三顾之谊,以及后来的雄图大业。
隐士分两种,真隐士和假隐士,真隐士中,有陶渊明、严子陵等,皆无意官场,淡泊名利。假隐士中,孔明先生无疑使其中的代表人物,试想,一个隐士隐居山林,不思耕作种植,却整天高谈阔论天下大事,岂不是生怕别人不知道卧岗上有这么一位能人吗?相对而言,卧龙岗上的其他几位,例如崔州平、司徽等,则为真隐士也。崔州平,史料称其乃太尉崔烈之子,避乱至南阳,刘备访孔明时,来隆中见亮,忽见州平容貌轩昂,丰姿俊

  奸雄亦不相容恕,枉自图谋作小人 ----罗贯中

爽,头戴逍遥巾,身穿皂布袍,杖藜从山僻小路而来,刘备与语大悦,即请同归,州平以己无意功名,长揖而去。此乃真名士之风也。再看孔明,虽让刘玄德三顾,却未免有摆谱之嫌,若为真名士,当效严光,被刘秀请至宫中还不为所动,岂可因刘备三顾而已屈身,相信如果孟德公早玄德一步,卧龙已属操耳!
不管怎么样,孔明是出山了,出山之前还说一些以后还回这个地方躬耕南阳之类的屁话,无疑是给自己找一条后路,只是才相信他还会到这个地方来做什么卧龙。
接下来,孔明先生的确显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几把火把曹军烧得体无完肤,虽然这几把火在正史中没有记载,但是相信孔明新官上任的三把火绝不比新野和博望坡的火小,否则,以关、张之勇力,必不会因孔明的一句“鱼之有水”就对诸葛亮俯伏。
在刘备军中立足之后,诸葛亮再一看,不行,这大耳将军空有一个帝王像和汉室宗亲之名,却没有自己的本钱,如此下去,我什么时候才能是个头啊,正好荆州刘表刚刚挂了,小公子刘琮继位,何不让刘备把荆州占来,如此霸业可成,可是这话刚说,刘备就不同意,孔明初来乍到,领导不同意,啥事也干不成,面对曹操南下,怎么办?跑吧!跑不过?求救啊!于是,只好去了江东忽悠孙权帮帮忙了,要不然,诸葛亮自己都有可能在乱军之中被一个小卒一刀给砍了。
赤壁之战后,得东吴之力,皇叔是可以喘口气了,荆襄地区也收了不少地盘了,虽是从刘氏手中丢的,现在还是回到刘氏手中来了,可是,地方还是太小,怎么办?孔明又把眼光投向了西边,那号称天府之国的蜀地,正好此时张鲁进犯,刘璋一想,刘备也姓刘,一家人嘛,于是,引狼入室,成全了刘皇帝,便宜了孔明丞相。
早在隆中高卧之时,已知天下将成三分之势,可是当大权在手以后,却六出祁山,劳命伤财,致百姓生民于不顾,连年战事,百姓苦不堪言,而孔明自己也是食不甘味,殚精竭虑,以至于司马宣王都能断定:亮命不久矣!唉,如果说周瑜真是气死的,那么孔明一定是累死的!
不过,归根结底,诸葛亮还是中国文化智慧达到高峰的一个代表,还别不服气,可以看看嘛!上通天文,下知地理,有木有?军事指挥,神鬼莫测,有木有?头脑灵光,善于发明,有木有?即便是耍耍政治手腕,遮遮自己的过失,也做得让人不得不服,所以,在某个意义上,孔明先生还是比较适合官场的,做一个闲云野鹤的小老百姓,屈才了!只是,《演义》中司马徽那句“得其主,不得其时”非常精确地总结了这位“假隐士”的一生!

欢迎大家继续关注三国历史频道,阅读更多三国故事/历史/人物事件!
点击分享: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