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曾国藩李鸿章三人之间的关系

2020-12-09 作者:故事大全 阅读:
  清朝都有哪些故事呢?清朝历史频道带大家一起看看左宗棠曾国藩李鸿章三人之间的关系

  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三人同为中兴名臣、洋务重臣、晚清封疆大吏,是晚清汉臣政治势力中最重要的三人。三人一生交织纠葛无数,互相欣赏、倾慕、忌恨、背叛、倾轧,跌宕起伏百转千回。下面说说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三人之间的关系。

  一、左宗棠与曾国藩

  曾国藩一生儒雅智慧,心胸坦荡,能识人用人,不计前嫌,大局为重,不报私仇,是中国历史上公认的完美圣人,被誉为最后一位精神领袖。而左宗堂恃才傲物,自负狭隘,飞扬跋扈,虽为曾国藩提拔才青云直上,但得势之后立自立门户, 和曾国藩翻脸处处为难使绊子。两人同为清廷的股肱之臣,龃龉多年却又惺惺相惜。

  曾左二人是湖南老乡。曾比左年长一岁,科举顺利,仕途坦荡。而左怀才不遇,会试三考三败,一气之下放弃科举回乡教书。但左宗棠才干早已声名远播,地方官员也愿意结交他,两江总督陶澍请左宗棠为家庭教师,并和左宗棠结为亲家。这样左宗棠就进了政治圈。胡林翼是陶家的女婿,通过陶家,左宗棠与胡林翼结识。通过胡林翼牵线,左宗棠成为两任湖南巡抚的首席幕僚。

  在此期间,咸丰二年,曾左相识。当时正是剿灭太平天国最艰辛时期,胡林翼也一直向曾国藩举荐左宗棠。咸丰四年,曾国藩向朝廷举荐左宗棠破格当知府,可是左嫌官小,不干。他说「若真以蓝顶加于纶巾之上者,吾当披发入山,誓不复出矣」,意思就是拿这么个破官忽悠我出来,我还不如归隐山林呢。于是此事搁置。

  直到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形势迫在眉睫,曾国藩终于启用左宗棠,自此左宗棠的军事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曾国藩用人不疑,一旦启用就放手让左宗棠独当一面,并把一部分湘军划归左宗棠全权支配,左宗棠遂迅速崛起。攻克杭州后,通过曾国藩举荐,左宗棠担任浙江巡抚。

  太平天国被剿灭以后,曾左二人开始交恶。事情起因是关于洪秀全幼子洪天贵福的下落,天京攻陷后,曾国藩接部下汇报说洪天贵乱战中已死,遂转报朝廷。但这时候左宗棠却不厚道了,站出来反戈一击说洪天贵福在逃,并攻击曾国藩欺君瞒上,个人道德有问题。要知道欺君瞒上可是杀头大罪。

  曾国藩一生光明磊落道德完人最重口碑声誉,最恨别人说自己诚信道德有问题。 因此两人一时争执不下。(后来证明部下汇报给曾国藩的消息是假的,曾国藩误信因此上报。但因曾国藩在此事中并无私心,朝廷也不予追究。)

  后来一直到晚年,左宗棠都依然不依不饶死不认错,说因这事交恶主要错在曾国藩,自己只是小错,是他太小心眼。

  自此交恶之后,两人再也没有书信往来,也基本不见面。左宗棠人前人后骂了曾国藩一辈子,隔三差五上个折子攻击一下。

  以曾国藩的智慧涵养,从不计较,以大局为重,不公报私仇。左宗棠能立下平定陕甘以及晚年带棺材平定新疆两件大功,主要依靠的都是曾国藩前后大力支持。曾国藩不但把湘军松山老营送给左宗棠,还在后方尽心尽力筹集粮饷。而左宗棠的回报则是人前人后辱骂,有事没事上折子攻击。他连他自己的亲家也不放过,背后下黑手。

  曾国藩死后,左宗棠献上一副挽联: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一句自愧不如,算是为两人一生的争斗画上了一个句号。

  曾国藩曾感叹「论兵战,吾不如左宗棠」,左平定疆土的军事才干确实在曾之上。但是同为同治中兴大臣,曾国藩不管是声誉地位还是综合贡献都远超左宗棠。以左宗棠的性格,如果遇到的不是曾国藩,早就被人干掉了。左宗棠的风云一时,全赖曾国藩的赏识提拔和厚德载物不计前嫌的无私支持。曾国藩死后,左宗棠也开始盛极而衰。

  二、曾国藩与李鸿章

  曾国藩和李鸿章的关系则大不同。李鸿章是一生都以曾国藩的学生自居,对曾国藩敬佩有加,继承了曾国藩的衣钵。

  曾国藩与李鸿章之父李文安是同年进士,所以辈分上曾国藩高李鸿章一辈。李鸿章科举以后就投到了曾国藩门下做幕僚,二人情同父子,李鸿章在曾国藩的敲打指点下青云直上。

  李鸿章为人聪明绝顶,才干超群,为给大清续命真可谓鞠躬敬萃死而后已。性格上也是左右逢源八面玲珑门生遍布天下,不像左宗棠那样自负跋扈。但他跟老师曾国藩之间也曾有过矛盾。

  1860年曾国藩把大营移到安徽祁门,李鸿章认为不妥不同意,两人心生嫌隙。接着曾国藩要弹劾李元度一事则更是火上浇油。李元度是曾国藩的老部下,但他的作为让曾国藩难以容忍,决定弹劾制裁。李鸿章坚决反对,威胁说你要是弹劾李远度,那我也不干了。结果曾国藩真的弹劾了,李鸿章也真走了。

  但曾李二人终归于好。后来曾国藩发现学生说的对,把大营搬了;李鸿章也发现自己离开曾国藩混不下去,又回来了,最终继承曾国藩衣钵,从曾府发达,成为晚清曾国藩之后第一名臣。

  三、李鸿章与左宗棠

  左宗棠和李鸿章同为曾国藩提拔发达, 后来都成为封疆大吏,并成慈禧太后倚重的洋务派,但他们之间没有师徒情分,所以他俩闹得挺凶。

  左宗棠很瞧不起李鸿章,认为他不会带兵打仗,对列强太软弱。李鸿章也不喜欢左宗棠,他给左宗棠起个外号叫“破天荒相公”,讽刺他一个举人功名水平太低居然做了军机大臣。

  1874年末的“塞防”与“海防”之争,参与官员众多,左宗棠和李鸿章分别成为两派的领袖人物。后来清廷各安其事,塞防海防并举。左宗棠遂以65岁高龄带棺西征,而李鸿章也得以筹建北洋水军。结果是左宗棠为大清保住了新疆,而李鸿章苦心经营二十年的北洋水师却因种种客观原因在甲午海战中全军覆没。

  李鸿章作为曾国藩的学生,在二人争斗中对左宗棠就没曾国藩那么客气了,左宗棠在与李鸿章的交锋中处处下风,没了厚德载物的曾国藩,左宗棠开始由盛转衰,惨淡收场。

  值得一提的是,晚清两大商人胡雪岩和盛宣怀分别支持左宗棠和李鸿章,但是胡雪岩选错队,在左李二人争斗中,胡雪岩作为垫背工具惨淡收场,而盛宣怀的产业势力直到民国时期都兴盛不倒。

了解更多清朝历史故事欢迎继续阅读本网站哦。
点击分享: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