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纪晓岚的真实面目

2020-12-09 作者:故事大全 阅读:
  纪晓岚是大家熟知的清朝人物,那么历史真实的纪晓岚是什么样的呢?今天就让清朝频道带大家一起看看历史上纪晓岚的真实面目

  一部《铁齿铜牙纪晓岚》让人们见识到了清朝乾隆年间官场争斗的奇闻趣事,也让人们记住了一代才子——纪晓岚。

  纪晓岚,名纪昀,字晓岚,历数清代的档案,无论是正史

野史

,纪晓岚都是其中极富色彩的一笔,而荧屏上的他,更是才貌双全、卓尔不群,一副三寸不烂之舌,更有着翻云覆雨的本领。但历史上的纪晓岚的确如此吗?

  公元1754年,纪晓岚以庶吉士的身份进入翰林院,一般来说,翰林院的工作主要是为皇帝处理文件,草拟诏书以及编修国史,经常有侍从于君王之侧,伴其怡情遣性的机会,因此翰林院的官员虽然官职不高,但却很有可能比其他官员更加特殊的身份和地位,纪晓岚入世时,正值清朝乾隆盛世,本就讲究天家颜面的乾隆帝,在用人方面除了任人唯贤,还有一条不成文的标准,那就是“任人唯俊”。也就是说,在他面前行走的官员,除了要有真才实学,还得长相英俊、仪表堂堂,例如曾权倾一时的和?、时任两广总督福康安等等,都是才貌双全的臣子。影视剧中《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的纪晓岚更是智勇双全、风流倜傥,那么历史上真实的纪晓岚长什么样的呢?

  历史上对纪晓岚相貌的记载是这样的”貌寝短视“。寝,指的是难看的意思。短视就是有近视眼。而和纪晓岚交好的朱?,在他的诗中是这样描写纪晓岚的:河间宗伯姹,口吃善著书。沉浸四库间,提要万卷录。这样看来长相一般,有近视眼的纪晓岚,还有一个口吃的毛病。那么这么一个口齿不清、其貌不扬的人,即便才学不菲,又怎么能在乾隆面前引起重视呢?

  就在纪晓岚考中进士第二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宫廷里举办元宵灯谜会,乾隆让翰林院每个人写一个谜语挂起来,乾隆自小聪明过人,见多识广,从来就没有被什么谜题给难住过,就在这时,有一道谜题可把他给难住了,第一句是: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和狐狼仿佛,既非家畜,又非野兽;第二句是:诗也有、词也有,论语上也有,对东西南北模糊,虽是小品,也是妙文。乾隆绞尽脑汁也没能想出答案,见此情节,纪晓岚走近乾隆身边为他揭晓谜底,谜底就是“猜谜”,乾隆听后哈哈大笑,因此对纪晓岚的才学欣赏有佳。

  自灯谜事件后,纪晓岚走进了乾隆皇帝的视线,由此常伴乾隆左右,但纪晓岚的得宠并非运气。自幼纪晓岚聪明过人,不但能过目不忘,倒背如流,更是文思敏捷、出口成章,被历任老师称为神童。乾隆五年,纪晓岚第一次参加乡试,文章作得文采飞扬,一举夺得乡试第一。随后通过会试,进入翰林院,奔忙与学官和侍奉皇帝之间。纪晓岚头脑灵活、想法独特,出口之词不但清丽优雅,更带哲学思辨,很受乾隆推崇,能够在清朝众多才子之中脱颖而出,也绝非偶然。

  初入仕途的纪晓岚顺风顺水,如果再多奋斗几年也许会如日中天,可就在这个时候,一代大学子纪晓岚犯案了。公元1768年,著名的两淮“盐引案”爆发。

  时任清朝两淮盐运使卢见曾,在位18年间,滥用职权贪污受贿,私征银两数目高达千万两,乾隆皇帝十分震怒,因为此案直接触及到了盐业,这一清朝的经济命脉,所以尽管案件是在卢见曾卸任之后被查出的,但乾隆仍下令严惩不贷,以及与之有关的各路官员也统统依法处置,纪晓岚正是其中之一。得到这个消息后,纪晓岚急了,因为他的大女儿嫁给了卢见曾的孙子卢荫文,他们是亲家关系。事情来势汹汹,纪晓岚袖手旁观不行,通风报信更不行,思前想后,纪晓岚想到一个绝妙的办法。

  他抓了一撮食盐,又抓了一撮茶叶,放在一个信封,连夜叫人送到卢见曾家里。卢见曾接到信后,百思不得其解,但他隐约知道纪晓岚可能有什么不便言说之处,但这一盐一茶,思来想去卢见曾恍然大悟,这是纪晓岚在提醒自己盐案亏空查(茶)封。于是,卢见曾急忙命人转移家财,待查抄的人赶到,竟没搜出任何蛛丝迹。这引起了乾隆皇帝的怀疑,种种迹象表明是有人走漏了风声,乾隆第一个想到的人就是纪晓岚。于是便找纪晓岚问话,纪晓岚也知道乾隆怀疑自己,对有人通风报信是深信不已,于是和乾隆坦白实情,并主动摘下顶戴花翎请求治罪。乾隆也舍不得杀纪晓岚,便将他发配到新疆乌鲁木齐。

  乾隆三十五年,清朝政治、经济、军事都发展到了顶峰,乾隆皇帝在“立功”“立德”之余,想起了“立言”,他要把天下所有的书都集中起来,写一本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书,也就是后来的

《四库全书》

。但一时之间却找不到适合当修书总纂官的人选,在纪晓岚的恩师刘统勋的举荐下,乾隆皇帝把发配了三年的纪晓岚重新调回京城任《四库全书》总纂官。在《四库全书》的编纂上,纪晓岚呕心沥血,耗尽一生而无怨无悔,《四库全书》的编纂历时13年,经过4000多人的共同努力完成,全书几乎囊括了清代中期以前所有传世的经典文献,纪晓岚也因此被公认为清代的文坛泰斗,可以说纪晓岚成就了《四库全书》,《四库全书》也成就纪晓岚。

  “浮沉宦海如鸥鸟,生死书丛似蠹鱼”,这是纪晓岚晚年为自己做的挽联,意思是说:官场中的我,起落浮沉如同海上的鸥鸟,而这一生我都扑在文学事业上,就像一个书。回望纪晓岚的一生,或许没有电视剧中演绎的那样惊心动魄,却又是另一番跌宕起伏,真实历史中的他,没有伶牙俐齿和生死对手,但却以过人的毅力和才华,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公元1805年2月10日,一代才子纪晓岚悄然离世,而他的名字与巨著《四库全书》一道传颂至今。

了解更多清朝历史故事欢迎继续阅读本网站哦。
点击分享: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