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汪精卫这个名字,大家想到最多的就是他投敌卖国,背叛革命做汉奸。但有很多人不知道,在汪精卫青年时期,他对祖国也是满怀热情和希望的,为此还加入了同盟过。他还策划过一桩震惊一时的暗杀计划,暗杀的对象是当时清廷实际统治者,
末代皇帝溥仪
的父亲监国摄政王爱新觉罗·载沣。1905年,汪精卫加入同盟会,希望以革命的力量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命运。他主张彻底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一个民主、自由的新国家。但是四年的时间过去了,革命党人虽然组织了多次旨在推翻清政府的起义活动,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最终都失败了。于是汪精卫便决定通过暗杀清政府的重要成员来显示革命党人的力量和决心,经过与陈璧君、黄复生、喻培伦三人经过商议之后,把目标锁定为监国摄政王载沣。
载沣每天上朝的路径很固定,他们为此制定了周密计划。首先载沣本来必经鼓楼大街,不巧的是当时正在修路,结果载沣改道了。后来黄复生发现载沣必经烟袋斜街,可那条街上很难租到房子,无处隐蔽。最后,什刹海旁的甘水桥下就成为最佳的爆破地点。那地方当时三面环水,小石桥旁的大树很粗,适合隐藏,树旁还有一座荒废的道观,非常僻静。
地方选好了,刺杀计划迅速落实。黄复生、喻培伦负责埋炸药,汪精卫负责引爆,陈璧君负责通风报信。炸弹威力巨大,当时没有电话引爆这种高级技术,引爆者必死无疑。
万万没想到,埋炸弹时出了问题。1910年4月2日凌晨,春寒料峭,革命者正埋得热火朝天,突然发现有人在桥上窥探,随后还叫来了警察和宪兵,仨人紧急撤离,可炸弹太沉没能抱走,一起惊天大案就这样败露了。可笑的是,窥探者不是什么便衣。一种说法是,一个准备捉奸的车夫,老婆三天没回家,黑灯瞎火正四处找人,看到桥下黄复生抱着铁罐子以为是抱着自己老婆。另一个说法是,一路人提着灯笼想在桥边解手,看到桥下人影绰绰,以为是匪徒正在掩埋赃物,所以叫来警察。
炸弹没埋成,喻培伦、陈璧君在汪精卫要求下返回日本,继续筹款买炸药。汪精卫、黄复生两人则继续留守,结果很快被军警逮捕。
审讯时,汪精卫、黄复生两人争当主谋想牺牲自己,汪精卫更是侃侃而谈,受审时仍不忘宣传革命思想。主管这起爆炸案的肃亲王善耆亲自看了黄、汪的供词,对汪精卫的才华尤为欣赏,加上清廷也怕引来更多革命党抱着炸弹来报仇,于是摄政王听从善耆的建议,改处死为永远监禁。后来武昌起义爆发,汪、黄二人获释,受民众夹道欢迎。
了解更多清朝历史故事欢迎继续阅读本网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