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吃饼惹的祸:唐朝官员为何不能亲近市场?

2020-12-09 作者:故事大全 阅读:
  唐朝的历史有哪些比较重要的节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是吃饼惹的祸:唐朝官员为何不能亲近市场?

  武则天时期,朝廷有位官员叫张衡,虽是令史(俗称吏员或胥吏)出身,但官阶已到四品,如果再升一级,就成了三品官员。唐朝的三品是个什么级别呢?如果拿现在的官职来对比,那么四品是司局级或副部级,三品就是正部级了。不仅如此,在唐朝,有些三品官员如能加上“同平章事”头衔,还是实质上的宰相。所以在唐朝的官场上,从四品到三品是个很难爬的坎,就像现在的军官从大校升到少将、地方干部从厅长升到副省长一样,难度都非常大。
  
  这个张衡对领导可能最讲“忠诚”,工作能力也很强,做事也肯卖力,当然也许还有其他优点或特殊背景,否则像他这种吏员出身的原来属于“工人编制”的办事员,要转为干部编制并爬到四品高位,是难乎其难的。张衡却不然,不仅让人眼红地当上了四品高官,而且吏部已把他列为三品官员候选人,一应晋升材料都已准备齐全,就等报到门下省审核通过,然后由皇帝下达任命书了。
  
  然而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张衡却一不小心犯了一个十分低级的错误:有一天他参加朝会回来,看到路边有人卖蒸饼,刚出笼,热气腾腾的,就没能管住自己的胃口,买了一块充饥。这事正好被一位工作认真负责的御史看到了,回去之后便写了一份报告,弹劾张衡买蒸饼吃的行为有违官员行为准则,损害了朝廷高官在广大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光辉形象,请求女皇严肃处理。
  
  古代臣子参加朝会天不亮就得出门,没有时间也没有胃口吃早点,碰到朝会长时,往往要几个小时才能结束,退朝之后,多数官员还得去本部门处理公务,所以他们常常要饿一上午。唐太宗贞观初期,皇帝责令有关部门在朝堂外廊设食,为参加朝会的全体官员免费提供一顿工作餐,这才解决了他们的饿肚子问题。张衡退朝之后还空着肚子,显然是工作太忙或有急事必须赶回本单位处理,没有时间享受皇帝赐予的美食。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在如今的人看来,张衡退朝途中在路边摊子上买块蒸饼充饥,根本就不是什么错误,相反还是一心扑在工作上,连饭也顾不上吃的生动体现,这样的好干部,理应受到表彰才是。可武则天见到御史的检举报告后,却觉得张衡饿肚子事小,有损领导形象事大,于是大笔一挥批示道:“流外出身,不许入三品。”眼看就要到手的三品官帽就因为一个蒸饼告吹了。
  
  这个让人觉得搞笑的故事记载在唐人张?撰写的《朝野佥载》卷四之中。原文是:“周张衡,令史出身,位至四品,加一阶,合入三品,已团甲。因退朝,路旁见蒸饼新熟,遂市其一,上食之,被御史弹奏。则天降敕:‘流外出身,不许入三品。’遂落甲。”

更多唐朝历史知识欢迎继续关注本站。唐朝的历史有哪些比较重要的节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是吃饼惹的祸:唐朝官员为何不能亲近市场?
  
  所谓“落甲”,就是吏部把张衡的升官材料从待审材料中抽出来,不予上报审批,这是相对于“团甲”而言的。很显然,“团甲”就是吏部把那些即将获得晋升的官员材料分门别类进行汇总,各为一甲,然后一起送到门下省审批。所以《旧唐书·职官二》记载说:“凡注拟,必先具官阶团甲,送门下以闻。”
  
  这个故事不仅有点搞笑,而且还会让不明底里的人感到纳闷:御史弹劾张衡是他不该在路边摊子上买蒸饼吃,武则天批示中点到的却是张衡的低微出身问题,两件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怎么能扯到一起呢?
  
  要说清这个问题,就不能不多费些笔墨。
  
  唐朝继承隋朝官制,九品以上官员共分三十个等级,总称为流内官,是国家正式官员,而介于品官与庶民之间的吏员,则被称为流外官,是在朝廷和地方各级政府部门担任低级职务的人员。在唐朝的各级政府部门中,吏员的数量虽然十分庞大,远远超过官员人数,但他们并不属于干部编制,只能算个工人或以工代干;吏员做的事情虽然远远多于品官,劳动强度也最大,可以说是各个机构和部门中实际办理公务的人,但他们的地位不仅相当低下,而且一旦做了吏,就难得有机会成为品级官员,因而就有了“老吏抱案死”的说法。当然,在唐朝,吏员中的少数人,也可以因为资历和才干,经过考试合格后幸运地由吏入官,升迁到品官的行列,称为入流。张衡就是其中的幸运儿之一。
  
  吏员入流后,身份地位虽然发生了变化,但被授予的职务都是一些最低级的执事官或散官,人们常常以“冗浊”一词来形容这类由流外入流的官员;他们中的极少数人纵使工作很有成绩,日后混上了高位,人们从骨子里还是瞧他们不起,社会上对他们的看法仍然很难改变。他们自己也十分自卑,生怕有人打听本人的出身。如新、旧《唐书》都记载:张玄素在隋朝曾担任令史一职,唐太宗却不知道,于是显得很关心的样子,当面问起他的做官经历。张玄素羞愧不安,难以启齿,但又不敢拒绝回答。离开后,张玄素连路都走不稳,脸色如死灰一般,整个人都失去了精神。褚遂良知道此事后,毫不客气地批评了唐太宗,劝诫他不能如此轻慢侮辱朝臣。
  
  说完了“吏”,还需要简要介绍一下“市”。
  
  只要对古代尤其是唐朝以前的城市格局有所了解的人就会知道:古代的城邑被划分为若干区,政府区、居民区和商业区是严格分开的,都用高墙围着。唐朝初期以前,货物买卖大都在国家设立的固定市场中进行,市民不能涉足政府办公场所,官员也不能随便进入市场,那些达官贵人,对市场更是“鄙而远之”。于是逛市场的都是平民百姓,在市场里面混的,都是一些“市井小人”。士农工商,古代商业地位之低下由此可见一斑。 更多唐朝历史知识欢迎继续关注本站。唐朝的历史有哪些比较重要的节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是吃饼惹的祸:唐朝官员为何不能亲近市场?
  
  张衡倒好,退朝后不仅从市场边经过,而且不顾身份和地位,亲自在小摊子上买了块蒸饼,然后骑在马上无所顾忌地吃起来,这种不懂礼法、有失身份和风度的行为不是大大有损领导干部的光辉形象吗!刚好张衡是吏员出身,御史发现这一情况后,自然会高度重视并及时向上举报了。张衡既然不能脱离“市井小人”本色,武则天在批示中说他“是流外的小吏出身,不许升任三品”也就毫不奇怪。在当时那个年代,武则天的思想算是比较开放的,用人也能不拘一格,但对张衡“吃饼事件”的这份批示,还是一不小心就暴露了她内心深处对普通市民的极端蔑视。
  
  所以说,让张衡倒霉的罪魁祸首,确确实实就是路边那个饼摊子,张衡丢掉三品官位,也确实与买了这块蒸饼吃有密切关系。如果这个卖饼的人不把摊子摆到路边来,而是像其他商贩一样,规规矩矩在集市里经营,张衡即使路过这里,也不会被热气腾腾的蒸饼所吸引,最后自然就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了。如果有人认为张衡在小摊子上买块饼吃就得到这种严肃处理,是当时的御史权力太大或没事找事,或者张衡之前大概得罪过弹劾他的这位御史,因而被打击报复,那就完全错了。
  
  值得一提的是,唐朝官员不能亲近市场的现状很快就有了改变。“安史之乱”发生后,唐玄宗逃到咸阳县,过了中午,还没有吃上饭,杨国忠亲自到市场上买来几块蒸饼,他才没有继续饿着肚子赶路(《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八)。另外一个例子或许更能说明问题:中唐时期的宰相刘晏,清早入朝,冷风刺骨,寒气逼人,就买了几块热饼捧在手中边取暖边垫肚子,还赞不绝口说道:“美不可言,美不可言!”(《刘宾客(刘禹锡)嘉话录》)唐玄宗吃市场上买来的蒸饼虽是无奈之举。但这两个例子至少可以说明:唐政府对官员逛市场购买物品并不像以前那样严格禁止或说根本禁止不了。
  
  张衡如果晚出生几十年,就不会因为买块蒸饼吃而丢官了。

更多唐朝历史知识欢迎继续关注本站。
点击分享: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