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家仲氏:仅仅是一场乱世中荒唐的闹剧

2020-12-09 作者:故事大全 阅读:
  三国历史作为中国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今天三国历史频道就给大家来说一说三国中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东汉末年,面对来势汹汹的“黄巾之乱”,东汉中央政权下放军政权力至州郡地方,固然使得黄巾军的势力无法快速地蔓延至全国,减缓了东汉王朝的覆亡,但是却留下了“地方轻视中央、扩张割据势力”的隐患。“十常侍之乱”与“董卓之乱”使得皇权沦丧、威信尽失,在中央,董卓及其部属独断专权,肆意废立,中央政府形同虚设;在地方,伴随着君权的衰弱,各地方势力摆脱了中央的控制而独立发展并不断做大,出现了众多的外镇势力,直接威胁东汉的中央政权。除了我们先前提到的袁绍、曹操和公孙瓒三大诸侯以外,在中国的南方还有一路人也是不容忽视的,那就是袁术集团。

袁术,字公路,汝南汝阳(今河南周口西南)人,出身名门望族,自曾祖父起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即袁术的曾祖父袁安官拜司徒,袁安的二儿子袁敞官拜司空,袁安的大儿子袁京只做到蜀郡太守

  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见机不早,悔之晚矣。

,而袁京的儿子,也就是袁安的孙子袁汤却官至太尉,并且袁汤的三子袁逢、四子袁隗也都位至三公。古往今来,像袁氏这样的名门望族简直是凤毛麟角。袁术与袁绍虽同属袁氏后裔,但袁术是正宗,而袁绍则是庶出,因此,二人在家族中的地位也就不言而喻了。

袁术早期的仕途可谓是一帆风顺,仗着家族“四世三公”的声望和当时在朝中担任司空的父亲袁逢,袁术年轻时便举孝廉为郎,史书上说他“历职内外”,在很多职位上都有所历练,随后又担任过折冲校尉、虎贲中郎将等重要职务。董卓专权时期,为了拉拢袁术,还特意任命他为后将军。此时,袁术的头脑倒是十分清醒,看出了董卓的狼子野心,便和兄弟袁绍一样,借机逃出洛阳,并迅速组织各大割据势力联合讨伐董卓。事实证明,袁术还是很具有号召力的,迅速形成了自己的队伍,包括人称“江东猛虎”的长沙太守孙坚也被其招致麾下。

孙坚英勇善战,其军事才能在讨董联盟中算得上是首屈一指,连董卓也要惧其三分。孙坚自长沙起兵北上,未曾与董卓交战,就先后斩杀了荆州刺史王睿和南阳太守张咨,

  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

不但帮助袁术稳稳当当地占据了荆州最靠北的南阳郡,而且几乎将身后整个荆州都划入其势力范围。根据《后汉书》记载,南阳有三十七城,五十万户,总计超过二百四十万的人口,不论是农业、手工业,还是商业都十分发达,堪称东汉第一大郡;南阳郡旁边的汝南也有三十七城,拥有四十万户,二百一十万人口,是当时规模仅次于南阳的第二大郡。袁术自己占据着南阳,而汝南恰恰又是袁氏一族的乡里所在,毫无疑义地成为袁术强有力的后盾支撑。

就在袁术以孙坚为前部北上后不久,新任荆州刺史刘表上表天子,让袁术名正言顺地以后将军的身份领南阳太守,而袁术也趁机上表,让孙坚做豫州刺史。孙坚也确实不负众望,在其他诸侯战事不利的情况下,逼走董卓,一路杀进洛阳。

然而,好景不长,很快袁术与袁绍一对同门兄弟就展开了较量。原因在于:袁绍对董卓恨之入骨,故不准备承认由董卓册立的汉献帝,准备另外拥立一位皇帝(幽州牧刘虞);而袁术随着自己地盘的扩大,狼子野心逐渐暴露出来,开始做起了皇帝梦,由此拒绝了与袁绍合作。“各怀胎、利益各异”使得原本就关系一般的两兄弟渐渐势如水火了。

袁术坚持让孙坚做了豫州刺史,但袁绍对这个任命却不承认,而且还另外任命了一个叫周喁的人来做豫州刺史。一山不容二虎,冲突是避免不了的,论打仗,周喁当然不是孙坚的对手,屡战屡败,最后只得逃跑。同时,袁术又趁机把自身势力范围扩充到了扬州一带,并先后占领了扬州、豫州、司隶和荆州一部,俨然成为南方的霸主。袁氏兄弟间的这一番较量,袁术算是大获全胜。

毕竟袁绍手下高手云集,在他们的建议下,袁绍展开了一系列针对袁术的外交行动,包括与曹操结盟、拉拢刘表等手段,牵制对手,孤立袁术。此时,袁术自身的种种缺陷以及一些潜在的危机开始逐渐显现。被胜利冲昏头脑的袁术摆出了一副群雄领袖的架势,到处制造各种事端,四处树敌,不但和兖州的曹操集团公然对抗,而且同近邻的荆州刘表集团翻了脸。“树敌过多过快”是袁术生平的一大败笔。

时有民谣云“代汉者当涂高”,袁术认为当涂者,公路也。从孙坚之子孙策手里得到玉玺后,袁术的野心膨胀到了顶点,故于建安二年(197年)于寿春称天子,名号仲氏,置公卿,祠南北郊。此后,袁术奢侈荒淫,横征暴敛,致使江淮地区残破不堪,民多饥死,部众离心,接连为吕布、曹操所破,只得逃往汝南,苟延残喘。后来,迫于外界的声讨,袁术在汝南郡也无法立足,只得北上投奔庶兄袁绍,不想在半路途中又被向曹操借兵的刘备击溃。逃至寿春后,袁术找人要蜂蜜,却又找不到,袁术大叫道:“袁术至于如此吗?”,遂于建安四年(199年)呕血而死,真是“又是可笑、又是可悲”呀!

了解更多三国故事,欢迎继续关注三国历史频道更多有关三国的内容。
点击分享: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