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为什么不直接称帝

2020-12-09 作者:故事大全 阅读:
  多尔衮对清朝的基业有着不可或缺的影响,同时也算背负了两百年的骂名,今天就让清朝频道带大家一起看看多尔衮为什么不直接称帝

  爱新觉罗·多尔衮(1612年-1650年),努尔哈赤第十四子,清代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

皇太极

死后,多尔衮和济尔哈朗以辅政王身份辅佐皇太极第九子福临即帝位,并于第二年以摄政王身份率

八旗军

入关。他是确立清初政权及清廷各项政策的最重要的决策者,加封至“皇父摄政王”。那么为什么多尔衮不直接称帝呢?

  努尔哈赤有遗诏,规定皇位的继承要满洲贵族来推举。当时主要有七个人的意见举足轻重:四个亲王,就是代善,济尔哈朗,多尔衮,豪格;还有三位郡王,就是阿济格,多铎和阿达礼。

  在皇太极死后五天,在清王朝选继任皇帝的推举会议上,出现了一个事先谁也没有预料到的结局。会议一开始,两黄旗八大臣中的索尼与鳌拜便率先提出,应立皇子继位。多尔衮厉声叱责他们没有资格先说话,勒令他们退出会场。

  随后,英王阿济格与豫王多铎提议多尔衮继位,多尔衮沉吟不语,未置可否。多铎即声称:“你若不愿意,就立我为帝。我的名字是在太祖遗诏里的。”

  多尔衮迅即反驳道:“太祖遗诏里也提到了肃亲王豪格的名字,不止是你一个人。”这种情形表明,努尔哈赤死前,可能至少在口头上确曾有过遗诏。多尔衮的厉害之处在于,他在反驳多铎的同时,顺便把豪格也排除出了候选人之列。

  于是多铎提议:“既然我不行,那就立长,当立礼亲王代善。”代善表示:“睿亲王多尔衮如果同意继位,当然是国家之福。既然他不愿意,就应该立皇子。豪格是皇长子,应该立他。”代善也够狠,仿佛不经意之间,便堵死了多尔衮的路。豪格说:“我福小德薄,不配担当大任。”然后豪格离开了会场。

  这时,两黄旗拥戴皇子的大臣们佩剑上前,说:“我们这些人食于帝,衣于帝,皇帝对我们的养育之恩与天同大。若不立皇帝的儿子,我们宁愿跟随皇帝于地下。”

  见此情形,代善说:“我是皇帝的大哥,我老了,皇帝在时,我都不参与国家大事,现在哪里还能过问这么大的事?”随即起身离开了会场。阿济格见多尔衮已经继位无望,也跟在代善后面走掉了。

  留在会场中的多铎不再讲话,一直在观望中的济尔哈朗更是一言不发。多尔衮则当机立断地表态说:“你们说的有道理,我赞成由皇子继位,现在豪格既然没有这个意思,就应该立皇九子福临为帝。他年纪小,由我和郑亲王济尔哈朗辅政,等他成年之后,我们即行归政。”

  多尔衮的提议,显然满足了多数人的意愿,立即获得一致通过。大家按照惯例共同盟誓,内容大同小异,无非是效忠皇帝,绝无异心等宣誓。

  这一段过程,在清代官方史书上失载,所以在《清实录》、《清史稿》中均无从查考。有一位朝鲜人质写的秘密报告留下了这次推举会议的记载。这位人质是朝鲜国王的世子,他在滞留沈阳期间,颇受满清王公贝勒们的礼遇,交游十分广泛,了解许多清朝高层的秘辛,并不定期地撰写“秘密状启”报告给本国政府。其作用类似我们今天密级很高的内参、情况简报或间谍收集的情报。他曾经参加了皇太极的丧礼,上述事迹便保留在此人留下的《沈馆录》一书卷六“沈阳状启”中,应该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有一种说法,认定当时推举福临的人是济尔哈朗,而不是多尔衮。不知此说从何而来,想必不是信口一说。

了解更多清朝历史故事欢迎继续阅读本网站哦。
点击分享: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